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人民城市根基,彰显现代治理担当——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心得体会
同志们: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胜利召开,为新时代新征程的城市工作擘画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洞察城市发展规律,科学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指导我们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作为城市管理战线的具体践行者,我们必须深学细悟、笃信笃行,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奋力谱写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城管新篇章。
一、深化认识,高站位把握新时代城市发展坐标与城管职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精辟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深刻阐明了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必须从历史的维度、全局的高度和未来的向度,深刻把握会议精神的核心要义,明确新时期赋予城市管理部门的职责坐标。
(一)把握历史方位之变,深刻认识城管工作的时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鉴于此,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我国城市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为新时代城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更要精准把握当前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这意味着城市管理的重心必须实现战略性转移。从侧重规模扩张转向着力提升内涵品质,从“粗放式”管理转向“精细化”治理。城市管理部门作为城市运行保障的“主力军”、品质提升的“绣花工”,肩负着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的急迫使命。我们必须深刻理解这种历史性转折的内涵,深刻认识到,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不仅是发展的要求,更是人民的期盼。这就要求我们摒弃惯性思维,主动适应内涵式发展的要求,将工作的着力点聚焦到优化存量空间、提升环境品质、保障安全运行、完善公共服务等核心任务上,努力在推动城市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中展现城管担当。
(二)锚定目标定位之魂,深刻践行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这清晰指明了,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是我们不懈奋斗的总目标。城市管理工作的本质就是服务于民、造福于民。无论是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公用设施运行维护,还是综合执法、应急处置,每一项具体工作都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刻理解“人民城市”的丰富内涵,要求我们必须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城市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聚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将工作的评判标准落脚到群众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环境宜不宜居上来。要畅通群众参与城市治理的渠道,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使城市管理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让城市真正成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
(三)聚焦内涵发展之要,深刻厘清城管提质的内涵与实践路径。会议强调要“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这就要求我们,深刻理解“内涵式发展”不仅是对城市形态的要求,更是对城市功能完善、活力激发、治理效能提升的系统性要求。对城市管理部门而言,内涵式发展意味着摒弃“重建设轻管理、重地上轻地下、重面子轻里子”的旧观念,转向更加注重管理的科学性、服务的精准性、运行的协调性。其核心在于提升管理的“精细化”水平。要像“绣花”一样管理城市,精准施策,精雕细琢,下足“微改造”功夫;在于提升管理的“智慧化”水平。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赋能管理,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精度;在于提升管理的“法治化”水平。严格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法规标准体系,保障城市管理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在于提升管理的“协同化”水平。强化与规划、建设、公安、环保、交通等部门以及基层组织的协同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这条主线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创新管理理念、优化管理体制、改进管理方式,全面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品质,夯实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二、聚焦核心,全力推动会议精神在城市管理领域落地见效
深入学习领会是前提,关键在于贯彻落实。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城市管理部门的主责主业,将会议部署的重点任务转化为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
(一)践行宜居理念,聚力建设舒适便利的民生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牢牢兜住民生底线”。因此,城市管理部门必须始终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精耕市容环境品质提升。要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环境整洁度与秩序感。持续深化环境卫生治理改革,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全链条提质增效,系统治理城市“脏乱差”顽疾。高标准推进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消除卫生死角和管理盲区。优化城市家具设置,规范户外广告店招,打造清爽、有序、靓丽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让“洁净美”成为城市常态。二是精护公用设施安全运行。聚焦水、气、热、照明等城市生命线安全高效运行。加快市政基础设施特别是老旧管网、设施的更新改造,提升可靠性。强化桥梁隧道等城市重点设施结构安全检测和维护。大力发展智慧水务、智慧燃气等应用场景,提升设施运行的智慧化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城市“血脉”畅通、安全无忧。三是精管城市运行韧性保障。密切关注城市内涝治理,会同相关部门优化排水防涝系统,提升应对极端天气能力。完善城市照明管理,提升市民夜间出行安全感和城市夜间活力。科学合理布局和管护公共厕所、垃圾转运站等环卫设施。优化公园、绿地管理服务,完善无障碍设施,提升城市空间的包容性与便捷性,使民生“微幸福”触手可及。
(二)锚定绿色低碳,聚力描绘美丽城市生态画卷。会议要求“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这要求我们,必须将生态文明理念深度融入城市管理的肌理。一是强化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积极配合生态环境部门,深化城市扬尘、露天焚烧、餐饮油烟等污染源的综合整治。加强道路清扫保洁的机械化和精细化水平,有效控制二次扬尘。推进施工工地、裸露地块的规范化管理。加强水体沿岸及城市绿地环境卫生监管,严防垃圾入河,筑牢城市生态环境屏障。二是深化垃圾处理资源循环。巩固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成效,加快构建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全链条体系。大力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探索建筑垃圾、大件垃圾等资源化利用模式,推动城市固体废弃物源头减量和循环利用,助力“无废城市”建设。三是拓展绿色空间生态价值。加强现有公园绿地、城市绿道、口袋公园的精细化管养,提升绿化品质和服务功能。积极参与城市绿化建设,因地制宜推进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强化古树名木保护和复壮工作。积极推广节水、节能、降耗的市政设施运维管理模式,倡导绿色低碳的城市生活方式,努力让绿色成为城市最动人的底色。
(三)提升治理效能,聚力构筑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会议强调要“创新城市治理的理念、模式、手段”。据此,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一是深化法治城管建设。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加强城市管理领域法规规章的立改废释工作,提升法规政策的科学性、适用性。强化普法宣传,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坚决整治选择性执法、执法扰企扰民等问题,提升执法公信力。二是激发智慧城管动能。加快建设完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城市管理大脑),整合市容环卫、市政公用、园林绿化、综合执法等业务系统,实现“一网统管”。深化物联网感知设备应用,提升城市运行问题智能发现、精准派遣、高效处置能力。优化拓展“指尖上的城管”服务功能,畅通12345热线等民意表达渠道,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市民参与平台。三是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保障下倾。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健全完善“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等联动机制。深化“城管进社区”模式,将管理与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末梢。积极培育引导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市民群众有序参与城市治理,激发多元主体活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生动局面。
(四)强化底线思维,聚力筑牢安全韧性坚固防线。会议要求“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我们必须,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提升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一是严守市政设施运行安全关。将城市安全运行摆在首位。强化燃气、供水、供热、排水、桥梁隧道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推进老旧燃气管网更新改造。加强市政设施日常巡查、维护和应急抢修能力建设,确保水气热等“生命线”安全稳定供应。二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1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