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同志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上的研讨发言

XX同志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上的研讨发言
    尊敬的XX书记,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有这次机会,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会上,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重大战略课题,与大家交流学习。刚才听了几位同志的发言,很受启发。下面,结合我的本职工作和近期的一些思考,也谈几点个人的学习体会,主要是向大家汇报思想、交流认识,不当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我的第一点体会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我们这样一个地处内陆、发展任务繁重的县域来说,不仅是响应国家号召的“必答题”,更是破解自身发展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解”。
    过去,我们谈发展,思路往往是“两头在外”,一头盼着外面给政策、给项目、给资金,另一头想着把我们的产品卖到更远的地方去。这种模式在特定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放眼当下,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市场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总书记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理解,这不仅是基于大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深邃洞察,更是为我们抵御风险、行稳致远提供的一把“公开讲话”。
    反观我们XX县的实际情况,感受尤为深刻。我们的经济体量不大,产业链条相对单一,抗风险能力还比较弱。如果外部市场稍有风吹草动,或者某个环节出现“卡脖子”问题,我们的经济就可能受到较大冲击。因此,把发展的立足点更多地放到扩大内需和依靠自身力量上来,畅通内部经济循环,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和紧迫。这要求我们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思想变革,从过去的“等靠要”思维,转向主动作为、向内发力的“自强”思维。这不仅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是对我们各级干部思维模式、能力水平的一场大考。
    我的第二点体会是,要在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有所作为,关键要做好“内循环”和“自立自强”这两篇大文章,而落脚点就在于激活我们县域内部的潜能。
    一方面,要着力畅通县域经济的“毛细血管”,让内部循环真正“活”起来。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对XX县而言,这个“循环”首先是县域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循环。我注意到一组数据,2024年我们县的三次产业结构初步核算为17.5%:36.3%:46.2%,第三产业占比持续提升,这是一个积极信号。但这其中,传统的批零住餐等服务业占比较大,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等新业态的发展还不够充分。我们的优质生态农产品,比如XX茶叶、XX食用菌,品质很好,但常常在走出大山的“最初一公里”和送达消费者餐桌的“最后一公里”上遇到梗阻。
    如何破解?我个人思考,不能搞“小而全”的封闭式循环,而是要立足我们的资源禀赋,打造几个有竞争力的“节点”,主动融入到全省乃至全国的统一大市场中去。比如,能否围绕我们的特色农业和文旅资源,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电子商务、体验式消费等新业态,让“XX出产”不仅能卖出去,还能卖个好价钱,甚至能吸引外地人来我们这里消费。这需要我们打破部门壁垒和区域分割,在规划、土地、财税等方面形成合力,真正把供给和需求有效连接起来,提升整个经济循环的效率和水平。
    另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之路,夯实高水平自立自强的根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科技创新是绕不开的“华山一条路”。坦白说,这是我们XX县目前最突出的短板之一。根据初步统计,2024年我们全社会研发经费(R&D)投入占GDP比重仅为1.3%,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也只有十余家。这些数字背后,是我们的产业层次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的现实困境。
    面对这个挑战,我认为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畏难不前。作为组织部门,我一直在思考,我们能为此做些什么?抓创新,核心是抓人才。我们是否真正为人才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我们的营商环境是否能让企业家安心搞研发、放心谋发展?我们的人才政策,除了“真金白银”的激励,是否在子女教育、医疗保障、文化生活等方面提供了足够的“温情”?我认为,要推动创新,就必须拿出最大的诚意去招引人才、培育人才、服务人才。要建立更加灵活的引才用才机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通过项目合作、技术入股、周末工程师等方式,柔性引进一批我们急需的专家人才。同时,更要注重培育我们本土的“土专家”“田秀才”,让他们有荣誉、有地位、有待遇,在我们县域内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
    我的第三点思考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组织保障和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同步跟上、精准发力。
这项工作是一场硬仗,考验的是我们各级干部的能力和作风。在调研中我发现,有些干部对于新发展理念的理解还不够深透,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存在“本领恐慌”,习惯于用老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37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