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县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
按照省市安排部署,X县应急管理局对全县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近年来,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协作配合,聚焦“三个转变”(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扎实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等工作,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全面提升。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县级层面。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深化机构改革,有序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健全完善应急指挥机构,调整安全生产委员会、建立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充分发挥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的牵头抓总、督促指导、协调推动作用,定期开展安全形势研判会商,研究防范应对突发事件的具体措施,解决突出问题,推动乡镇党委政府、行业部门严格落实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责任。乡镇、村(社区)层面。全县15个乡镇实现“七有”(有应急管理机构、有应急工作机制、有应急管理制度、有应急救援队伍、有应急预案体系、有应急物资储备、有应急指挥平台),405个行政村、10个社区基本实现“五有”(有综合应急队伍、有应急避难场所、有应急保障物资、有叫应叫醒机制、有应急处置方案),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逐步建成了组织指挥高效、统筹机制健全、风险防控精准、应急保障有力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
(二)应急救援能力持续增强。一是整合各类救援力量。按照“统一指挥、协同作战、资源共享”的思路,依托县消防救援大队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整合资源力量,持续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更新应急救援台账。目前,乡镇有15支应急救援队伍共672人,村社区有415支应急突击队共5672人,县应急管理局、住建、水务、交运、自然资源、气象等部门联合组建县级综合应急救援队50人,各行业部门和重点企业根据实际也组建了应急救援队伍,形成了以镇、村(社区)和企业应急救援力量为基础、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骨干、社会救援力量为补充的应急救援体系。二是加强军地应急联动。与县人武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基干民兵应急队伍与政府应急管理体系有效衔接机制的通知》,对基干民兵参与应急救援工作体制机制、运作流程等进行了明确,避免了基干民兵与专业救援队员交叉的现象。三是积极动员社会资源。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与相关企业签订《机械设备应急救援合作协议》,建立应急救援设备管理台账,引导社会救援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出现突发情况,协议救援设备拉得出、用得上。四是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结合近年来应急管理工作实际,修订完善专项应急预案25个。乡镇参照县级应急预案修订完善了本乡镇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制定了应急行动方案和应急工作手册,明确了应急响应流程和应急任务分工。五是扎实开展应急演练。根据应急预案,针对重点行业领域、危险地段、灾害易发区,组织县消防救援大队、部门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各乡镇、村社区应急救援力量和社会应救援力量扎实开展应急演练,核验了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锤炼了各类应急救援力量的协同作战能力。2024年以来,组织开展防汛演练567场次,地质灾害疏散演练174次,地震灾害应急演练966场次,突发安全事故应急演练118次。2025年举行的“冀城使命·2025”X县抗震救灾综合应急演练,是近年来全县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科目最全面的实战化演练。
(三)综合防御机制不断完善。一是建立健全灾情会商研判和预警发布机制。制定下发《X县灾情会商研判制度》,建立X县灾情会商研判机制,强化部门沟通协作、会商分析,做好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遇重大灾害性天气,充分利用水务部门的山洪灾害预警平台、自然资源部门的地质灾害预警平台、气象部门的气象灾害预警平台,农村大喇叭,乡镇应急管理微信群、手机短信提示和电视广播、X融媒等渠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示相关单位做好灾害防范工作,牢牢掌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主动权。为打通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在相关部门、各乡镇、村(社区)安装了应急广播,进一步提升了我县应急预警信息的发布效率。二是建立健全灾情报告制度。确定乡镇级灾情信息员30名,村社区灾情信息员400余名,开展灾情信息员业务培训,确保报灾及时准确。建立突发事件基层信息报告机制,各乡镇、相关部门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信息渠道畅通,遇突发事件或灾情,第一时间上报,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科学有效开展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三是健全完善“叫应叫醒”机制。明确各层级预警“叫应叫醒”人员,靠实工作责任,全面摸清了残疾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关注对象,落实了“一对一”责任人员,建立了工作台账,确保预警“叫应叫醒”过程中,各项工作有人应,能落实。
(四)应急保障水平稳步提升。一是加大应急物资储备。及时储备帐篷、棉被等应急救灾物资。截至目前,县级物资储备库共储备应急物资34项31057件,15个乡镇和相关部门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分别储备了应急物资。二是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各乡镇和村(社区)均建立了临时避难场所,配套了相应的标志牌、指示牌、临时照明设施等。给群众发放了避险明白卡,确保了紧急情况下群众及时疏散避险。三是配齐配强救援装备。县消防救援大队有各类执勤车辆10辆,有防护、水域救援、侦检、破拆、救生、照明、通信等各类装备器材1228件(套)。省市配发无人机、森林草原防灭火车、消防摩托车、应急电源、正压式呼吸机、风力灭火机、切割机等应急救援装备4大类331台/套,价值950万元。给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乡镇主要领导配发卫星电话19部,给各乡镇、相关部门配发北斗终端20部,增强了“三断”情况下的应急通讯能力。在客运中心,选定直升机临时起降点,划定起降标识,为灾害空中救援工作提供地面保障。四是改善物资储备条件。推进国债项目建设,新建X县应急物资储备库,项目总投资1300万元,规划用地面积4552.5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703.36平方米,该项目的建成,进一步提升了我县应急物资保障水平。
(五)宣传教育培训成效显著。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作用,以安全生产“五进”、防灾减灾宣传等活动为抓手,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突发事件应对方面的宣传与咨询,大力普及应急管理知识技能,提升了群众应急避险、自救互救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了安全意识,筑牢了安全生产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20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