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开发区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开发区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专题会议,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刚才,我们听取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总体来看,近年来全市开发区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下面,我结合某某实际,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坚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
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开发区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把开发区作为推动产业集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持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营商环境,开发区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经济贡献持续增强。全市开发区以占全市不到x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占全市x以上的工业总产值、x以上的税收收入,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以某某高新区为例,近年来通过引进一批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项目,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凸显。
二是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各开发区围绕主导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如仁怀经开区,依托茅台集团等龙头企业,带动了一批白酒包装、物流、销售等配套企业发展,白酒产业集群效应日益突出,仁怀市也成为全国知名的白酒产业基地。
三是创新驱动能力不断提升。各开发区积极搭建创新平台,引进创新人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近年来,全市开发区新增了一批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是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各开发区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人事薪酬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创新,激发了开发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如部分开发区实行了“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提高了开发区运营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付出。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认清形势任务,增强推进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的责任感紧迫感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开发区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全国来看,各地开发区竞争日益激烈,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产业升级转型。从全省来看,其他市州开发区也在加快发展,对我们的发展形成了较大压力。从全市来看,虽然开发区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功能定位不够精准。部分开发区没有明确的主导产业和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分散,同质化竞争严重,导致资源分散、效率低下。比如,一些相邻的开发区产业定位相近,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相互竞争,不仅没有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反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二是管理体制不够顺畅。部分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权责利不匹配,存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等问题,导致行政效率低下,服务能力不足。一些开发区在项目审批、土地供应、规划建设等方面缺乏自主权,需要层层报批,影响了项目的落地和建设进度。
三是发展模式不够创新。部分开发区仍然依赖传统的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企业,缺乏创新驱动和内生动力,导致产业层次偏低、竞争力不强。一些开发区在产业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投入不足,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四是人才支撑不够有力。开发区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但目前我市开发区人才短缺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懂经营、善管理、会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匮乏。同时,开发区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障碍,导致人才流失严重。
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推进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刻不容缓。只有通过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开发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才能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
三、聚焦重点任务,以高质量改革赋能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推进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综合施策。
(一)精准聚焦功能定位,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功能定位是开发区发展的灵魂和方向。各开发区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科学确定主导产业和功能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要按照“一区一主业”的要求,聚焦1—2个主导产业,集中资源、集中力量,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比如,某某高新区要依托现有的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基础,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完善产业链条,打造成为全市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仁怀经开区要围绕白酒产业,加强与茅台集团等龙头企业的合作,推动白酒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打造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其他开发区也要结合自身实际,明确功能定位,突出特色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
(二)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提升运转效能
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是开发区改革的核心和关键。要进一步明晰开发区管委会和属地政府的权责利界限,赋予开发区更大的自主发展权、自主管理权和自主改革权。要创新开发建设模式,积极推广“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提高开发区运营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要优化财政管理体制,建立与开发区发展相适应的财政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开发区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要构建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开发区与属地政府、市直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比如,在项目审批方面,要建立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在土地供应方面,要优先保障开发区用地需求,确保项目顺利落地。
(三)创新灵活高效用人体系,夯实人才支撑
人才是开发区发展的第一资源。要创新用人机制,打破身份限制,实行全员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要强化人才引进培育,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一批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到开发区创新创业。
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培养一批适应开发区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要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解决好人才在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比如,可以在开发区内建设人才公寓,为人才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设立人才专项资金,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等支持。
(四)探索健全科学合理薪酬体系,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薪酬体系是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要探索建立与市场接轨、与绩效挂钩的薪酬体系,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要根据不同岗位、不同职责,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标准,充分体现岗位价值和工作业绩。
要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与薪酬分配、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等挂钩,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要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工作业绩突出、表现优秀的干部职工给予表彰奖励和提拔重用;对工作不力、业绩平平的干部职工进行问责和调整。比如,可以设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19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