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上半年网络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报告
一、总体情况概述
2025年上半年,xx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委宣传部的精心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格把牢正确政治方向不动摇,从工作实际出发,找准立脚点,着力思想引领、舆论推动和精神激励,在全面落实网络意识形态责任制、健全制度机制、深化理论学习、强化阵地管理、及时掌握干部职工思想动态和防范化解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隐患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确保了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二)工作成效总结
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建立了工作责任制,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全镇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作为考核评价各村、镇直各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
加强阵地建设,提升传播能力。加大对抖音、微博、微信等平台的监管力度,发现舆情立即上报处置,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积极传播正能量。同时,加强对镇文化站、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线下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强化舆论引导,维护网络安全。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研判、处置机制,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实时监测和分析研判,及时发现和处置负面舆情。同时,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管理,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网络安全隐患,确保网络安全。
二、风险隐患分析研判
(一)主要风险点
1.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以及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群众对历史的关注度显著提升。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上涉历史人物评价、英烈名誉等话题极易触发舆情危机。
2.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逐渐凸显,如环境污染、安全生产、宅基地确权等,这些问题容易引发网民的关注和热议,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网络舆情事件。此外,一些网络谣言、虚假信息也容易在网上传播,误导公众,影响社会稳定。
3.xx镇作为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密集,信息传播速度快。一些涉及本地的民生问题、热点事件容易引发网民的关注和热议,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城市管理等。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网络舆情事件,影响镇党委、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二)典型案例剖析
2025年上半年,xx镇共发生网络舆情案件3例,主要是集中在民生、宅基地纠纷和矛盾纠纷调解方面。
2025年1月3日之前,在xx小区商铺的客户,由于商场迟迟未能开业,导致未能如期获得相应的租金收益,部分客户要求商场尽快开业返还已支付的租金。这反映了一是项目履约问题,xx小区未按约定时间开业,导致客户无法获得预期租金收益,商业合同承诺未兑现,直接损害客户经济利益。二是维权渠道不畅,客户通过线下与项目方协商、向相关部门投诉等常规途径未能有效解决问题,被迫选择网络平台发声,借助网络传播力推动问题解决。三是监管存在缺失,相关部门在商业项目建设过程中,对项目进度、合规性建设等方面监管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商场开业延期的隐患,最终引发舆情。
(三)风险隐患预测
1.防汛领域风险。我镇涉及河道流域的行政村共计11个,6-7月降水集中且强度较大,持续的强降雨可能导致河流、湖泊水位上涨,超出警戒水位,引发洪涝灾害,同时,强降雨可能引发各种地质灾害风险。
2.安全生产领域风险。气温升高、空气干燥,易产生静电,存在火灾风险隐患,学校、卫生院及“九小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需加强防火安全检查。且施工活动即将进入旺季,大风天气增多,对户外高处作业、吊篮施工作业、脚手架和模架支撑体系的搭设与拆除作业等影响较大,易引发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安全生产事故。
3.宗教领域风险。部分宗教教职人员对国家宗教政策法规理解不深,在信众引导过程中,可能出现与政策法规相悖的言论和行为,影响宗教活动在政策框架内有序开展。同时,xx镇作为人员往来频繁的区域,存在宗教极端思想和邪教渗透风险。
三、应对措施建议
1.构建防汛风险应对体系。与气象、水文部门紧密协作,实时监测河道水位和降雨量,确保预警信息精准、及时传达到沿河11个行政村。组建专业巡查队伍,在降水集中期加强对重点路段的巡查,保障河道行洪顺畅。同时,完善防汛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提高群众应急能力,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与监测,落实防治措施,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多管齐下筑牢安全防线。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12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