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整改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整改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整改推进会,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也是对当前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一次全面检视和再动员。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也是检验我们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经验交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紧抓不放”的执行力,以更坚决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推动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走深走实。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谈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在深化思想认识中锚定整改方向
    (一)从“国之大者”的高度把握生态环保的战略定位。生态环境保护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国之大者”,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部署。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目标;从“双碳”战略的系统推进,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创新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抓好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不是简单的业务工作,而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是践行“两个维护”的直接体现。任何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漠视、拖延,都是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阳奉阴违,必须坚决杜绝。
    (二)从“民生所盼”的角度领悟生态环保的为民本质。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蓝天白云、清水绿岸、鸟语花香,是群众对美好生活最朴素的向往。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诉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对噪音污染、水体黑臭、土壤污染等问题的容忍度越来越低。我们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生态环境整改作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重要抓手,以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效回应群众关切,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三)从“发展所需”的维度认识生态环保的长远意义。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不是对立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当前,我市正处于产业转型的关键期,一些传统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仍未彻底转型,不仅制约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也影响了城市竞争力。只有以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倒逼产业结构优化,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和循环经济发展,才能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我们必须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二、坚持问题导向,在精准靶向施策中突破整改难点
    (一)聚焦重点领域,摸清问题“底数”。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复杂性、隐蔽性,必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要聚焦大气、水、土壤三大领域,全面梳理群众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突出问题。例如,针对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工地扬尘等大气污染问题,要建立动态台账,做到“一源一策”;针对城乡黑臭水体、农业面源污染、污水处理设施短板等水环境问题,要开展拉网式排查,找准症结所在;针对土壤重金属超标、固废非法倾倒等土壤污染问题,要加强监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二)强化系统思维,提升整改“精度”。生态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问题整改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树立“全域治理”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比如,在治理河道污染时,既要整治河道本身的垃圾和排污口,也要同步推进流域内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在推进工业减排时,既要严格监管企业达标排放,也要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能源替代。通过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治理,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整体提升。
    (三)建立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反弹”。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最怕“一阵风”,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一方面,要完善监管机制,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无人机等技术手段,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实现污染源全时段、全流程监管;另一方面,要健全考核机制,将生态环境整改纳入区县、部门年度考核,对整改不力、敷衍塞责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责问责。同时,要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鼓励公众通过“随手拍”“环保热线”等渠道监督举报环境违法行为,让生态保护成为全民行动。
    三、强化责任担当,在凝聚工作合力中压实整改责任
(一)以上率下,压实“关键少数”责任。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关键在领导,核心在落实。各级党政“一把手”要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部署、亲自督办、亲自协调重大问题。要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将整改任务分解到部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03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