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学笃行会议精神,奋力谱写城市管理现代化新篇章——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研讨发言

深学笃行会议精神,奋力谱写城市管理现代化新篇章——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研讨发言
    同志们: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习总书记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为我们擘画了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发展蓝图,是新时代城市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作为XX市城市管理工作的牵头部门,城管局深感责任如山、使命光荣。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准确把握核心要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将学习贯彻成果转化为推动XX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和务实成效。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汇报几点学习体会和工作思考。
    一、深刻领会核心要义,准确把握新时代城市工作方向遵循
    习总书记深刻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本次会议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市发展的辉煌成就,科学分析了新形势下的机遇挑战,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和重点任务,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城市管理工作提供了根本指引。深入学习领会,我认为关键要把握以下三个维度。
    (一)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证。城市是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活动的中心,坚持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是确保城市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基石。习总书记强调:“做好城市工作,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城市管理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关键环节,承担着将党的意志转化为城市治理效能的重要职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城管工作中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确保中央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生根。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理解城市工作的政治属性,自觉将城管工作置于服务国家战略大局和XX市发展全局中考量谋划。要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党的领导延伸到城市管理的最末端,贯穿于规划、建设、治理各环节,确保城市管理始终服务于城市发展大局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要健全党领导城市管理工作的体制机制,完善重大事项向党委请示报告制度,不断提升党在城市工作中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二)坚守价值立场,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是核心导向。习总书记强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光辉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城市的本质属性。学习会议精神,就是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宜居、韧性、智慧”的要求,最终落点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城市管理管的是城市环境,服务的是市民生活,检验成效的唯一标尺就是群众满意。我们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回应市民关切、解决“急难愁盼”作为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切实转变管理理念,推动城市管理从“为城市管市民”向“为市民管城市”转变,聚焦环境卫生、市容秩序、市政设施、违法建设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下足绣花功夫,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要畅通群众参与渠道,依托市民服务热线、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等多种途径,倾听民声、汇聚民智,让市民成为城市管理的积极参与者和最终受益者,真正实现共治共享、良性互动。
    (三)洞察发展规律,推动内涵式发展是必由之路。会议深刻指出,我国城市发展已进入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新阶段,必须转变发展理念、方式、动力、重心和方法,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新路。习总书记要求“城市发展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这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内在规律,树立和践行科学城市发展观。城市管理必须与时俱进,适应从“建”向“管”并重、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变的要求。要将系统观念、精细理念、法治思维贯穿城市管理全过程,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秩序与活力、效率与公平、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要更加注重城市有机更新、历史文脉保护、生态环境提升、智慧治理赋能,推动城市空间、功能、品质、治理整体优化,提高城市发展的韧性和可持续性,努力探索符合XX市实际的现代化城市管理新路径,推动城市发展动能转换、结构优化、品质跃升。
    二、聚力聚焦主责主业,全面推动会议精神在城管领域落地生根
    贯彻落实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关键在于行动。结合XX市城管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下一步我们将着重在以下四个方面精准发力、务求实效。
    (一)赋能城市智治,筑牢精细管理基底。习总书记强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我们将以智慧城管建设为主抓手,全面赋能管理升级。一是强化平台中枢作用。加快建设完善XX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城市运管服平台),打通数据壁垒,集成城市管理领域相关应用系统,重点聚焦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综合执法等核心业务,形成“一网统管”大格局,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全面感知、态势预测、即时处置和高效指挥。二是深化场景智慧应用。深度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扩展智慧环卫管理平台覆盖范围,实现环卫车辆、设施运行状态全监控与作业智能调度;推广智能井盖、智能路灯、桥梁隧道在线监测,提升市政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的预知预警预控能力;拓展市容秩序智能识别场景,提升对占道经营、违法建设的及时发现和自动取证效率。三是畅通民意反馈闭环。整合优化“XX城管”微信公众号、APP及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城管专席功能,构建统一高效的城市管理市民服务平台,健全“民呼我应、接诉即办”机制,精准捕捉民情民意,全程追踪问题办理进程与结果反馈,提升群众诉求响应速度和满意度,让智慧城市管理更可知可感。
    (二)深耕精细治理,提升人居环境品质。习总书记强调:“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我们将秉持全周期管理理念,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标准化、精细化水平。一是突出市容环境提标。深化落实《XX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聚焦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城乡结合部等薄弱区域,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和市容秩序“大整治”。坚持疏堵结合,规范管理临时摊点疏导点,加强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设置指引与安全管理,持续美化城市公共空间。加大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督导与执法保障力度,提升分类投放准确率和收运处理能力,实现全链条管理闭环。二是保障市政设施高效。加快市政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步伐,系统推进城区老化供水管网、排水管网(特别是雨污分流改造)、燃气管道等隐患改造和智慧化升级项目。提升道路桥梁隧道精细管养水平,推行预防性养护机制,完善城市照明保障体系,让“脚下安全”“头顶安全”更有保障。健全完善防汛排涝应急响应预案和联动机制,提升灾害天气应对能力。三是守护城市文脉生态。加强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和古树名木的保护监管,严控建设性破坏。加强城市公园、绿道、小微绿地建设与管养,推动绿地开放共享,完善区域公园体系布局。严格落实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推进资源化利用。持续开展施工扬尘、餐饮油烟等专项治理,守护城市蓝天碧水,提升城市生态宜居品质,使城市风貌与历史文化相得益彰、人文气息与自然本底交相辉映。
    (三)强化韧性建设,守牢城市安全底线。习总书记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我们将把韧性城市建设理念深度融入城市管理各方面。一是紧盯基础设施安全。强力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聚焦燃气、桥梁、供排水、综合管廊等领域,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管网运行漏损、外力破坏、燃气泄漏等风险的实时监测、精准定位与快速处置。全面开展老旧燃气管道等设施的安全评估和改造升级。严格执行超高层建筑限制性要求,强化既有建筑特别是人员密集场所、老旧危房的隐患排查和治理。二是健全应急处突能力。完善极端天气、突发事故等应急预案体系,加强专业应急抢险队伍建设与物资储备,定期开展演练磨合机制。强化与应急管理、公安、交通、气象等部门的协同联动和信息共享,提升对洪涝、台风、冰雪等灾害以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应对处置效能,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三是筑牢公共安全屏障。加强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及大型活动周边市容秩序管理和服务保障。优化校园、医院、市场等重点区域环境秩序管控。持续开展燃气安全、“拆违控违”、非法倾倒消纳建筑垃圾等专项整治行动,全力排查化解各类安全隐患,严防安全事故发生,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平稳有序。
(四)推动共治共享,凝聚城市善治合力。习总书记强调:“要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我们将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变“独角戏”为“大合唱”。一是完善法治体系。持续加强城管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深入研究城市管理新情况新问题,推动相关法规规章的修订完善,为精准执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加强执法人员常态化法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提升执法水平与服务温度。二是创新治理模式。深化“城管+”协同协作机制,强化与规划、住建、生态环境、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及街道(乡镇)的联动协作,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问题联处的工作格局。推广“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等经验,健全条块协同、部门联动、区域协作的基层治理高效响应机制。三是拓展参与平台。深化“门前三包”责任制,规范引导商户落实主体责任。发展壮大市容环境监督员、志愿者队伍。探索设立“城管开放日”“市民体验官”等互动平台,让市民“走进城管、了解城管、监督城管、支持城管”。畅通公众参与城市管理决策、监督评价的渠道,使城市治理更加开放、透明、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2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