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县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利用半天时间召开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大抓招商、抓大招商”的决策部署,聚焦我县“十四五”规划中期目标任务,分析当前招商形势,找准问题短板,部署下一步重点任务,以更实的举措、更拼的劲头推动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提质增效,为我县经济总量过千亿、建设“*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县”注入强劲动能。刚才,开发区管委会通报了上半年招商引资工作情况,几个牵头部门作了发言,既总结了成绩,也直面了问题,讲得很实在。下面,结合近期调研和思考,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时”与“势”,以更高站位把握招商引资的紧迫性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是区域竞争的“必争之地”。对于我们这个处于“追赶型”发展阶段的县域来说,抓好招商引资不仅是稳增长的“关键招”,更是促转型的“先手棋”、惠民生的“保障网”。第一,从宏观环境看,招商引资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稳定器”。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外部需求收缩,国内经济虽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但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从我县看,上半年GDP增长5.8%,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较年初预期低0.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中产业投资占比仅为42%(低于目标值8个百分点)。特别是房地产投资持续下滑(同比下降12%),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这种情况下,必须把招商引资作为“补短板、强弱项”的主抓手,通过引进新项目、培育新动能,对冲传统增长动力衰减的压力。第二,从产业升级看,招商引资是推动“制造强县”建设的“加速器”。我县经济开发区经过20年发展,已形成“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但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的问题依然突出。比如,装备制造产业主要集中在零部件加工环节,缺乏整机制造龙头企业;绿色食品产业以初级加工为主,深加工和品牌化水平不高;新材料产业虽有石英砂、碳酸钙等资源优势,但尚未形成“矿石—精粉—制品—终端产品”的全链条集群。今年3月,我们赴长三角考察某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时,对方明确表示:“选择投资地,不仅看政策优惠,更看产业链配套能力。”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精准招商补链强链,才能推动产业从“单点突破”向“集群发展”跃升。第三,从区域竞争看,招商引资是破解“标兵渐远、追兵渐近”局面的“关键棋”。近年来,周边县(市、区)都在大抓招商,力度之大、创新之多前所未有。比如,*县依托“乡贤回归”工程,上半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8个,其中70%是乡贤投资;*区聚焦“数字经济”,与*大学共建产业研究院,招引数字孪生、人工智能项目5个;就连基础相对薄弱的*镇,也通过“飞地招商”模式,在我县开发区落地了总投资12亿元的智能家电项目。反观我们,上半年虽然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1个,但真正属于“链主”企业的只有3个,投资强度达到300万元/亩的项目不足50%(目标值是70%)。可以说,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必须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打好招商引资“主动仗”。
    二、找准“痛”与“堵”,以更实举措破解招商引资的瓶颈制约
    近期,通过一线调研、企业座谈、部门自查,我们梳理出当前招商引资存在的“四大短板”,必须靶向发力、重点突破。一是“项目落地慢”的问题突出。部分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周期过长,有的甚至超过1年。比如,某新能源电池项目去年10月签约,因用地指标未落实、高压线迁移滞后,至今仍未实质性开工;某智能装备项目因规划调整反复论证,导致设备采购延迟。问题背后,既有要素保障不到位的客观原因,也有部门协同效率不高的主观因素。二是“产业集聚弱”的特征明显。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比虽达68%,但其中规上企业仅占全县规上企业的45%,且上下游配套企业数量不足。以新材料产业为例,全县有石英砂开采企业12家,但深加工企业仅3家,80%的矿石以原料形式外销,附加值流失严重。这种“只挖矿、不加工”的模式,既浪费资源,又错失增值机遇。三是“要素保障紧”的矛盾凸显。土地方面,开发区现有工业用地开发强度仅为45%(全省平均58%),但批而未供土地还有800亩,低效用地2200亩,“项目等土地”与“土地等项目”现象并存;资金方面,企业普遍反映融资难、融资贵,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难以获得长期低息贷款;能耗方面,我县单位GDP能耗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高耗能项目审批受限,“腾笼换鸟”任务紧迫。四是“服务效能低”的短板明显。部分干部存在“重签约、轻落地”“重指标、轻服务”倾向,对企业诉求回应不及时。比如,某食品加工企业反映,项目投产半年后,排污许可证仍未办好,经多次催促才得以解决;某物流企业反映,园区配套道路坑洼不平,货车通行困难,协调相关部门后整改周期长达2个月。这些问题反映出我们的服务意识、专业能力与新形势新要求还不匹配。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重点打好“四场攻坚战”。第一,打好“精准招商”攻坚战,在“选商择资”上求突破。招商不是“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一要聚焦“产业链”招商。围绕三大主导产业,绘制“产业链图谱”和“目标企业清单”,重点对接新能源装备制造(如光伏逆变器、储能电池)、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如预制菜、功能食品)、新材料高端应用(如电子级石英材料、环保涂料)等领域。7月底前,由分管副县长牵头,组建3个产业链招商专班,每个专班配备2名懂产业、懂政策、懂谈判的干部,赴长三角、珠三角开展“驻点招商”,每月至少对接5家链主企业。二要创新“以商招商”模式。建立“龙头企业+配套企业”联动机制,对投资超10亿元的重大项目,配套设立1000万元招商奖励资金,鼓励龙头企业引荐上下游合作伙伴。比如,支持*新能源公司牵线搭桥,引进电池隔膜、结构件生产企业;推动*食品集团与江南大学合作,共建“食品科技创新产业园”,吸引调味品、烘焙原料等项目落地。三要深化“乡贤招商”。完善“*县乡贤数据库”,涵盖在外企业家、专家学者、公职人员等2300余人,每季度召开一次“乡贤恳谈会”,定期推送家乡产业政策、发展动态。今年中秋期间,要组织“在外乡贤看家乡”活动,重点参观开发区新投产的*智能装备项目、在建的*新材料基地,激发乡贤反哺家乡的热情。第二,打好“要素保障”攻坚战,在“筑巢引凤”上出实招。要素保障是项目落地的“硬支撑”,必须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企业转”。一要破解“土地瓶颈”。一方面,盘活存量土地:9月底前完成开发区土地“三清”(清闲置、清低效、清批而未供),对连续两年未开工的项目,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推行“标准地”供应,提前完成区域评估、配套设施建设,实现“拿地即开工”。另一方面,争取增量指标:积极对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申报省级重点项目用地指标,重点保障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项目;探索“飞地经济”模式,与*高新区共建“跨区域合作园区”,承接我县无法落地的优质项目。二要强化“资金支持”。设立总规模5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金融机构推出“招商贷”“厂房按揭贷”等特色产品,对总投资超5亿元的项目,提供基准利率下浮10%的优惠贷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推广“PPP+EPC”模式,年内引入社会资本10亿元以上。三要优化“能耗配置”。严格落实“双碳”目标,对高耗能项目实行“能耗等量或减量替代”,但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能源、新材料项目,优先保障能耗指标;推广“零碳工厂”建设,对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给予节能改造补贴(最高200万元),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第三,打好“服务提升”攻坚战,在“亲商安商”上见真章。服务是企业最看重的“软环境”,必须坚持“企业的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1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