202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总结
一、主题鲜明,时间充裕
1.明确的活动主题。本次活动以“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这一主题紧扣时代脉搏,深刻体现了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指引下,我国科技界积极响应党中央科技创新重大决策部署,朝着建设科技强国目标奋进的决心。它不仅是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激励,也是对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的激发。
2.合理的活动时间安排。活动时间从5月上旬至6月上旬,涵盖了全国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这样的时间跨度给予了充足的空间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既能够在较长的时间段内持续营造浓厚的科技氛围,又能集中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关键节点进行重点宣传和庆祝,确保各项活动有序推进,实现活动效果的最大化。
二、活动丰富,全面覆盖
(一)政策宣传与科技工作者关怀并重
1.深入的政策解读与宣传。活动全方位深入宣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创新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及对科技工作者的关心关爱。通过广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爱科技工作者的故事,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取得的重大成就,让全社会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地位。对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新进展新成效的宣传,以及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等重大政策和举措的解读宣贯,进一步提高了各类主体对科技政策的理解和执行能力。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宣传,增强了学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社会团体、媒体等各类主体的科普工作责任意识,极大地调动了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温暖的科技工作者关怀。向科技工作者表达节日祝福,并开展老科学家和一线科技工作者走访慰问活动,这一举措体现了对科技工作者的尊重和关爱,增强了他们的获得感、荣誉感以及报国为民的使命感和紧迫感。组织青年科技工作者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建言献策,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汇聚了智慧和力量。
(二)弘扬科学家精神,树立科技榜样
1.精神内涵阐释与典型选树。深入宣传阐释科学家精神的时代内涵,通过展示科技工作者报国为民的风采,让科学家精神深入人心。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重大科技任务中选树一批弘扬科学家精神的示范典型,这些典型在确保内容安全的前提下,以“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工程师奖”“最美科技工作者”等先进事迹为代表,成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2.多样的宣传表彰活动。集中开展科技工作者表彰奖励,推出综合报道、主题专栏,塑造了新时代科技工作者典型形象。开展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活动、举办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展览、组织“科学大师宣传工程”文艺汇演、组织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科普场馆(基地)、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打卡探馆活动、开展点亮城市地标等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弘扬了科学家精神。推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课堂,持续推进系好学术生涯“第一粒扣子”宣讲活动,有助于在青少年中播下科学的种子,传承科学家精神。
(三)科技成果展示,拉近公众距离
1.科研资源科普化。积极推动各类科技创新资源的科普化,广泛动员科研机构、高校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参与。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室、企业生产线等科研和生产设施向公众开放,这一举措打破了科研与公众之间的壁垒,让公众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前沿科技成果。
2.多领域科普宣传。充分利用科技项目实施取得的新成果,聚焦基础研究、前沿新兴技术研发,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新质生产力发展布局,围绕公众关注的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量子科技、航空航天、深海深地探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通过展览展示、互动体验、参观研学、专家讲座、短视频讲解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各类科普宣传活动。这些活动积极组织青少年等群体参与,成功地推动了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社会公众,提高了公众的科学素养。
(四)群众性实践活动,深入基层服务
1.公众参与创作与科技志愿服务。广泛动员社会公众及科技工作者参与主题征集活动,创作主题海报、摄影图片、短视频等作品,这一活动激发了公众的创造力和参与热情,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科技、参与科技活动的良好氛围。擦亮“惠民兴县”等科技志愿服务品牌,健全科技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和支撑保障体系,壮大科技志愿者队伍。动员科技志愿服务组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开展各种类型科技志愿服务,进一步拓展了科技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2.服务乡村振兴与基层科技活动。切实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特派员、科技专家和致富能手下乡、流动科技馆进基层等面向农村的科技活动。引导优质科技资源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动,有效地缩小了城乡科技差距,促进了区域科技均衡发展。
(五)网络宣传动员,强化线上影响力
1.网络作品创作与品牌打造。切实发挥网络平台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覆盖面广的优势,拓宽宣传渠道,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创作一批高质量的网络科普作品,打造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网络科普品牌,如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多种方式,切实强化群众体验和参与,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强化优质网络作品供给,为广大科技工作者营造浓厚节日氛围。
2.线上线下协同。注重线上线下协同发力、加强一体化统筹协调。线上的宣传动员与线下的活动开展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全国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的广泛传播和深入开展。
三、协同配合,注重实效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
1.各部门协同合作。各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党委宣传部门、科协组织高度重视本次活动,将举办全国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重大决策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各部门加强工作协同,将全国科技活动周与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一体设计,做到统筹部署,密切配合,集成资源。
2.创新活动形式。在活动举办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紧扣主题,针对公众切实需求,办出了特色。例如,在科技成果展示活动中,采用多种新颖的展示方式吸引公众参与;在科学家精神宣传活动中,通过文艺汇演等创新形式让科学家精神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
(二)充分动员,广泛宣传推广
1.全社会动员参与。加强全社会宣传组织动员,特别是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响应,在政策宣传、科技成果展示、科学家精神弘扬等各个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活动的主力军。
2.媒体宣传助力。推动新闻媒体加大对全国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宣传报道力度,围绕活动主题发布重点报道,聚焦科技工作者关心话题推出高质量内容,不断强化传播效果。媒体的广泛报道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活动的意义和内容,吸引了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到活动中来。
(三)周密安排,确保活动安全
1.安全保障措施。各有关活动的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加强安全防范措施,精心组织各类活动,切实提高安全和风险意识。与当地公安、消防、城管等部门通力合作,认真制定群众性科技活动的安全保卫方案及应急预案,确保了活动举办安全有序。
2.杜绝形式主义。各项工作注重实效,力戒打卡、排名等形式主义,杜绝铺张浪费。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以实际效果为导向,确保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真正达到宣传科技、服务科技工作者、推动科技创新的目的。
四、成果显著,影响深远
(一)社会公众科学素养提升
1.公众对科技政策的理解加深。通过广泛的政策宣传,社会公众对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重大决策部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的认识更加清晰,这有助于提高公众对科技发展的支持度和参与度。
2.公众对科技成果的认知增加。科技成果走近公众系列活动,让公众近距离接触到了前沿科技成果,增加了公众对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领域的了解,激发了公众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提高了公众的科学素养。
(二)科技工作者积极性提高
1.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感增强。对科技工作者的关怀和对科学家精神的弘扬,让广大科技工作者感受到了自身的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4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