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人大选举和任命人员监督工作的汇报

关于加强人大选举和任命人员监督工作的汇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原则和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都要受到监督和制约。”2021年,党中央印发了《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意见》,随后,省市区委先后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都明确提出:支持人大常委会加强对人大选举和任命人员的监督。新修订的地方组织法、监督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规,也就相关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重要论述、文件政策和法律法规,为加强人大选举和任命人员监督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有力支撑。
    一、以完善制度为切入点,推动监督“全覆盖”
    坚持权责同步、制度先行,以规范化、体系化机制赋能人大监督,从监督对象、内容、力量等方面着手,全面提升监督效能。
    (一)拓展监督对象,做到应督尽督。一是着眼监督范围的广泛性,在常态化开展人大任命人员履职监督基础上,**区人大常委会于2024年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人大选举和任命“一府一委两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履职情况的实施办法》。这一举措促使监督对象从任命人员向选举人员拓展,实现了对人大选举和任命人员监督的“无死角”,确保在届内实现监督对象的全面覆盖。二是注重监督对象的针对性,聚焦关键岗位与重点人员,将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负责人、法院检察院关键岗位人员等纳入重点监督范畴,根据岗位重要性、权力运行特点,制定个性化监督方案,提升监督精准度,确保监督资源高效配置。三是考量监督对象的动态性,密切关注人事变动,及时将新选举和任命人员纳入监督体系,建立新任职人员监督档案,跟踪记录履职轨迹,实现监督工作的无缝衔接与持续跟进,保障监督工作与时俱进。
    (二)精准监督内容,融合监督人、事。一是突出宪法法律贯彻落实,要求人大选举和任命人员每年书面报告学习贯彻宪法法律情况,通过检查法律法规执行案例、执法成效,评估其法治素养与依法办事能力,推动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二是聚焦职责履行实效,将依法履行职责情况作为重点监督内容,深入了解其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社会民生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等中心工作中的履职表现,以工作成效检验履职担当,确保权力行使服务于人民利益与区域发展大局。三是强化人大决议决定及意见建议办理监督,查看选举和任命人员对人大决议决定的执行力度,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的落实情况,从反馈时效、办理质量、代表满意度等多维度考量,推动人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提升代表与群众的认可度。
    (三)整合监督力量,凝聚人民意志。一是借助“数字人大”平台,拓宽民意收集渠道。发布评议公告,广泛吸纳代表和群众线上意见建议,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分析研判,精准把握群众关切,为监督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与民意导向。二是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开展线下实地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查阅资料等方式,深入被监督对象所在单位、分管领域及服务对象群体,面对面交流、实打实问询,掌握第一手资料,全面了解其履职情况,为客观公正评价奠定基础。三是综合线上线下信息,形成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将群众呼声、代表意见与实地调研情况有机融合,科学分析监督对象的工作成绩与存在问题,确保人大监督充分汇聚民智、反映民意,使监督结果经得起检验,增强监督公信力。
    二、以现场询问为发力点,打通监督“全链条”
    健全监督机制,打出“调研—询问—评价”一体化工作“组合拳”,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提升监督质效。
    (一)会前调研求准,夯实监督基础。一是组建专业调研队伍,由分管领导牵头,挑选熟悉相关领域工作、经验丰富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参与,结合监督对象所在行业特点,邀请专家学者、专业人士提供智力支持,确保调研视角专业、全面。二是丰富调研方式,综合运用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查阅资料、实地走访等形式。在座谈会上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个别谈话深挖问题细节,查阅资料掌握工作全貌,实地走访直击工作现场,多维度收集信息,确保调研内容详实、问题精准。三是注重调研成果转化,对调研中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梳理归纳、分析提炼,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报告不仅呈现问题现状,更深入剖析问题根源,提出针对性强、可操作性高的建议,为会议审议和撰写审议意见提供坚实依据,切实发挥调研对监督工作的基础性作用。
    (二)联组询问求实,增强监督实效。一是精心设计询问环节,坚持提前设问、即席提问和现场追问相结合。提前收集代表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拟定设问清单,为即席提问与现场追问提供方向指引,确保询问有的放矢、重点突出。二是聚焦关键领域问题,将询问重点锁定在改革发展和民生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如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情况、教育医疗资源均衡配置问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等,通过问举措、问进展、问成效,直击工作痛点,以“辣味”询问促使监督对象正视问题、反思不足。三是强化询问互动,要求报告人员现场听取意见、回答询问、作出承诺。在互动过程中,一问一答、一来一往,既让监督对象感受到监督压力,又为其提供了解释说明、表态改进的机会,增强监督的实效性与互动性,激发监督对象改进工作的动力。
    (三)民主测评求真,确保监督公正。一是制定科学测评标准,依据监督内容与履职要求,从工作业绩、依法行政、作风建设、办理意见建议等多个维度设置测评指标,明确各指标分值权重,确保测评标准全面、客观、公正,能够准确反映监督对象的履职情况。二是规范测评流程,在现场报告、询问回应和日常监督等情况的基础上,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报告人员进行无记名民主测评。严格测评纪律,确保测评过程公开透明、结果真实可靠,杜绝人为干扰因素,保障测评公正性。三是严肃测评结果运用,对于测评结果“不满意”票数超过区人大常委会出席组成人员三分之一的,履职报告不予通过,要求报告人员在两个月内整改后再行报告履职情况。以严格的结果运用倒逼监督对象重视监督、积极履职,彰显人大监督的严肃性与权威性。
    三、以责任落实为落脚点,建构监督“全闭环”
    在监督链条前后延伸上下功夫,打造“任命选举—履职—述职—监督”全闭环管理机制,推动监督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一)细化日常监督,嵌入工作全程。一是各专工委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03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