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暨监管平台建管用动员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镇范围的动员大会,主题明确,任务具体,意义重大。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对我镇当前“三资”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专项整治,并对“三资”智慧监管平台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工作进行总动员、总部署。刚才,XX同志传达了上级会议精神,XX同志通报了我镇前期摸排发现的问题,我都完全同意。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深刻认识“三资”管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家底”,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物质基础,更是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压舱石”。管好用好“三资”,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基层的执政根基,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近年来,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制度体系逐步建立,管理水平有所提升。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与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相比,我镇的“三资”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短板和漏洞。近期,根据上级部署和我们自身的初步摸排,一些深层次、顽固性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形势依然严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家底”不清,管理混乱。部分村集体资产底数不清、权属不明、账实不符的问题依然存在。有些固定资产长期失管失修,价值流失严重;有些资源性资产被无偿占用或低价发包,集体利益蒙受损失。据初步统计,全镇约有15%的村集体机动地、闲置厂房等资产存在登记不全、台账缺失的情况。
二是合同不规范,履约不到位。不规范、不合法的经济合同是当前最大的风险点。有的合同要素不全、权责不清;有的未经民主决策程序,搞“暗箱操作”;有的承包租赁期限过长,租金标准明显偏低,且长期不做调整。更有甚者,一些合同款项长期拖欠,成了“陈年旧账”。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全镇范围内因合同履约问题造成的应收未收款项累计达到230余万元,这不仅是经济损失,更是对集体公信力的严重侵蚀。
三是财务不透明,监督走过场。少数村级财务管理仍然停留在“一本糊涂账”的状态,“白条”抵库、大额现金支付、账务公开流于形式等现象时有发生。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职能未能充分发挥,“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会监督”的问题在一些地方还比较突出,导致财务开支随意性大,群众意见多、疑虑大。
四是思想不重视,“新官不理旧账”。个别村干部对“三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重发展、轻管理”的倾向,甚至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畏难情绪和“走过场”的应付心态。面对历史遗留问题,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担当,导致问题积重难返。
同志们,这些问题绝非危言耸听,它们像一颗颗“定时炸弹”,不仅侵蚀着集体经济的肌体,更损害着党群干群关系,动摇着我们党的执政根基。我们必须站在讲政治、顾大局、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以“零容忍”的态度和刮骨疗毒的决心,彻底扭转当前“三资”管理的被动局面。这次专项整治,不是一阵风,更不是走形式,而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一场对我们干部队伍执行力和战斗力的重大考验。
二、聚焦关键,精准发力,以铁的决心和举措打赢专项整治攻坚战
本次专项整治行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全镇各级各部门必须迅速行动起来,对照方案要求,聚焦关键环节,采取过硬措施,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第一,全面清产核资,彻底摸清“家底”。这是专项整治的基础和前提。各村(社区)必须立即组织精干力量,对集体所有的各类资金、资产、资源进行一次拉网式、地毯式的全面清查。要做到“三清”:一是清查范围要清,无论是账内还是账外,无论是固定资产还是无形资产,无论是土地、林地还是水面,都必须逐一登记造册,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任何死角和盲区。二是权属界定要清,对每一项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进行清晰界定,解决历史遗留的权属争议问题。三是价值评估要清,对盘点出的各项资产,要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价值评估,确保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这项工作必须在今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并形成高质量的清查报告和资产台账,为后续管理和平台录入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聚焦突出问题,坚决整改销号。针对排查出的问题,必须建立清单台账,实行“销号”管理。要明确“三张清单”:一是问题清单,详细列明每个问题的具体表现、涉及金额、产生原因。二是责任清单,明确每个问题的整改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和具体责任人。三是时限清单,倒排工期,明确每个问题整改到位的时间节点。对于合同不规范、租金收取不到位的问题,要组织专门力量,逐一进行审核、洽谈、追缴,对拒不整改、恶意拖欠的,要果断运用法律手段予以解决。力争在年底前,全镇不规范合同的整改率达到100%,历史欠款的清收率不低于80%。对于财务管理混乱的问题,财政所要加强指导,坚决杜绝“白条”入账,规范审批流程,确保每一笔收支都有据可查。
第三,强化平台应用,实现智慧监管。技术是最好的监督员。建设和使用全省统一的“三资”智慧监管平台,是实现“三资”管理规范化、透明化、长效化的根本途径。我们要把平台“建好、管好、用好”作为这次行动的重中之重。所谓“建好”,就是要确保所有清查核实的“三资”数据在10月底前,百分之百、准确无误地录入平台系统,构建起我镇“三资”管理的“数字底座”。所谓“管好”,就是要建立严格的平台管理制度,明确操作员、审核员、监督员的权限和责任,确保平台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所谓“用好”,是核心所在。所有村级财务收支、资产处置、资源发包、合同签订等经济活动,都必须在平台系统上“留痕”,实现全流程线上审批和监管。村书记、村会计和平台操作员必须在8月底前通过集中培训和考核,熟练掌握平台各项操作。财政所要牵头实现“银农直连”功能与平台的全面对接,从源头上管住钱袋子,真正让数据多跑路、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1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