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五五”规划编制座谈会的讲话
各位专家、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个座谈会,主要目的就是集思广益、凝聚共识,共同谋划好我区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十五五”规划。当前,我们正处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科学编制好“十五五”规划,直接关系到我区今后五年发展的路径选择、动能转换和民生福祉的提升。
刚才聆听了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区发改委要认真梳理,形成情况报告提交区委常委会审议。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化认识,充分领会“十五五”规划的重要性
未来五年,是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转型升级的关键突破期。我区既有难得的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也面临诸多新形势下的新挑战、新考题。做好规划的编制工作,不仅事关我区在全市乃至更大区域格局中的地位跃升,事关全区产业结构优化和城市功能完善的深层变革,更事关全区人民群众对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能否得到有力回应和有效实现。
因此,今天的会议,不仅是规划编制的必要环节,更是我们深化区情认识、统一发展思路的重要契机。做好这项工作,不能“闭门造车”,务必要求我们敞开大门、广纳良言,充分听取在座各位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深入了解部门同志和基层一线的实践洞察。希望大家立足我区实际、放眼发展大势,围绕事关长远发展的关键环节,聚焦短板弱项和潜在风险,开诚布公、畅所欲言,多提战略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把这份引领我区未来的发展蓝图描绘得更科学、更精准、更富有成效!
二、“十五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十五五”时期,是xx县改区后转型融合的深度变革创新期,中共xx区委XX全会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省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和市委第十次全会精神,全面分析了内外形势新变化,立足xx实际,就制定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1.“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XX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xx”为目标,坚定实施生态立区、工业强区、创新兴区三大战略,推动形成具有xx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治理体系,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全面实现城郊型城区向现代中心城区转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把xx建设成为全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样板区、全省重要的区域物流中心、大xx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市改革创新引领区,奋力描绘新时代xx改革发展新画卷。
2.“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争创新时代“第一等的工作”,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的所思所想所盼作为最高价值指向,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全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更加积极主动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走深走实,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紧紧抓住xx建设内陆双向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大xx都市圈的重大机遇,充分利用两个平台、两种资源,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在新格局中找定位,在新阶段中谋发展,着眼于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实现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相统一。
3.“十五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锚定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我区发展基础和面临环境,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中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贯通、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相统一,确保开好、起好步。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紧扣高质量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保持中上游水平,经济总量在全省的位次进一步前移,人均生产总值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样本。
——产业优化升级跃上新台阶。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产比例达到xx。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在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制造业集聚水平取得新突破,新材料、生物医药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2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