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红十字会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在县红十字会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县红十字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了。这是全县红十字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更是广大红十字工作者、会员和志愿者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喜事。刚才,听了*同志作的工作报告,又看了《*县红十字事业2023-2025年发展纪实》图册,我的内心很不平静——那些标注着时间节点的救援现场照片、贴满感谢话语的受助者档案、记录着培训场次的课程表,像一部流动的纪录片,把我带回了三年来大家并肩奋斗的日日夜夜。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出席会议的各位代表,以及全县126个基层红十字会组织、3800余名注册志愿者、520名专兼职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向长期关心支持*县红十字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回望来时路:以“微力”赋大能,红十字事业交出温暖答卷
    三年前,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时,我们曾提出“让红十字会从‘机关楼里的事业’变成‘百姓身边的温暖’”的目标。三年后的今天,翻开这份“成绩单”,我深切感受到:红十字事业之所以能扎根*大地,关键在于我们始终把“人道、博爱、奉献”的种子播撒在群众心坎里,把“救死扶伤、扶危济困”的行动写进烟火日常中。
    这三年,是“救”在身边的应急能力跃升期。我们不会忘记2024年7月的特大暴雨——县红十字应急救援队接到指令后15分钟集结完毕,带着冲锋舟、排水泵和300份应急包连夜奔赴重灾区;在*镇*村,队员王建军连续48小时泡在齐腰深的水里转移老人,上岸时双脚泡得发白脱皮,却笑着说“看到老乡安全,比啥都强”。这三年,我们构建起“1个县级救援中心+11个乡镇救援站+50支村(社区)志愿服务队”的应急网络,累计开展防汛防火、地震逃生等演练87场,储备帐篷、发电机等物资23类5000余件;推动“急救知识进万家”项目,培训持证急救员2800余人,让“黄金四分钟”急救圈覆盖全县90%的村(社区)。去年冬天,*村小学一名学生突发高热惊厥,正是村医李芳用刚学的海姆立克法实施急救,为送医争取了宝贵时间——这样的故事,在*的村村落落里每天都在发生。
    这三年,是“爱”润万家的民生温度攀升期。我们始终把“雪中送炭”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让红十字会真正成为困难群众的“及时雨”。2024年,我们联合县慈善总会发起“暖冬行动”,为全县1200户低保家庭、300名困境儿童送去过冬物资,其中78岁的独居老人张桂英拉着志愿者的手说:“你们送来的电热毯,比我亲闺女想得还周到。”我们还创新“医疗救助+产业帮扶”模式,针对农村大病家庭推出“红十字健康包”(含常用药品、体检卡和种植技术手册),去年共发放1500份,帮助32户家庭通过种植高山蔬菜实现增收。更让我感动的是,全县造血干细胞捐献登记人数从2022年的87人增长到今年的213人,成功捐献12例——每一例捐献背后,都是一位普通人的“生命托举”:比如县医院的护士小刘,为了捐献推迟了婚礼;外卖小哥老陈利用休息时间采集血样,说“能救人,比多跑几单有意义”。这些平凡人的善举,让“*温度”传得更远、更暖。
    这三年,是“联”聚合力的社会动员深化期。红十字事业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我们坚持“开门办会”,让企业、乡贤、青少年都成为“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2024年,我们联合县工商联开展“企业红十字日”活动,23家企业现场捐赠款物86万元,其中*制衣公司不仅捐钱,还把闲置的缝纫机送到乡村红十字服务站,用于制作急救包;县实验中学把红十字课纳入校本课程,孩子们自己设计的“校园急救漫画手册”被省红十字会收录推广;我们还培育了“红领巾志愿者”“银龄互助队”等特色队伍,其中“五老”志愿者李奶奶牵头成立的“隔代关爱小组”,三年来陪伴照顾留守儿童400余人次——这些创新实践,让红十字会从“小众公益”变成了“全民行动”。
    同志们,三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红十字事业的生命力,在于始终与党委政府同频共振,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连。无论是应急救援时的“第一时间”,还是民生帮扶中的“精准滴灌”,亦或是社会动员时的“广泛参与”,都印证着一个真理——只要我们把“人民至上”刻在心上,把“服务大局”落在实处,红十字事业就能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二、锚定新方位:以“问题”为导向,清醒认识事业发展新挑战
    成绩值得肯定,但更要清醒看到,对照上级要求、群众期待和发展需要,我们的工作还有不少短板:比如,基层红十字会力量依然薄弱,部分村(社区)服务站存在“牌子挂了、活动没搞”的现象;比如,应急物资储备的专业性和覆盖面还需提升,去年暴雨中个别偏远村落的物资送达延迟了2小时;比如,人道传播的创新性不够,“90后”“00后”群体对红十字会的认知度还停留在“捐钱捐物”的层面;再比如,与企业、基金会的合作机制有待完善,社会资源撬动能力还需加强。这些问题,既是“痛点”,更是“突破口”。
    从宏观环境看,随着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群众对人道服务的需求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他们不仅需要“救命的钱”,更需要“就业的技能”;不仅需要“一时的帮助”,更需要“长期的陪伴”。从*实际看,我县正处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期,农村留守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规模较大,自然灾害易发多发,这对红十字会的应急救援、民生兜底、社会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自身建设看,数字化、专业化、品牌化是新时代红十字工作的“必答题”,如果我们不主动拥抱变化,就会落后于时代、落后于群众。
    同志们,挑战面前,我们更要坚定信心——*有深厚的红色底蕴(注:可根据本地实际替换,如“作为革命老区,*人民历来有扶危济困的传统”),有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注:可补充具体举措,如“县委将红十字事业纳入年度民生实事清单,近三年累计投入专项经费260万元”),有社会各界的热心支持,只要我们敢想敢干、善作善成,就一定能推动红十字事业再上新台阶。
    三、奋进新征程:以“实干”开新局,奋力书写红十字事业新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红十字事业正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今年,县委、县政府将“深化红十字会改革、打造‘暖心*’品牌”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借此机会,我提四点希望。
    第一,聚焦“救”字当头,打造“反应更快、能力更强”的应急救援体系。?应急救援是红十字会的“看家本领”,必须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一要强基础。今年要在剩余12个未达标村(社区)建成标准化红十字服务站,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急救箱等设备,确保每个站点有1名持证急救员、1套应急物资清单、1张“10分钟响应地图”。二要练精兵。联合县人武部、消防大队开展“四季演练”(春防火灾、夏抗洪涝、秋备台风、冬防滑坡),今年至少组织12场实战演练,让救援队员在“真刀真枪”中提升本领。三要广储备。建立“政府储备+社会捐赠+企业代储”的多元物资储备模式,与企业签订协议,确保灾时能快速调用食品、帐篷、药品等物资,力争将物资送达时间从“2小时”压缩到“1小时内”。
第二,聚焦“暖”字发力,打造“精准滴灌、触手可及”的民生服务平台。?红十字会的根在群众,生命力也在群众。一要做细“雪中送炭”。针对农村留守老人,推广“时间银行”养老服务模式(注:可解释为“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时间存入‘银行’,未来自己需要时兑换服务”),今年先在*镇试点;针对困境儿童,联合教育部门实施“红十字成长计划”,除了物质帮扶,还要提供心理辅导、课业辅导等“软服务”。二要做活“融合发展”。把红十字工作嵌入乡村振兴大局,推广“红十字+特色产业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1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