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职工文化建设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职工文化建设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职工文化建设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总结我县职工文化建设的成效与不足,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进一步凝聚全县职工力量,推动职工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县委宣传部、县总工会、县文旅局、县教育局的主要负责同志,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以及部分企事业单位工会主席。刚才,县总工会、*镇、*街道分别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好,既总结了经验,也提出了思路,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加强职工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职工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职工力量、激发职工活力的精神纽带,更是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以职工文化为主体的基层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为我们加强职工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从我县实际来看,加强职工文化建设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一是满足职工精神需求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县共有职工约8.6万人,涵盖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职工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日益增长,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娱乐消遣,更渴望在文化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提升综合素养。据县总工会去年开展的职工问卷调查显示,有78.3%的职工希望单位定期组织文化活动,65.2%的职工愿意参与技能比拼、文艺创作等特色活动。这充分说明,加强职工文化建设是顺应职工期盼的民心工程。二是服务县域发展大局的现实需要。我县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一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职工队伍。职工文化建设能够将思想政治引领融入文化活动,引导职工把个人梦想融入全县发展大局。例如,在去年的全县重点项目建设中,*工业园区通过开展“攻坚克难当先锋”主题文化活动,激发了职工的奋斗精神,推动3个项目提前2个月竣工,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三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途径。职工文化活动能够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增进职工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化解矛盾纠纷。近三年来,我县通过开展职工文化节、邻里文化周等活动,职工信访量年均下降12.5%,企业劳资纠纷调解成功率提升至96.3%,为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职工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这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二、肯定成绩成效,准确把握我县职工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职工文化建设纳入全县文化发展总体规划,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文化活动品牌逐步形成。各级工会组织结合实际,打造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职工文化活动品牌。县总工会连续五年举办“中国梦?劳动美”系列活动,涵盖文艺汇演、技能竞赛、书画摄影展等12个类别,累计参与职工达5.2万人次。去年,借鉴月湖区“凝心铸魂跟党走团结奋斗新征程”文艺汇报演出的成功经验,我县举办了首届职工文艺汇演,精选大合唱《咱们工人有力量》、情景表演《车间里的故事》等20个节目,现场观众达1800余人,网络直播观看量突破10万人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镇依托本地产业特色,开展“工匠杯”技能大赛,设置数控机床操作、焊工技术等8个竞赛项目,吸引320名职工参赛,涌现出市级技术能手12名;*街道创新开展“职工书屋读书月”活动,组织读书分享会、知识竞赛46场,参与职工1.3万人次,有效提升了职工的文化素养。
    (二)文化阵地建设持续加强。我们坚持把阵地建设作为职工文化发展的基础工程,不断完善服务网络。目前,全县已建成职工书屋126个,其中省级示范点15个、市级示范点38个,藏书总量达86万册,年均借阅量超过20万人次。县工人文化宫经过升级改造,新增多功能活动室、健身中心、排练厅等设施,全年接待职工3.8万人次,举办各类培训、讲座120场。各企事业单位也积极投入,*集团建设了占地1200平方米的职工文化中心,配备了羽毛球馆、乒乓球室、棋牌室等,日均接待职工200余人;*有限公司打造了“职工创新工作室”,为职工提供技术交流、发明创造的平台,去年获得国家专利18项,产生经济效益500余万元。
    (三)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一方面,我们注重培育职工文化骨干队伍,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交流学习等方式,培养了一批文艺爱好者、体育指导员、文化志愿者。目前,全县拥有职工文化骨干队伍23支,成员达860人,其中获得市级以上文艺类奖项的有32人。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县文旅局为基层工会配备文化辅导员28名,定期开展业务指导,帮助提升活动策划、组织能力。*社区组建的职工合唱团,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多次参加市级比赛并获奖;*乡的职工篮球队经过系统训练,在全县运动会上连续三年夺得冠军,展现了职工的良好精神风貌。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企事业单位之间职工文化建设差距较大,部分偏远乡镇和小微企业文化活动开展较少,如*乡仅有2个职工书屋,年均活动不足10场;二是创新能力不足,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大多集中在文艺表演、体育比赛等传统项目,针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文化活动缺乏,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三是保障机制不健全,部分单位对职工文化建设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专业人才短缺,制约了工作开展。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三、聚焦重点任务,全面提升职工文化建设的质量水平
    下一阶段,我县职工文化建设要坚持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以创新活动载体为抓手,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推动职工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筑牢职工思想根基。要把思想政治引领贯穿职工文化建设全过程,引导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一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组织职工开展专题学习、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全年计划举办100场以上,覆盖职工5万人次。县总工会要编印《职工思想政治学习读本》,发放到各基层工会,帮助职工深化理论认识。二是打造红色文化阵地。依托我县*纪念馆、*革命旧址等红色资源,建设10个职工红色教育基地,组织职工开展“重走革命路”“红色故事分享会”等活动,让职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教育。三是选树宣传先进典型。开展“最美职工”“劳动模范”评选活动,挖掘身边的先进事迹,通过专题报道、事迹宣讲等形式,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职工,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二)丰富文化活动载体,满足职工多样化需求。要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打造具有我县特色的职工文化活动品牌。一是拓展活动覆盖面。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群体职工的特点,开展个性化文化活动。对于工业企业职工,多举办技能比武、创新成果展等活动;对于服务业职工,侧重开展文明礼仪展示、服务技能竞赛等;对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如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要建立“流动职工文化驿站”,提供书籍借阅、文化沙龙等服务,计划年内覆盖80%以上的新就业群体。二是提升活动影响力。借鉴月湖区文艺汇演的成功经验,每年举办一届全县职工文化艺术节,设置文艺表演、体育竞赛、书画摄影展等多个板块,力争参与职工突破2万人次。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对活动进行全程直播、宣传推广,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力。三是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搭建职工文化线上服务平台,开设线上课堂、在线竞赛、云端展览等栏目,方便职工随时随地参与文化活动。去年,我县尝试开展的“线上职工运动会”,吸引了1.2万名职工参与,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要进一步推广完善。
    (三)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夯实发展基础。要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服务优质”的原则,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职工文化阵地网络。一是推进阵地标准化建设。制定职工书屋、文化宫等阵地建设标准,明确设施配置、服务内容、管理规范等要求。年内,要新建职工书屋30个,升级改造现有阵地50个,确保每个乡镇至少有1个标准化职工文化活动中心。二是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文化设施向职工开放,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例如,县体育馆、图书馆要与工会合作,为职工提供优惠服务;学校的文体场馆在节假日要向周边职工开放,提高使用效率。三是打造特色文化阵地。结合地方特色,建设一批具有辨识度的职工文化阵地。*镇可以依托本地非遗项目,建设“职工非遗传承工作室”;*街道可以打造“邻里文化广场”,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职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服务。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2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