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村(社区)“两委”班子队伍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2025年全市村(社区)“两委”班子队伍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座谈会,主题鲜明、意义重大。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村(社区)“两委”班子作为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基层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其能力强不强、作风硬不硬,直接关系到发展大局和民生福祉。加强“两委”班子队伍建设,是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我市现代化新实践的迫切需要。刚才,*镇、*镇、*镇、*街道的负责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介绍了各自的经验做法,听了很受启发。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建强村(社区)“两委”班子是固本强基的战略之举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村(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最终的落脚点就在于让千家万户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这项宏伟事业,离不开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基层干部队伍去组织、去动员、去落实。
    (一)攻坚重任系于基层,“两委”班子勇当先锋。当前,我市正处于转型发展的攻坚期,产业升级需破解技术瓶颈,营商环境要打通政策堵点,乡村振兴得攻克城乡差距难题,治理效能待突破基层末梢梗阻。这些硬骨头任务,最终都要靠基层“两委”班子啃在一线、落在实处。在工业园区,村“两委”班子既要协调征地拆迁保障项目落地,又要化解企业与村民的利益纠纷,某经开区周边村通过“党员包户”机制,仅用1个月就完成300亩用地清表,保障了新能源项目顺利开工;在乡村振兴战场,“两委”成员带头发展特色产业,带领村民建成草莓种植基地、民宿集群,使集体经济薄弱村年增收超50万元;在城市社区,面对老旧小区改造、停车位规划等民生难题,社区“两委”组织居民议事会,用“大家事大家议”的方式破解了20余起僵局。从化解邻里漏水纠纷到推进垃圾分类全覆盖,从协助企业办理手续到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两委”班子的身影始终活跃在矛盾最集中、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正如基层干部所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两委’就是穿针引线的人。”只有这支队伍敢担当、善作为,转型发展的各项部署才能从“纸上蓝图”变为“地上实景”,攻坚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才能被逐个攻克。
    (二)党群纽带扎根民心,“两委”班子筑牢根基。“两委”班子是党在基层的“形象代言人”,群众看我们党,首先看身边的“两委”干部。在防汛救灾一线,他们带头蹚积水、转移群众,用满身泥泞换来村民安全;在疫情防控期间,他们24小时值守卡点、配送物资,成为群众眼中的“主心骨”;在政策宣讲现场,他们用方言土语解读医保新政、养老政策,让党的温暖直达民心。这种朝夕相处的联系,让“两委”班子成为群众最信赖的“贴心人”,某社区居民说:“有困难找居委会,就像遇到事找家人一样踏实。”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守护者,“两委”班子的凝聚力直接关系党的执政根基。近年来,我市推行“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将“两委”成员、党员骨干编入网格,每周至少3次走访群众,累计收集诉求8000余条,办结率达98%。在征地补偿、集体资产分配等敏感问题上,“两委”班子坚持“四议两公开”,用透明公正赢得群众支持,某城中村改造项目因程序规范、补偿合理,实现“零上访”推进。正是这种“鱼水深情”,让党的主张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团结带领群众攻坚克难的坚强核心。
    (三)队伍建强赋能发展,堡垒稳固激发动能。建强“两委”班子,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我市以“选优配强、赋能提效、严管厚爱”为抓手,打造过硬基层队伍:在选拔上,打破“论资排辈”,从返乡青年、致富能手、退役军人中吸纳新鲜血液,近三年新任“两委”成员中35岁以下占比提升至42%;在培养上,开展“菜单式”培训,围绕产业发展、矛盾调解等实用技能组织专题课,每年轮训基层干部超万人次;在激励上,建立“星级评定”机制,将考核结果与薪酬待遇、评先评优挂钩,让干得好的有甜头、有奔头。队伍强则事业兴。过硬的“两委”班子推动基层面貌焕然一新:集体经济空白村全部“清零”,年经营性收入超10万元的村占比达76%;城乡环境整治中,村民主动参与拆违治乱,村容村貌实现“蝶变”;基层治理中,“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成为常态,群众满意度较三年前提升15个百分点。实践证明,把“两委”班子建成政治坚定、能力过硬、群众拥护的战斗堡垒,就能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我市转型发展提供最持久、最深沉的动力,确保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在基层扎得更牢、长得更壮。
    二、聚焦关键,全面落实选用、教育、管理“三个并重”的核心任务
    建强队伍,要遵循干部成长规律,系统施策、精准发力。要牢牢把握“选用与储备、教育与历练、严管与厚爱”这三个关键环节,全面提升“两委”班子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
    第一,坚持选用与储备并重,优化队伍“源头活水”。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首先要严把“入口关”,确保选出来的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群众中有口碑。要坚持实绩导向,不能搞论资排辈,要看担当、看作为、看贡献,特别是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的现实表现。要持续优化队伍结构,按照换届后的目标,确保村党组织书记中45岁以下的比例不低于40%,大专以上学历达到65%以上,并保证每个班子至少有一名女性成员。同时,要着眼长远,下好“先手棋”。我市实施的“返乡兴村”计划和面向2026年换届的“星火计划”,就是很好的实践。目前,我们已经储备了一批平均年龄34岁左右、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超过70%的后备人才,他们有知识、有闯劲,很多人还有创业经商经历,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各级党组织要大胆使用,给他们压担子、搭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快速成长。
第二,坚持教育与历练并重,锤炼队伍“看家本领”。打铁必须自身硬。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干部队伍的能力短板和本领恐慌是客观存在的。必须把教育培训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工程来抓。要完善系统化的培训体系,我们编制的《村干部队伍建设5年规划》,明确了每年村党组织书记轮训不少于10天、其他干部不少于5天的硬指标。培训形式要更加灵活多样,不能总是“坐着听”,要多办一些“葡萄夜校”“田间课堂”这样接地气的培训,让干部坐得住、听得懂、学得会。我们推出的“集中培训+跟班挂职+导师帮带”成长套餐,就要持续深化,让新任干部在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社区跟班学习,在实践熔炉中淬炼真金。今年上半年,全市已举办各类培训班超过70期,培训干部1200余人次,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同时,要把干部放到改革发展的主战场去历练,让他们直接参与到大项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2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