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区2025年“双百行动”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在X区2025年“双百行动”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尊敬的X学院X校长,尊敬的X医学院X副校长,尊敬的X应用科技学院X副校长,
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时盛夏,万物并秀。今天,我们怀着共谋发展的热忱和深化合作的诚意,在这里隆重召开X区2025年“双百行动”联席会议。各位高校的领导、专家学者在百忙之中拨冗莅临,与我们共商大计、共绘蓝图,这充分体现了大家对X发展的关心厚爱和鼎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中共X区委、区人民政府,以及X新区的党工委、管委会,向各位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倾情倾智、倾力支持X区和X新区发展的X学院、X医学院、X应用科技学院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向为推动“双百行动”付出辛勤努力的全区各级各部门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
  “双百行动”,全称为“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行动”,是省委、省政府着眼于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推动X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这不仅是一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创新举措,更是一座连接“高校所能”与“地方所需”的坚实桥梁,是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科技、人才赋能地方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自“双百行动”的号角吹响以来,我们与三所高校的合作,宛如一场“双向奔赴”的美好约定。校地双方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迅速响应、积极作为,通过深度协同联动,共同播下了合作的种子,浇灌了智慧的清泉,收获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结对成果。我欣喜地看到,我们的合作蓝图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我们看到了人才共育的“新模式”正在形成。X学院与我们区教育局的合作日益紧密多个“乡村美学工坊”成功落地不仅为乡村带来了艺术的浸润,更为我们的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理念与活力。我们通过共建实践基地、共享师资力量,共同探索出了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校与地方相促进的人才培养新路,为X的未来发展储备了宝贵的人力资本。
  ——我们看到了产业共兴的“新引擎”正在发力。三所高校的专家团队,多次深入我们的产业园区、田间地头,把脉问诊、精准施策。特别是在农业领域,X学院与X满地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富硒农产品提升了我们农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商学院团队更是身体力行,通过举办大学生直播电商助农大赛让X的贡柑、X、X等特色农产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这种将实验室、讲堂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的模式,正是我们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最需要的强劲动力。
  ——我们看到了服务共享的“新图景”正在展现。无论是X医学院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上的专业指导,还是X应用科技学院设计团队在美化乡村人居环境中的创意贡献,例如与X小学共创的“百米墙绘”,都体现了高校服务社会的责任与担当。这些合作,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却实实在在地提升了X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可以说,前一阶段的共建,我们开局良好、进展顺利、成果初显。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离不开三所高校的真诚携手与无私奉献,也离不开全区上下的团结拼搏与扎实工作。实践充分证明,“双百行动”是推进校地合作共赢的公开讲话,是撬动X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在此,我再次向大家表示由衷的感谢!
  同志们,朋友们!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省委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县域振兴、城乡融合。X区作为X实施“东融西联”战略的桥头堡、X区连接大西南的“东大门”,区位优势独特,发展潜力巨大。我们肩负着建设更高水平的现代化“X”的历史使命。然而,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对标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们在产业能级、城乡面貌、民生供给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和不足。行百里者半九十,要破解这些发展中的难题,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的支撑、人才的驱动和智力的支持。
  “双百行动”,正是我们破题的关键一招。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机遇之窗,让我们能够近距离、成体系地承接高校的创新资源、人才资源和文化资源。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以本次联席会议为新的起点,推动校地合作从“初步结对”迈向“深度融合”,从“点上开花”迈向“全面结果”,共同构建一个“区校一体、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崭新格局。借此机会,我谈三点希望和想法,与大家共勉。
  一、希望我们聚焦产业提质,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共同打造高质量发展的“X样板”。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是县域经济的“压舱石”。X区的产业体系,特别是我们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饮料、现代服务业等“主导+特色”产业,正处在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迫切需要高校的“最强大脑”为我们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一是要在先进制造业上“深度耦联”。X区和X新区是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已经初步形成了锂电设备和智能座舱的产业链,并为小鹏汽车等龙头企业提供配套服务。我们了解到,X学院在新一代功率半导体IGBT的研发上已取得重要突破,这正是我们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零部件“卡脖子”的关键技术之一。我们能否以此为契机,建立一个由政府牵线、高校研发、企业应用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我们诚挚地邀请X学院的科研团队,与我们区内的相关企业组建联合攻关小组,推动这项关键技术在X落地转化,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集群。区委、区政府将全力支持,做好各项要素保障。我们定下的目标是,到2025年,全区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要达到3件,这其中,我们热切期盼有更多来自我们校地合作的智慧结晶。
  二是要在特色农业上“擦亮品牌”。X的农业资源禀赋优越,但存在品牌不响、链条不长、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前期的直播助农打开了一扇窗,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品牌化、产业化之路。我们希望与X学院、X应用科技学院的专业团队深化合作,不仅停留在“怎么卖”,更要深入研究“卖什么”和“怎么种(养)”。比如,如何将X山茶饼的文化底蕴与现代市场需求相结合?如何对文?皖鱼干进行精深加工,开发出更多即食、便捷的预制菜产品?如何系统性地打造“供销优农”等区域公共品牌,形成统一的品牌形象和质量标准?我们期待高校能发挥在品牌策划、市场营销、食品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帮助我们把一个个“土特产”真正打造成叫得响、卖得好的“金字招牌”,让科技真正赋能乡村振兴。
  二、希望我们聚焦风貌提靓,在打造高品质城乡空间上展现新作为,共同绘就和美城乡的“X画卷”。
  城乡面貌是区域发展的“面子”,更是群众幸福生活的“里子”。作为X的“东大门”,X的形象关乎全市的形象。省委要求我们把圩镇和乡村建设得更美,我们必须以“绣花”功夫,精雕细琢,全面提升城乡品质。
  一是要共同擘画“东大门”的宏伟蓝图。东进大道是展示X乃至X区西翼形象的重要窗口。当前,我们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对东进大道主干道沿线开展环境大整治、大提升行动。这项工作不仅是简单的“涂脂抹粉”,更是对城市空间、建筑风貌、绿化景观、文化元素的系统性重塑。我们深知,X应用科技学院在城乡规划、建筑设计、环境艺术等方面人才济济、实力雄厚,其X校区就坐落在我们X镇。我们看到贵校在参与“百米墙绘”、“农设计”等项目中展现出的非凡创意。在此,我正式向X校长和X应用科技学院发出诚挚的邀请,希望贵校能深度参与到东进大道风貌提升的规划设计中来,把最前沿的设计理念、最大胆的艺术创想、最深厚的人文关怀,融入到这条“迎宾大道”的每一个节点、每一处细节中,为我们贡献更多“金点子”“好方案”,共同将东进大道打造成为一条绿意盎然的生态廊道、一条彰显X韵味的文化廊道、一条引领未来发展的活力廊道。
二是要携手打造“串珠成链”的美丽组团。X的山水格局得天独厚,我们规划了X片区、中国农业公园(X)示范带、“X”示范带等重点发展组团。这些组团如同散落的珍珠,需要一条“金线”将它们串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18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