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关于高质量完成2025年度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经验总结
2025年,在省、市委的坚强领导和精心指导下,XX区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组织、高质量推进,圆满完成了全区村(社区)“两委”集中换届选举工作。本次换届,全区45个村和44个社区党组织均实现一次性选举成功,新一届班子结构全面优化,整体功能显著增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现将主要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一、坚持谋定后动,深查细摸,牢牢把握换届选举主动权
我区始终将换届前的准备工作作为确保换届成功的首要环节,下足“绣花”功夫,做实前期调研,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对策准。
一是系统化部署,构建联动工作格局。区委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县级领导联系包抓机制,每位县级领导分片包干,深入一线督导。同时,抽调精干力量组建5个调研指导组,对全区所有村(社区)开展全覆盖、穿透式摸排。工作中严格落实“三盘五审”制度,即系统盘清村情选情、盘清“两委”班子履职情况、盘清后备力量储备状况,并对人选资格进行严格审查,确保人选政治过硬、能力突出。
二是精细化调研,实现关键信息“六个清”。调研指导组聚焦换届筹备进展、基层党建质效、班子运行状况、后备力量培育、集体经济发展、基层治理效能等核心要素,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区、乡两级累计与45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378名“两委”成员开展了深入的谈心谈话,全面掌握了干部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状态。通过细致的工作,最终做到了村情选情清、“两委”履职清、党员队伍清、预备人选清、风险隐患清、对策措施清,为科学研判、精准施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二、坚持培优育强,蓄势赋能,全力建强换届后备人才梯队
人才是换届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我区坚持把后备力量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源头性、基础性工程来抓,着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村级后备军。
一是拓宽选育渠道,优化储备力量。区委组织部牵头,在全区范围内对现任优秀村组干部、致富能手、退役军人、大学毕业生等群体进行全面摸排,调整和新储备了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90人。在选拔过程中,严把政治关、廉洁关、能力关,确保把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选拔出来,为换届选举提供了充足的人选储备。
二是强化教育培训,提升综合素能。我们将后备力量的培养纳入全区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依托市委党校等优质培训阵地,专门举办了2期村干部和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能力提升培训班,累计培训143人。各乡镇(街道)同步开展兜底培训,覆盖了其余113名村级后备力量。培训内容既包括党的理论政策、法律法规,也涵盖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层社会治理等实务知识,有效提升了后备力量的履职能力。
三是注重实践锻炼,搭建成长平台。为让后备力量在实践中淬炼成长,我们全面推行“2+1”结对帮带模式,即由1名包村领导和1名村党组织书记共同帮带1名后备力量。同时,充分征求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群众的意见,为后备力量合理安排工作岗位,让他们深度参与村庄规划、产业发展、征地拆迁、环境整治、综治维稳等中心工作,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三、坚持全程监督,先审后换,坚决筑牢廉洁换届纪律防线
我区始终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特别是将财务审计作为换届的“硬杠杠”,确保换届风清气正、资产安全。
一是前置审计程序,防范财务风险。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并严格执行“先审计、后换届”的原则,专门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财务收支审计工作的通知》,对审计的对象范围、重点内容、时间安排、职责分工等作出详细规定。审计内容全面覆盖各村“三资”管理、重要事务决策、重点工程项目、重大支出等关键领域,同时将党员群众反映强烈、要求审计的内容也一并纳入,做到应审尽审、不留死角。
二是组建专业队伍,确保审计质效。为保证审计工作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我们从区级相关部门抽调了20名业务骨干,组建了5个审计工作组,分赴全区45个村同步开展工作。审计组严格按照程序,通过查阅账目、核实票据、现场勘查等方式,对各村近五年来的财务收支和资产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体检”,确保问题查得准、核得实。
三是坚持公开透明,主动接受监督。在审计过程中,我们坚持审计过程与审计结果“双公开”制度。审计工作组进驻后,及时在村务公开栏发布审计公告;审计结束后,将审计报告和问题清单向全体村民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这一举措有效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确保了换届期间集体资产不流失、财务资料不丢失、财务管理不混乱,赢得了群众的广泛信任和支持。
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3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