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纪委书记在典型案例警示教育思想交流会上的发言
XX月XX日,我参加了XX县警示教育集中阅看会,一个个发人深省的案例,让人深受震撼、倍感警醒。现结合个人思想和行动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以“案”为镜,剖析案例根源
这次集中阅看共XX个典型案例,涉及XX人,其中单位“一把手”XX人,国企XX人,学校校长XX人,其他都是单位副职或二级机构负责人,涉及了农业农村、市场监管、民政、文旅、教育和乡镇等各个行业部门和县乡领域,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这就警醒我们必须以案为鉴、深入反思。
一是党性修养缺失,思想防线失守。案例中的干部起初也能坚守原则,但在一次次“小恩小惠”的试探中逐渐放松警惕,就像温水里的青蛙,从最初的不适到慢慢适应,最后在不知不觉中失去反抗能力,说明了自身思想逐渐滑坡、自我约束的逐渐失守。如XXX,从干劲满满的青年干部成长为主要领导,随着职位的升迁其党性修养逐渐弱化,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诸脑后,把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从收受小礼品到受贿巨额资金,看似“朋友间的馈赠不算啥”,实则背后都隐藏着请托办事、利益交换等腐败问题,“小缺口”酿成“大溃坝”。
二是纪法意识淡薄,行为边界模糊。权力失去约束,必然走向腐败。部分违纪违法案例暴露出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公私界限模糊,对纪律红线缺乏敬畏。如XXX在负责征地拆迁及项目综合服务协调期间安排项目负责人为其个人结清餐费,是典型的个人消费转移,以权谋私。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房屋建设、工程承包、征地协调提供帮助,实质是把权力当作交易变现的筹码,无视组织和廉洁纪律,背离了职业操守。
三是遵规守纪不强,“侥幸心理”作祟。在中央三令五申、持续高压反腐的态势下,案例中的部分党员干部仍认为“吃点喝点”是小事,不会被发现,这是典型责任意识缺失、遵规守纪不严的表现。如XXX在值班期间违规饮酒。其本应以身作则,坚守岗位,却没有把值班工作放在心上,未做任何安排。且脱岗饮酒时心存侥幸,认为不会被发现或即使被发现也不会有严重后果,在面对纪检部门检查时想方设法掩盖事实、对抗组织审查,反映出其对组织的不忠诚和对纪律规矩的漠视。
四是制度落实走样,执行力度衰减。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部分案例反映出“最后一公里”落实梗阻现象依然存在。如XXX虚开发票套取资金用于烟酒招待、公车私用、无公函接待,充分说明了工作中财经纪律、公车管理、公务接待等制度落实上有打折扣、搞变通的现象。要时刻牢记自己是制度的执行者,不是“例外者”,任何时候都不能以“情况特殊”“工作需要”为借口突破制度防线。
二、以“责”为纲,反思自身行为
剖析问题根源,警惕“案中人”的行为,结合自身岗位职责,检视自身言行方面还存在不足:
一是在思想认识上还不到位。纵观所举案例,有的发生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期间,他们对学习教育流于形式,公然对抗组织检查,充分暴露了政治意识淡薄,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缺乏敬畏之心。反观自身,虽然能够坚持开展学习,遵守纪律规矩,但在生活和工作中思想上有松懈,未能完全严格要求自己。通过案例学习,警醒自身要时刻牢记党员身份,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不断反思和改进自身存在的问题。
二是工作中对群众关心重视不够。阅看的案例中,有些党员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自己谋取利益,忘记了为民的初心。一件件礼品、一张张钞票是对党纪国法的挑战,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漠视。反思自己在驻村工作中,有时会因为业务任务繁重而忽略了与群众的沟通交流,导致对群众的一些实际需求了解不够全面。通过学习典型案例,认识到必须时刻秉持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主动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求,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三是生活中坚守廉洁自律底线有差距。从通报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每一次对“小违规”的纵容都是思想逐步失守的体现,行为尺度越来越松是对纪律红线的挑战。反观自身,对同学聚会可能演变成“小圈子”行为的警惕性不足,没有清晰划清工作与私人社交的界限。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学习,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警醒的头脑,知道哪些人能交、哪些人不能交,哪些场所能去、哪些场所不能去,做到心中有数,做到生活圈清清爽爽、干干净净。
四是履职担当有所欠缺。纵观部分案例,案中人的违纪违法不是一天两天存在的,有的时间跨度长达十余年,但始终没有人及时站出来提醒、制止,这种沉默实则是责任担当的缺失。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对分管部门和领域的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2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