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组发言:聚力三大突破,彰显新时代组织路线的市域实践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与实践要求,深刻揭示了党的组织建设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这一根本逻辑,为我们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纵深推进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学习贯彻的根本落脚点在于推动工作、服务发展。必须聚焦市委中心任务,找准组织工作服务保障大局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以实际成效检验学习成果。
一、服务高质量发展,在产才融合上求突破
(一)要链上党建强引擎。深度融入我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重点产业集群中,探索创新产业链党建联盟模式,由链主企业牵头,组织链上企业党组织共建共享,强化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通过党建联席会议、联盟主题党日、资源共享平台等形式,推动政策链、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在党旗下有机衔接。发挥党组织在协调解决产业发展共性难题、促进产学研合作、优化营商环境中的核心引领作用。总结推广“党建+链主企业+配套企业”的协同发展经验,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和创新动能。
(二)要人才驱动促创新。推动组织资源与科技、教育、人才资源的深度融合。围绕我市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的需要,优先加强这些平台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服务保障工作。支持重大科研项目组建临时党组织,强化组织保障和思想凝聚。健全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发现、培养、举荐机制,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深化产学研协同育人,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设立工作站、订单班。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成果转化中的核心作用,以人才高峰引领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建设,驱动发展动能转换。
(三)要项目赛场砺尖兵。坚持在重大项目建设主战场培养锻炼干部、集聚专业人才。深入实施“揭榜挂帅”、“赛马制”,瞄准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任务,设立攻坚专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专业干部到项目建设一线历练,推动其在解决复杂问题中提升能力、担当作为。建立项目一线干部专项考核机制,大胆使用表现突出者。同时,推动干部资源向招商引智、项目服务等关键岗位倾斜,组建专业化的招商引才队伍,提升精准服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把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作为检验干部人才成色的“经验交流”和“磨刀石”,实现干部成长与项目突破同频共振。
二、提升治理效能,在强基善治上求突破
(一)要党建引领赋新能。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推广完善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各类组织和多元力量参与的“1+N”联动治理架构。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力量下沉,强化街道党(工)委“龙头”作用。深入实施社区党组织书记素质提升计划,建强“头雁”队伍。拓展升级网格化治理效能,配强专兼职网格员队伍,明确网格党组织在信息收集、问题发现、矛盾化解、服务群众中的前哨和枢纽作用。持续推动“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机制提质增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深化小区党建、物业党建联建,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融合。
(二)要破题攻坚解难题。针对基层治理中的痛点难点问题,精准发挥组织力量进行攻坚。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历史遗留问题、城市更新难点,设立由党员领导干部牵头的专项工作组,集中力量破难题、啃硬骨头。用好党员先锋队、志愿者服务队,在文明创建、环境整治、平安建设、特殊群体关爱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开展“无物业小区清零”等专项行动,探索党组织领导下的小区自治模式。加强对新就业群体的政治引领和关爱凝聚,探索成立行业性党组织或流动党员党支部,引导其融入基层治理格局。以组织之力推动解决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治理堵点和民生关切。
(三)要数字赋智提效能。把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机遇,推动“数智党建”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互促。建设全市统一的“智慧党建云平台”,集成党员教育管理、组织生活记录、党群服务预约等功能。依托城市大脑平台,开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数字化场景应用,提升网格事件智能感知、快速流转、精准处置能力。推广“党建+网格+网络”治理模式,利用移动互联技术拓展线上党群互动新渠道,提升服务响应效率和治理精细化水平。加强基层干部数字化素养培训,使其成为运用数字技术服务群众的能手。通过数字赋能让组织工作更高效、服务群众更便捷、治理成效更精准。
三、深化区域协作,在联动协同上求突破
(一)要红色联盟筑平台。在省委统一部署下,积极推动我市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或周边兄弟城市建立更加紧密的党建合作平台。探索成立跨区域党建联盟或联席会议机制,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创新协同发展、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便利共享、重大风险联防联控等关键领域,推动经验互鉴、项目合作、干部挂职、人才共育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2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