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决策部署,总结前段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对下一阶段的攻坚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刚才,相关部门通报了近期各村(社区)的工作进展与存在问题,*社区、*村的负责同志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决心很大、措施很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深刻认识人居环境整治的极端重要性
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福祉的“民心工程”。一段时间以来,全区上下闻令而动、尽锐出战,围绕“干净、整洁、有序”的基本目标,付出巨大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我们的镇村面貌有了新提升,通过“拆、建、改、栽、画”等一系列组合拳,累计拆除私搭乱建、残垣断壁20余处,清理各类垃圾废弃物超过1200多吨,整治河道沟渠,修复破损路面126公里,村庄“颜值”得到显著刷新。我们的生态基底有了新改善,自2022年以来,全区14个行政村积极推进绿化行动,累计植树超过1.2万棵,见缝插绿、拆违补绿,让绿色成为美丽家园最动人的底色。我们的群众生活有了新体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公共厕所、垃圾分类亭、停车场,困扰群众的“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变为现实。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线同志们的辛勤汗水,离不开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所有奋战在人居环境整治一线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慰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这些问题不解决,整治成果就难以巩固,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就会大打折扣。具体来看,主要体现在“四个不容忽视”上:一是思想认识的“温差”不容忽视。部分干部和群众对这项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存在“一阵风”思想,上面催一催,下面动一动,缺乏久久为功的恒心和韧劲。有的认为这是面子工程,是额外负担,没有真正将其摆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的核心位置。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是导致工作行动迟缓、标准不高的根源所在。二是工作进展的“落差”不容忽视。从刚才的通报情况看,各村(社区)之间工作进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有的村庄已经形成了示范效应,面貌焕然一新;但有的村庄依然停留在“扫干净”的初级阶段,甚至存在大量的卫生死角和盲区。这种不平衡的背后,反映的是责任落实的差距和工作力度的差距。三是长效机制的“短板”不容忽视。“重建轻管、重治轻养”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地方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集中整治,但后续管理维护跟不上,导致垃圾乱倒、杂物乱堆等问题“一治再治、反复反弹”。缺乏常态化、制度化的长效管护机制,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四是群众参与的“堵点”不容忽视。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但目前“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在一些地方还比较普遍。宣传引导不够深入,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没有被充分激发,“门前四包”等制度没有完全落到实处,未能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同志们,人居环境整治不是一道可做可不做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必须答好、答出彩的“必答题”。这关系到我们的发展底色,关系到我们对人民的承诺。我们必须站在讲政治、惠民生、促发展的高度,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二、聚焦重点、精准发力,以“绣花功夫”推动整治工作提档升级
下一阶段,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下足“绣花”功夫,在精准和长效上做文章,推动我区人居环境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迈进,从“环境美”向“生活美”转型。具体要做到“五个再强化”。
(一)在责任落实上再强化,织密“责任网”。好的机制是成功的一半。必须进一步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一要压实领导责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包片、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的责任链条。各村(社区)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挂帅、靠前指挥,把整治工作牢牢抓在手上。二要深化网格管理。全面推行和完善三级网格化管理责任机制,将全区交通要道、居住区、人流密集区、河道沟渠等所有区域纳入网格,明确每个网格的责任人、工作标准和完成时限。各村要建立整治工作台账,将重难点问题登记造册,分区分块落实到人,做到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盯。三要强化企地联动。主动加强与辖区内厂矿企业的协调沟通,联合驻地单位、村组站所,科学划定环境综合整治责任区,动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形成共建共治的强大合力。
(二)在攻坚重点上再强化,啃下“硬骨头”。整治工作不能“撒胡椒面”,必须集中优势兵力,聚焦群众反映最强烈、整治难度最大的顽瘴痼疾,开展重点突破。一是聚焦“视觉贫困”下猛药。要以“零容忍”的态度,持续向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等“十乱”现象宣战。对存量的违建、广告牌等,要依法依规、坚决拆除;对增量问题,要做到露头就打、即时清理。二要聚焦“功能短板”补齐课。要扎实推进“厕所革命”,确保卫生厕所普及率稳步提升。要加快完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动垃圾分类走深走实,实现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全覆盖。要加大对黑臭水体的治理力度,通过清淤疏浚、生态补水、种植水生植物净化等综合措施,让河道恢复清澈。三要聚焦“基础建设”提品质。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包括优化背街小巷道路、美化店招店牌、规范捆扎“三线”(电线、电话线、电视线)、增设分类垃圾桶、花台树池等配套设施。有条件的村,要规划建设停车场、小广场,为群众提供更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
(三)在创新方法上再强化,用活“智慧脑”。新时代的治理需要新方法、新手段。我们要积极拥抱科技,向创新要效率、要效果。一要善用科技手段。要探索使用无人机航拍等技术,对卫生死角、河道漂浮物等进行全方位、无死角地巡查,实现精准“把脉”。要探索“铁脚板+大数据”的结合,利用高清视频监控等信息化工具,对垃圾乱倒等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追溯,提升监管效能。二要创新管理机制。要建立健全“吹哨报到”机制,巡查人员一旦发现问题,立刻“吹哨”,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必须第一时间“报到”并限时整改,形成发现、交办、整改、反馈的闭环管理。要全面推行“积分制”管理,将村民参与环境整治、遵守村规民约等行为量化为积分,凭积分到“爱心超市”兑换商品,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三要丰富激励手段。要用活“红黑榜”考评机制,定期对各村(社区)整治成效进行排名,对先进的进行“红榜”表扬、授予流动红旗,对落后的进行“黑榜”通报、约谈提醒,营造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
(四)在群众发动上再强化,唱响“合奏曲”。人民群众是美丽家园的建设者,也是最终的受益者。必须把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一要宣传引导再深入。要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村村响广播、宣传栏、入户走访等多种渠道,大力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和政策要求,讲清楚“为了谁、依靠谁”的道理。要多宣传正面典型,通过评选“最美庭院”“卫生文明户”等活动,树立榜样,让群众学有方向、干有标杆。二要党员带头再表率。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委要领头谋划、支部要牵头带动、党员要带头发力。要组织党员干部、志愿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2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