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档案史志馆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上的研讨发言(生态文明思想)

档案史志馆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上的研讨发言(生态文明思想
    尊敬的XX馆长,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能有这次机会,在中心组学习会上,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这个主题,和大家交流一些我个人的、不一定成熟的学习心得和体会。与其说是发言,不如说是我在近期学习过程中的一次思想汇报,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坦白说,在系统学习《文选》之前,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更多停留在一些宏观的概念和日常的感知上。我知道这是国家的大政方针,也看得到我们身边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但对于其背后的深刻思想内涵和严密逻辑体系,认识是比较模糊和零散的。通过这次专题学习,特别是对《文选》和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入研读,我感受到了一次强烈的思想冲击和认知升维。这不仅是一系列重要论述的汇编,更是一部充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著作,是一份指引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绿色宣言”。
    一、从“八个坚持”中感悟思想的深度与广度
    学习过程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核心要义中的“八个坚持”。这八个方面,不是孤立的条款,而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共同构筑起一座宏伟的思想殿堂。
    比如,“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这句话将生态提升到了文明存续的根本高度。它让我跳出“就环保谈环保”的局限,从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乃至整个人类文明史的宏大视野去思考。历史上,古埃及、古巴比伦等文明的衰落,无不与生态环境的恶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我们今天保护生态,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当下的环境问题,更是在为中华文明的永续发展夯实根基,是在履行我们这一代人对历史、对子孙后代的庄严承诺。
    再如,“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句话充满了温暖的人民情怀。它告诉我们,优美的生态环境,不同于其他公共产品,它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安全的食品、宜居的环境,是任何人都需要、谁也离不开的,是衡量幸福生活的重要标尺。这让我更加理解,为什么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因为这背后,是最深沉的民生关怀,是最质朴的人民立场。
    而“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观,则彻底颠覆了我过去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定式。它要求我们不能再孤立地看待一座山、一条河,而是要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来统筹治理。一座矿山的修复,可能会影响到下游的水质;一片草原的退化,可能会加剧远方的沙尘。这种“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不仅是自然科学的规律,更是一种高超的治理智慧,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具备全局视野和系统思维,这对于我们档案史志工作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身边巨变中感受思想的伟力
    如果说理论的学习让我感受到了思想的深度,那么发生在我们XX自治区这片土地上的真实故事,则让我触摸到了思想的温度和力量。当我再读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时,脑海中浮现的不再是一句抽象的口号,而是我们家乡实实在在的变迁。
    我想到了曾被称为“死亡之海”的XX沙漠。几十年来,一代代治沙人前赴后继,硬是让这片不毛之地的植被覆盖率从不足5%奇迹般地提升到了53%以上。如今那里不仅绿意盎然,更催生了生态旅游、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金山银山”。我还想到了那些曾经“灰头土脸”的矿区。就在不久前,我看到资料显示,仅在2023年,我们自治区的一家能源企业就投入了超过6000万元,治理了3500多亩的矿山土地,植被覆盖度超过90%。一些废弃的露天矿,经过生态修复,竟然变成了吸引各种野生动物栖息的湿地公园和景观湖。全区范围内,近年来累计投入超过9亿元,让70多平方公里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重披绿装。
    这些鲜活的案例,不正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生动的诠释吗?它们让我看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不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是一个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有机统一体。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份底气和自信,源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看到曾经的伐木工变成了护林员,靠发展林下经济和旅游服务过上了富足生活;看到牧民通过科学养殖,既保护了草原生态,又增加了家庭收入,我真切地感受到,一条生态和生计兼顾、增绿与增收协调的绿色发展之路,正在我们脚下的土地上越走越宽广。
    三、从档案史志的本职工作中反思我们的使命与担当
那么,作为档案史志工作者,我们在这场深刻的绿色变革中,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我们能做些什么?这是我在学习中反复追问自己的一个问题。过去,我们可能更多地把自己定位为历史的“保管员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1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