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良作风答好“民心考卷”
党课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党的作风建设必须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始终围绕人民群众的利益展开,确保党的各项决策和行动都能体现人民意志、满足人民需求,确保党的各项政策和行动都能真正惠及人民,从而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不正之风离我们越远,群众就会离我们越近。”从战争年代“不拿群众一个苹果”的纪律自觉,到新时代中央八项规定激浊扬清的作风革命,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守护着“人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全力答好民心这张最重要的考卷。
来源:《党课》2025年6月·上半月
(作者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市委党校基地研究员 王悦)
“人民的苹果”
——作风建设的红色基因
在辽宁省锦州市的辽沈战役纪念馆里,一面绣着“仁义之师”字样的锦旗无声诉说着一段动人往事——
1948年深秋,辽沈战役打响。解放军战士行军经过锦州,面对小路两旁挂满枝头的苹果,战士们即便饥渴难耐,也未摘拿一个。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驻扎在一个苹果园,不仅没吃老百姓一个苹果,还主动帮果农打扫果园,捡拾掉落的果实。严明的纪律、优良的作风,赢得了当地百姓交口称赞,也换来了这面“仁义之师”的锦旗。对此,毛泽东评价:“在这个问题上,战士们自觉地认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
这则“人民的苹果”的故事,成为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史上的经典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述这段历史,强调“这样的苹果,我们现在也不能吃”,深刻揭示了作风建设的永恒课题,就是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只有用铁的纪律、严实作风保障人民利益不受损失,才能确保“人民的苹果”又香又甜,赢得人民群众的好口碑。
八项规定
——新时代党的徙木立信之举
一颗苹果,承党风、见民心。2012年12月4日,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审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
习近平总书记带头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考察调研轻车简从、不封路扰民,与基层群众同桌就餐、同坐炕头。这种“从中央政治局抓起”的决心,形成了强大示范效应。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走出机关、走进基层,通过“四不两直”“四下基层”等方式了解社情民意,察实情看实效,听心声寻对策,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困难攻克在一线,有效增强了群众观念、增进了群众感情,架起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连心桥”。与此同时,党中央大力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深入排查治理民生领域的“微腐败”、妨碍惠民政策落实的“绊脚石”,扎实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带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就在身边、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2024年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94.9%的受访群众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成效表示肯定,“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正在成为常态,我们党以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拥戴和信任。
作风问题的核心
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
从战争年代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新时代“中央八项规定”,一脉相承的人民情怀,也为人心向背作出了历史注脚。基于历史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规定,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我们党坚持纠“四风”树新风并举。各级党组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北京“接诉即办”、上海“一网通办”等创新实践,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党员干部为民办事更主动,加速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治理转变,将民生问题解决在群众“开口”之前。在陕西延安南沟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通过滴灌技术、智能选果线等现代农业手段,将本地苹果种出了“新花样”,人均年收入突破3万元。一条条“党建链”串起了“产业链”、催生了“就业链”、带动了“增收链”,既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共产党当家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事,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更需要以优良作风应对风险挑战、赢得党心民心。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当以历史镜鉴照初心,让“人民的苹果”在心中生根发芽,使中央八项规定的铁规矩成为为政标尺;以自我革命强筋骨,对“四风”问题露头就打、反复敲打,让清风正气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持续充盈;以民生温度筑根基,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当作“心中头等大事”,用“办好一件事”的实效汇聚“共圆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以担当作为写答卷,用“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永恒课题,让优良作风成为团结人民的“黏合剂”、战胜困难的“强心剂”,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续写“人心向背定乾坤”的时代答卷!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12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