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镇党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围绕“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思路,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为基层治理注入“红色力量”,着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坚持“党建+网格”,打造乡村治理“一张网”
*镇党委按照“1+1+N”的模式,全面构建“党建引领、多网合一、全域覆盖”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打造乡村治理“一张网”。(一)科学划分网格,实现网格全覆盖。*镇按照“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将全镇*个村(社区)划分为*个网格,其中基础网格*个,专属网格*个。将基层党建、综合治理、社区治理、民生服务等工作纳入网格,实现“多网合一”。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长、1名专职网格员和若干名兼职网格员,构建“镇党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四级组织体系,将党的建设延伸到网格,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二)加强网格管理,提升网格服务效能。建立健全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明确网格长、网格员工作职责,加强对网格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网格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建立网格事项准入和退出机制,明确网格工作事项,避免网格工作行政化倾向。同时,建立网格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将网格员工作情况纳入村(社区)年度目标考核,充分调动网格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三)发挥网格作用,推动基层治理精细化。依托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建立“网格呼叫、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实现网格事项快速响应、高效处置。网格员通过日常巡查、走访入户等方式,及时收集社情民意,了解群众需求,对发现的问题和群众反映的诉求,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及时上报网格长和村(社区)党组织,由村(社区)党组织协调相关部门解决。今年以来,全镇网格员共收集社情民意*件,解决各类问题*件,群众满意度达*%以上。
二、坚持“党建+队伍”,激活乡村治理“一盘棋”
*镇党委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关键,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活乡村治理“一盘棋”。(一)选优配强党组织班子。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落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组织部门备案管理制度,按照“双好双强”标准,选优配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换届选举,全镇*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全部实现“一肩挑”,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年龄、学历实现“一降一升”。同时,注重从致富能手、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中培养选拔后备干部,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储备人才。(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严格党员发展标准和程序,注重从青年农民、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中发展党员,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加强党员教育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外出学习等方式,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党员管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对不合格党员及时进行处置。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引导党员在乡村治理、产业发展、志愿服务等工作中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三)培育壮大志愿者队伍。*镇党委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培育壮大志愿者队伍。通过发布招募公告、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广泛动员党员、干部、群众、社会组织等参与志愿服务,组建了政策宣传、环境整治、矛盾调解、关爱帮扶等各类志愿服务队*支,志愿者人数达*余人。志愿者们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各项工作,为群众提供了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今年以来,全镇志愿者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场次,受益群众达*余人次。
三、坚持“党建+协商”,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
*镇党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基层协商民主新路径,构建“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一)搭建协商平台。*镇按照“有场所、有标识、有制度、有人员、有活动、有记录”的“六有”标准,在全镇*个村(社区)建立了“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为开展协商民主提供了平台保障。同时,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服务中心等资源,将协商议事室与各类服务阵地有机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功能互补。(二)规范协商程序。*镇党委制定了《“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规则》,明确了协商议题的提出、确定、协商、落实、反馈等程序。协商议题由村(社区)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驻村干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等提出,经村(社区)党组织审核后确定。协商议事会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持,邀请相关利益方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法律工作者等参加,确保协商过程公开、公平、公正。协商结果形成后,由村(社区)党组织、村民委员会负责落实,并及时向群众反馈落实情况。(三)丰富协商内容。*镇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开展协商民主。协商内容涵盖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矛盾纠纷调解等方面。通过协商民主,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凝聚群众智慧和力量,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好评。今年以来,全镇共开展协商议事活动*场次,解决各类问题*件。
四、坚持“党建+服务”,架起党群“连心桥”
*镇党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优化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架起党群“连心桥”。(一)加强服务阵地建设。*镇按照“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服务规范”的要求,加强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完善便民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功能室,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管理,严格落实村干部坐班值班制度,确保群众办事有人找、事情有人办。(二)优化服务方式。*镇党委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将政务服务事项纳入网上办理平台,实现“一网通办”。同时,建立“帮办代办”服务机制,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让群众办事更便捷、更高效。此外,还通过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今年以来,全镇党员干部共为群众办实事*件。(三)提升服务质量。*镇党委加强对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服务评价机制,通过设置意见箱、开展问卷调查、电话回访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对服务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时改进服务工作,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同时,加强对服务工作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确保服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五、坚持“党建+法治”,筑牢乡村治理“防火墙”
*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将法治建设贯穿于乡村治理全过程,通过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完善法律服务体系、强化依法治理,筑牢乡村治理“防火墙”。(一)加强法治宣传教育。*镇党委将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党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04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