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长在全县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县长在全县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市委五届五次全会以及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方向、压实责任,动员全县上下牢固树立“抓经济必须抓工业,强经济必须强工业”的鲜明导向,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奋力推动某某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某某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刚才,超俊同志传达了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并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了工作要求,讲得很具体、很到位;云南某某产业园区管委会、县工科信局、县自然资源局分别作了发言,有思路、有举措;杨斌、李贵祥、张庆春三位同志也结合分管领域谈了很好的意见,我都赞同。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工业是某某经济的“顶梁柱”,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和“压舱石”。回望某某的发展历程,工业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曾经的“五小工业”起步,到依托资源优势发展陶瓷建材、矿冶化工,再到如今构建“两主两辅”现代产业体系,工业为某某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塑造了鲜明的城市品格。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区域竞争加剧、产业转型升级加速的新形势新挑战,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来挺起某某经济的脊梁,更需要工业的强劲动能来支撑某某在玉溪“一极两区”建设中争先进位、展现更大作为!
    当前,某某工业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从机遇看:国家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省市密集出台支持工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政策措施,为我们争取项目、加快发展提供了“窗口期”;东部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趋势明显,为我们承接优质项目带来了新契机;我县“两主两辅”产业链条逐步清晰,产业园区承载能力持续提升,一批骨干企业展现出较强韧性和活力,这些都是我们的底气和潜力。从挑战看: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市场需求恢复不及预期,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较大压力;我县工业结构偏重、产业链条偏短、创新驱动偏弱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土地、能耗、环境容量等要素约束日益趋紧;区域间招商引资竞争白热化,吸引和留住大项目、好项目的难度加大。面对这样的形势,全县各级各部门务必保持清醒头脑,既要看到成绩、坚定信心,更要正视差距、增强忧患意识,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拿出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全力以赴打好工业高质量发展这场硬仗!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不是空洞的口号,必须落实到具体的行动和成效上。结合某某实际,我们要聚焦关键环节,精准发力,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两主两辅”全产业链建设,在延链补链强链上实现新突破
    “两主两辅”(陶瓷建材、稀贵金属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绿色食品加工、装备制造两大辅助产业)是我们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未来趋势确定的工业主攻方向。必须久久为功,推动产业链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陶瓷建材产业要突出“绿色化、高端化、品牌化”。巩固提升建筑陶瓷优势,支持现有企业技改升级,开发薄型化、功能化、艺术化新产品,提升“某某陶瓷”区域品牌影响力。重中之重是大力发展先进陶瓷新材料!抢抓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对特种陶瓷的需求爆发期,依托贵研资源(某某)有限公司等龙头,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重点突破结构陶瓷、功能陶瓷、电子陶瓷等关键技术,引进培育一批高附加值项目,打造省内重要的先进陶瓷产业基地。同时,积极发展新型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完善从原料开采、精深加工到设计应用的全产业链。
    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要突出“精深加工、循环利用、集群发展”。充分发挥贵研资源(某某)有限公司的龙头引领作用,支持其扩大产能、提升技术水平,巩固铂族金属回收提纯及材料制造的领先地位。关键是要向下游延伸!大力招引铂族金属催化剂、靶材、高温合金、精密电子接点材料等高端应用领域的企业和项目,提升产业附加值。同时,加强伴生稀贵金属的综合回收利用技术攻关,探索发展其他战略金属材料,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
    绿色食品加工产业要突出“特色化、标准化、规模化”。立足“滇中菌乡”优势,做精野生菌加工,提升保鲜技术,开发即食、保健等精深加工产品,讲好“菌故事”。做优粮油果蔬加工,支持本地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链条。积极发展肉制品、休闲食品加工,引进知名品牌企业。核心是强化原料基地建设、健全冷链物流体系、推动“三品一标”认证,让某某绿色食品走出云南、走向全国。
    装备制造产业要突出“配套化、智能化、服务化”。立足服务省内重点产业和本地工业需求,重点发展矿山机械、环保设备、通用零部件等。支持现有装备制造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提升精密加工和系统集成能力。积极引进培育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等相关的配套企业。鼓励发展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设备运维等服务型制造。
    产业链建设,项目是硬支撑。各产业链专班要动态完善产业链图谱和招商路线图,明确强链补链延链的关键环节和目标企业清单,开展精准招商、填空招商。
    二、聚焦经营主体培育,在厚植发展动能上激发新活力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工业经济的细胞。必须把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摆在突出位置,构建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
    实施骨干企业“培优扶强”工程。建立重点企业培育库,“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支持贵研资源、远方陶瓷、丛山食用菌、康贝特生物等现有龙头企业增资扩产、技术改造、兼并重组,提升核心竞争力,力争在“链主”企业培育上取得突破。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
    实施中小企业“梯度成长”计划。全面落实各项惠企纾困政策,着力解决中小企业在融资、用工、用地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打造一批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和“配套专家”。支持中小微企业走“精特新优”发展道路。
    实施企业成长全周期“精准滴灌”。关注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阶段企业的差异化需求。对初创企业,要加强创业辅导、孵化服务;对成长期企业,要助力市场开拓、融资对接;对成熟期企业,要引导战略转型、管理提升。建立“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加强跟踪服务,确保达标企业及时升规入统,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基本盘。
    三、聚焦精准招商选资,在增强发展后劲上注入新源泉
    招商引资是工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必须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招大引强、招新引优。
    明确主攻方向精准招商。紧紧围绕“两主两辅”产业链,深入研究目标产业的全球布局、发展趋势和龙头企业投资动向。绘制清晰精准的招商地图,锁定重点区域(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重点企业、重点人才(科研团队),开展靶向招商、敲门招商。
    用好平台机遇主动承接。抢抓国家东西部协作和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主动加强与对口帮扶城市(上海等)以及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对接。积极组织参加进博会、南博会、商洽会等重大展会活动,宣传推介某某优势。探索开展“飞地经济”合作模式。
    创新招商方式提升实效。强化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中介招商、驻点招商。充分发挥云南某某产业园区的主阵地作用和企业家的桥梁纽带作用。探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招商精准度和效率。关键是要提升项目落地率!对在谈项目要紧盯不放,对签约项目要专班跟进、全程服务,力促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
    强化要素保障支撑招商。项目引进来,关键要落得下、发展好。县自然资源局要牵头,千方百计保障优质工业项目用地需求,加快盘活存量低效用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县工科信局、县发改局等部门要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各类专项资金、产业基金支持。人社部门要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引进力度,破解企业“用工难”问题。各要素保障部门要提前介入、主动服务,为项目落地扫清障碍。
    四、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在提升服务效能上展现新作为
    营商环境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必须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来抓,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对标先进,打造最优政务环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对标全市最优水平,进一步精简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全面推行“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告知承诺制、容缺受理等改革措施。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让企业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强化服务,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深入开展“助企暖企”春风行动,健全领导干部挂钩联系重点企业(项目)制度。坚持“一线工作法”,主动深入企业车间、项目工地,听实话、察实情、解难题。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和诉求,要建立台账、限时办结、闭环管理,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新型政商关系,光明磊落同企业交往,真心实意支持企业发展。
    依法依规,营造公平市场环境。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依法平等保护各类所有制企业的产权和合法权益。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坚决治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问题,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五、聚焦创新驱动发展,在塑造竞争优势上培育新动能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工业发展的核心位置,以创新赋能产业升级。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激励企业创新的普惠性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
    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鼓励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探索“企业出题、科研机构答题”的合作模式,加快科技成果在某某转化落地。聚焦“两主两辅”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组织实施一批产学研协同攻关项目。
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支持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提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环节的智能化水平。建设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14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