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七一:赓续精神星火 书写为民答卷
当七月的骄阳辉映神州大地,日历上那鲜红的“七一”印记,便会如一把无形火炬,点燃我们血脉深处涌动的忠诚与激情。中国共产党104年的奋斗历程是铭刻信仰的丰碑,它一次次提醒我们,那诞生于南湖烟雨、崛起于烽火硝烟的伟大政党,其精神血脉从未断绝。百年征程,风雨如磐,广大党员干部当不断感悟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循伟大建党精神之光,以永远在路上的赶考姿态,认真书写报国、进取、为民的新时代答卷。
书写“忠诚印寸心”的报国答卷,筑牢信仰根基。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前行的灯。长征路上,三名疲惫的女红军在湖南汝城沙洲村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临别时,她们将仅有的一条棉被剪下一半留下御寒——那半条棉被所承载的,是共产党人与人民同寒共暖、生死与共的赤子之心。深藏功名六十余载的老英雄张富清,将他那枚沉甸甸的“人民功臣”奖章默默压在箱底,却在最艰苦的地方挑最重的担子,用行动把“为党分忧、为民奉献”的誓言刻入骨血。广大党员干部要在述往思来中同频“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非凡信念、共振“名将以身殉国家”的情怀和志向,在追寻信仰印迹、抗争印迹、创业印迹、追梦印迹的过程中赓续红色基因,主动从先辈手中接过历史赋予的使命,真正以实际行动诠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
书写“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进取答卷,锐意闯关夺隘。?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脱贫攻坚战场上,黄文秀那本密密麻麻记满了贫困户信息与帮扶计划的工作笔记,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用生命兑现“一个都不能少”庄严承诺的赤诚印记。科技创新前沿,无数科研工作者甘坐冷板凳,于实验室中熬过无数个不眠之夜,那精密仪器上跳动的数据曲线,正是“科技自立自强”精神最精确的注脚。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攻坚克难、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义不逃责、知重负重,带头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的“山芋”,一事当前大喊“让我来”,关键时刻勇做排头兵。要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任务,创新举措、大干苦干,以“斗罢艰险再出发”的激情斗志,顽强拼搏、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在闯关夺隘、勇立潮头中映照毅然决然的奋进背影,在干事创业、许党报国中留下一往无前的奋斗足迹。
书写“枝叶总关情”的为民答卷,赤诚服务群众。?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从南湖红船的微弱星火到今日民族复兴的磅礴气象,精神之炬穿越百年风雨而愈发夺目。当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基层工作者掌上的笔记本,记录的是群众最急难愁盼的“小事”,解决的却是关乎党心民心的大事;青年党员在科技创新前沿日夜钻研,键盘鼠标敲击出的是突破“卡脖子”技术的时代强音;无数平凡岗位上的螺丝钉,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广大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之时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时刻牢记“一枝一叶总关情”,永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用满身“泥土味”密切干群“鱼水情”,在矢志不渝为民谋福祉中谱写“我将无我为人民”的奉献诗篇。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11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