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总结前一阶段工作成效,分析存在问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压奋进,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推动池州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实现新跃升,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江城市。
    刚才,市发改委、市住建局、贵池区政府以及相关单位作了很好的汇报,既有面上进展,也有点上突破,既讲了成绩,也分析了不足,思路清晰、举措务实。方能斌、曹霞、胡军保同志也讲了具体意见,我都赞同。下面,结合大家的发言和当前工作实际,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切实增强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的紧迫感
    去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打造“山水池州·灵秀九华”城市品牌,大力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做了大量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实事,城市面貌和内涵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主要体现在:
    (一)规划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坚持规划先行,强化顶层设计。《池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获省政府批复,为城市未来发展锚定了空间框架。中心城区重点片区控规和城市设计持续深化,“一江两岸、拥江发展”的滨江城市格局加速构建。特别是东部产业新城、西部生态新城、高铁新区等重点板块的规划,更加注重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功能布局进一步优化。我们深刻汲取过去一些项目“重建设轻运营”的教训,在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天堂湖新区等项目的规划阶段就引入专业运营团队参与,从源头上考虑业态布局、盈利模式和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做到“谋定而后动”。
    (二)城市功能短板加快补齐。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下大力气补短板、强弱项。
    交通内联外畅取得突破。G3W德上高速池州段建成通车,池黄高铁建设加快推进,九华山机场改扩建工程稳步实施,“公铁水空”立体交通体系加速成型。主城区内部循环持续优化:长江南路延伸段、石城大道改造提升等工程竣工通车,秋浦东路、昭明大道等“卡脖子”路段拓宽工程启动,新增公共停车位2200余个,智慧停车系统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停车难”问题有所缓解。开通优化公交线路8条,新增新能源公交车50辆,公共交通分担率逐步提升。
    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强力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完成地下管网普查建档,在主城区重点区域布设智能监测设备1200余套,城市安全韧性增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52个,惠及居民1.8万户,同步推进加装电梯工作(已完成35部,在建20部)。新建改造供水管网35公里、燃气管网42公里,城市供水保障能力提升。主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完成85%的工作量,水环境治理成效显现。
    公共服务供给持续优化。市人民医院新院区主体结构封顶,市中医院新院区建设稳步推进,市妇幼儿童医院规划落地。教育园区功能品质提升初见成效:新增幼儿园学位900个、中小学学位3000个,市一中、市十一中等学校改扩建项目投入使用;园区内体育场馆、文化设施、商业配套等规划建设加快布局,正着力解决师生反映的就医、购物、休闲不便等问题。建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15个、社区食堂10个、口袋公园27个,15分钟便民生活圈更加完善。
    (三)城市品质魅力逐步彰显。坚持“面子”“里子”一起抓,不断提升城市颜值和气质。
    生态本底更加厚植。严格保护“一江(长江)一湖(平天湖)一山(九华山)”生态屏障,持续推进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平天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持续加强。建成区绿地率达39.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2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市民生活常态。
    历史文脉有效传承。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孝肃街、秀山门等历史文化街区风貌整治提升工程有序推进。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建设突出唐风古韵与文化体验,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池州傩戏”“青阳腔”等非遗文化在城市建设中得到更多展示空间。
    城市管理更加精细。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开展市容环境“百日攻坚”整治行动,重点治理占道经营、乱停乱放、违法建设等顽疾。推进“美丽街区”创建(如秋浦路、长江路示范段),提升街景立面、店招标牌品质。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持续扩大,城市洁净度显著提升。
    (四)城市发展活力加速释放。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着力激发城市内生动力。
    产业支撑不断强化。东部产业新城聚焦半导体、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宝镁轻合金、铜冠铜箔等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同步配套人才公寓、商业街区、学校医院,产业吸附力增强。积极盘活闲置低效资产,如成功将原池州宾馆地块改造为高品质人才公寓,将原东至化肥厂旧址转型为文化创意产业园。
    消费场景持续升级。推进新西街、同晖城市广场等商圈提档升级,引进知名连锁品牌首店8家。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打造平天湖月光经济带、清溪河畔休闲街区等特色消费场景。成功举办池州马拉松、杏花村文化旅游节等品牌活动,集聚人气商气。
    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等事项办理时限大幅压缩。落实各项助企纾困政策,市场主体活力得到激发。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短板:
    1.规划执行的刚性约束有待加强。部分项目在落地过程中存在随意调整规划、降低设计标准的现象,影响了整体品质。规划的前瞻性和统筹性,特别是与产业、人口发展的精准匹配度还需提升。
    2.功能短板依然明显。交通方面:主城区部分区域路网密度不足,微循环不畅问题依然存在;停车设施供给与快速增长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跨江通道不足仍是制约拥江发展的瓶颈。公共服务方面: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且布局不均衡,特别是教育园区的配套完善仍需加力;社区养老、托幼等普惠性服务供给不足。
    3.品质特色彰显不够。城市风貌特色不够鲜明,“千城一面”问题有所显现。对本地自然山水禀赋和历史人文底蕴的挖掘、融入与创新性表达不足,缺乏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城市景观和公共空间。部分街区、建筑品质不高,精细化、人性化设计欠缺。
    4.产业支撑和人口集聚能力不足。城市产业能级有待提升,新兴产业规模不大,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不强。城市人口总量偏小,结构有待优化,青年人口流入吸引力不足,制约了城市活力和消费升级。
    5.市场化运营水平不高。部分城市建设项目、公共设施运营效率低、效益差,过度依赖财政投入,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可持续运营能力弱。在引进高水平城市运营商、知名商业品牌方面仍需突破。
    面对这些问题和差距,面对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全市人民的期盼,我们没有丝毫理由自满,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切实增强“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下更大功夫推动城市功能品质活力实现质的提升。
    二、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奋力推动城市功能品质活力实现新跃升
    做好下一阶段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滨江城市”目标定位,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坚持高端化、国际化的视野,对标长三角先进城市,突出运营前置思维,以重点项目为牵引,以高效协同为保障,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池州特色的内涵式发展新路。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一)坚持规划引领与刚性管控并重,绘好城市发展“工笔画”。
    1.强化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约束。高质量完成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报批,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强化详细规划(尤其是重点片区、重要节点的城市设计)对城市空间形态、建筑风貌、环境景观的控制引导。严格规划修改程序,任何人、任何项目都不得随意突破规划红线、降低建设标准。建立健全贯穿规划编制、实施、监督全过程的制度体系。
    2.深化“运营前置”理念。在重大片区开发、重要公共建筑、大型文旅项目等规划阶段,必须同步考虑业态策划、运营模式、投资回报和市场风险。引入国内外顶尖的战略咨询机构、城市运营商参与规划设计,确保项目“建得好、用得上、可持续”。例如,在天堂湖新区、高铁站前区的开发中,就要明确核心业态、目标客群和运营主体,避免建成后“晒太阳”。
    3.注重特色风貌塑造。充分挖掘池州“山、水、佛、茶、诗”的文化底蕴和“滨江、滨湖、环山”的自然禀赋,制定城市风貌管控导则。加强对城市天际线、建筑色彩、体量、风格、第五立面(屋顶)的引导控制。重点打造沿长江、平天湖、清溪河的滨水景观风貌带,塑造具有“山水诗画意境”的独特城市意象。保护好杏花村、齐山-平天湖等区域的景观视廊。
    (二)坚持补齐短板与锻造长板并行,筑牢城市功能“硬支撑”。
    1.攻坚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举全市之力保障池黄高铁如期建成通车,推动九华山机场改扩建工程早日竣工投用,积极谋划推进池州长江公铁大桥等重大过江通道项目前期工作,彻底打通拥江发展“主动脉”。主城区内部:全力打通秋浦东路、昭明大道等关键性“断头路”“瓶颈路”,实施一批次干路、支路网加密和“白改黑”工程。持续扩大智慧停车系统覆盖面,新增公共停车位1500个以上,探索建设立体停车库。优化公交线网和站点设置,提升公交运行效率和准点率。
    2.提升市政基础设施韧性。全面建成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一期,启动二期建设,实现对燃气、桥梁、供水、排水等风险源的智能化监测预警全覆盖。全面推进主城区剩余区域的雨污分流改造,确保按计划完成。加快老旧管网更新改造(供水、排水、燃气、供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增强城市应对极端天气能力。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打造一批示范项目。
    3.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教育方面:全力推进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市中医院新院区、市妇幼儿童医院建设,确保按质按期投用。深化与长三角优质医疗资源合作办医。加快补齐社区养老、普惠托育服务短板,新建一批示范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托育机构。教育园区功能品质提升要提速:在确保市一中东部校区、市委党校新校区等在建项目按期交付的同时,必须实质性加快园区内综合医院(或大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型商超、文化体育场馆、人才公寓等配套项目的规划选址和建设进度,力争明年取得突破性进展,切实解决园区师生和居民的后顾之忧。优化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三)坚持品质提升与特色彰显并进,擦亮城市形象“金名片”。
    1.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计划新开工45个),将加装电梯、适老化改造、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作为重点。高标准推进“美丽街区”建设,重点打造长江路(核心段)、秋浦路、翠柏路等示范街区,全面提升道路景观、建筑立面、店招标牌、城市家具品质。有序推进城中村改造,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进孝肃街、秀山门历史文化街区的修缮与活化利用,让历史文脉融入现代生活。
    2.精心打造魅力公共空间。高水平规划建设平天湖环湖绿道、清溪河景观带延伸段、滨江生态公园等标志性公共空间项目。持续建设“口袋公园”“小微绿地”,新增口袋公园15个。推进城市亮化美化提升工程,打造富有池州特色的夜景。提升公园、广场、绿地的文化内涵和服务功能,增加休憩设施、艺术小品、互动装置,营造宜人的“城市客厅”。
3.全面加强精细化管理。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深化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严控违法建设,规范户外广告设置。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实效,推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19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