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系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点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系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点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近期中央和省、市相关会议及文件精神,全面分析当前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下一阶段切实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重点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细化。刚才,我们集中学习了相关精神,下面,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新阶段新挑战,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绷紧思想之弦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的人间奇迹,是我们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的伟大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反复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绝不能出现规模性返贫。全系统上下必须深刻认识到,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我们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但我们的发展基础还不牢固,部分脱贫群众的增收动能还不够强劲,一些边缘群体的抗风险能力依然脆弱。当前,我们的工作重心已经从集中力量的“攻坚战”转向常态化、长效化的“巩固战”和“提升战”。这是一个全新的阶段,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增加,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深化,对农产品市场、农民就业等都可能带来持续影响。同时,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迫切,对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一丝一毫的松劲懈怠、麻痹思想,都可能导致来之不易的成果出现滑坡,甚至付诸东流。我们必须坚决克服“大功告成”的侥幸心理,杜绝“歇歇脚、喘口气”的松劲念头。全系统的每一位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和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思想的弦绷得紧而又紧,确保我们的工作方向不偏、力度不减、标准不降。
二、聚焦关键环节,精准识别新情况新问题,以“事事心中有底”的清醒把准工作之舵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关键在于精准。大水漫灌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必须下足“绣花”功夫,聚焦关键环节,精准施策。
(一)要让动态监测的“探头”更灵敏。防止返贫,首要在于“早发现”。我们必须持续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织密织牢监测网络。根据我省最新的工作指南要求,我们的监测范围不仅包括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更要将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导致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从而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农户及时纳入。目前,我省明确的监测收入标准已根据物价指数和收入增幅动态调整至年人均7800元左右,我们要严格执行这一标准,确保应纳尽纳。在监测方式上,要实现多渠道预警。要大力宣传推广“一键报贫”机制,让群众在遇到困难时,知道向谁求助、如何求助。同时,我们的基层网格员、驻村工作队要发挥“铁脚板”精神,常态化开展入户排查,主动发现问题。更要强化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和比对,通过医保、民政、教育、人社等部门的数据筛查预警,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对于发现的风险,必须严格落实“五天核查”等工作要求,通过“掌上核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快速响应、精准核实,确保“发现一户、监测一户、帮扶一户、动态清零一户”。
(二)要让精准帮扶的“药方”更对症。监测是手段,帮扶才是目的。识别出风险后,必须立即跟进、精准施策。要始终坚持“一户一策”的原则,为每一户监测对象量身定制帮扶方案。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要强化开发式帮扶。产业是根基,就业是保障。要将产业奖补等激励政策用足用好,引导和支持他们发展特色种养殖业、手工业等。我们市里一些地方在中药材种植方面就有很好的实践,通过到户产业扶持资金,帮助农户购买种苗、化肥,并将其纳入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和统一销售,不仅让农户有了稳定的产业收入,还能获得合作社分红,实现了稳定增收。我们要积极推广这类成功模式。同时,要加大就业帮扶力度,通过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多种方式,千方百计促进其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对无劳动能力或弱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要强化兜底性保障。要加强与民政、医保、残联等部门的协同,确保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政策应保尽保、应兜尽兜。特别要关注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持续跟踪他们的数据变化,确保各项帮扶政策精准落实到位。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这张“安全网”必须坚固可靠。
(三)要让风险消除的“标尺”更严格。风险消除不能搞“纸面脱险”“数字脱险”。我们必须严格遵循“七不消”原则,即收入不达标不消除、住房安全无保障不消除、“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未解决不消除、后续帮扶措施未落实不消除等等。要建立稳定增收、稳定就业的长效机制,确保监测对象消除风险后,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够真正“站得稳、走得远”。要进行定期的回访核查,防止风险反弹,确保帮扶成效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三、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抓好整改和提升,以“件件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夯实发展之基
成绩面前要保持清醒,问题面前更不能回避。我们必须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聚焦短板弱项,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整改和提升。
(一)要雷厉风行抓好反馈问题整改。对于国家、省级在考核评估中反馈的问题,我们必须照单全收、立行立改。要以“抓整改、补短板、促提升”专项行动为总抓手,成立整改工作专班,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时限清单,实行台账式管理、项目化推进。要学习借鉴兄弟地区的先进经验,做到“用数据说话、让差距量化”,确保每一项整改任务都有明确的量化评估标准。整改不能停留在表面,必须深挖根源、举一反三,从制度机制上堵塞漏洞、补齐短板,实现“整改一个问题、完善一套制度、提升一个领域”的综合效应。
(二)要持之以恒强化产业就业支撑。巩固成果,根本在于发展。我们要把产业和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持续发力。在产业发展上,要优化我们的产业奖补政策申请和拨付流程,确保政策的便利性和实效性。从经营主体提出申请,到乡镇审核、县级备案公示,再到通过“惠农补贴一卡通”将资金精准发放到户,每一个环节都要公开透明、高效规范,严禁现金发放,杜绝优亲厚友。要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不仅要扶持生产,更要支持品牌建设。我市已有企业获得省级品牌建设奖补,并对入选“甘味”等区域公共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3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