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分析研判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分析研判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最新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分析形势、查摆问题、压实责任,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再强调、再部署。
当前,我市正处于“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各类生产经营活动也进入了全年的高峰期。汛期、暑期、生产经营活跃期“三期叠加”,风险隐患交织,安全生产的复杂性、严峻性、紧迫性陡然增加。一旦思想上稍有松懈,措施上稍有疏漏,就极易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全市上下必须清醒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不是一时一事,而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我们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恪尽职守、夙夜在公”的使命感,站在讲政治、顾大局、保民生的高度,深刻分析研判季节性风险和周期性规律,坚决守住安全生产的底线、红线和生命线。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正视问题,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今年上半年,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平稳。我们欣喜地看到,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例如,市工信局联合供电公司在年初就对电力生产企业进行了安全生产督导检查,强调查隐患、保安全;市交通运输局持续开展交通运输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防范化解道路安全风险;市检察院、水利局、司法局等部门通过举办讲座、以案释法等形式,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努力提升全社会的安全意识。这些工作为我市的平稳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是,同志们,我必须严肃地指出,形势的暂时平稳,绝不等于高枕无忧;没有发生重大事故,绝不代表没有重大隐患。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安全生产领域依然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一些深层次、根源性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我们必须用“放大镜”审视问题,用“显微镜”剖析根源。
第一,风险叠加的客观压力巨大。“七下八上”的汛期是自然灾害的高发期,这本身就是对我们应急能力的大考。今年入汛以来,极端天气事件频发,防汛任务艰巨。就在不久前,交通运输部的专家组对我市公路进行汛期风险排查时,仅在国道XX段就发现了28处风险隐患,其中包括X大桥、X中桥、X中桥等重要桥梁存在的安全隐患。这还仅仅是公路领域,水利、住建、海洋、旅游等部门所面临的防汛压力同样巨大。与此同时,经济回暖向好,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各类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增多,高温、高湿天气又极易导致作业人员疲劳、设备故障,生产安全事故的诱因显著增多。这两大风险叠加,对我们的安全监管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第二,重点领域的存量隐患突出。我们的排查工作虽然一直在进行,但一些领域的顽瘴痼疾依然存在。一是高危行业领域风险不减。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传统高危行业,安全基础依然薄弱,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群死群伤。二是人员密集场所风险交织。特别是会议要求的“九小场所”——小商场、小市场、小饭店、小旅馆等,以及学校、医院、养老院这些特殊场所,普遍存在消防设施不健全、疏散通道不畅通、用火用电不规范等问题。我注意到,相关部门曾查处过大凌河贵宾坊歌厅堵塞安全出口、大凌河凯旋洗浴中心消防系统未保持完好有效的案例,这暴露出我们在日常监管上还存在盲区和漏洞。三是燃气安全风险点多面广。从燃气经营企业到餐饮门店,再到千家万户,燃气安全链条长、涉及面广。虽然我们去年以来持续加强了对燃气经营企业的安全管理,但管网老化、用户端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依然是我们的心头大患。四是新业态带来的新风险。比如,储能电站、剧本娱乐、电竞酒店等新兴业态,其安全标准、监管责任、管理模式有时还不够清晰,存在监管空白和风险盲区。
第三,安全管理的主观短板明显。一是部分企业主体责任悬空。有的企业重生产、轻安全,安全投入不足,教育培训走过场,隐患排查不深入。尤其是对一些危险作业,如高处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动火作业等,现场管理混乱,安全措施形同虚设。省应急厅早在2022年就组织专家来我市开展过有限空间作业的示范指导,但类似问题是否在所有相关企业都得到了根治?我们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二是部分部门监管执法偏软。存在“宽松软虚”的现象,对发现的隐患“罚过就算”,未能做到闭环管理、一追到底。三是部分干部思想认识麻痹。存在和平积习和侥幸心理,认为事故是小概率事件,离自己很远。这种思想上的“总开关”一旦松动,行动上的“安全阀”就必然会失效。
这些问题,每一个都可能成为压垮安全生产这根“稻草”的最后一根。我们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直面这些问题,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一个一个加以解决。
二、聚焦关键,精准发力,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解决问题是我们的责任。针对当前我市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和突出问题,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聚焦重点,精准施策,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第一,要以“最高标准”抓好汛期安全。这既是一项安全生产工作,更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一要强化预警响应。气象、水利、海洋等部门要密切合作,加强对雨情、水情、风情的监测预报,确保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到户到人。要严格落实预报预警的“叫应响应”和联防联动机制,确保责任人能在第一时间采取行动。二要强化隐患排查。各相关部门和属地乡镇(街道)要对水库、河堤、尾矿库、地质灾害点、城市内涝点等重点部位进行再排查、再加固。特别是交通部门,针对前期专家组排查出的28处公路风险隐患,尤其是X、X的维修整治工程必须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按期高质量完工,并及时组织竣工验收。住建部门要加强对建筑施工深基坑、脚手架、塔吊等设施的防风防雨检查。三要强化应急准备。应急局要牵头,全面核查防汛物资储备情况,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要进入临战状态,加强演练,随时准备投入抢险救灾。
第二,要以“最严要求”管住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重在抓源头、抓重点。一要紧盯高危行业不放松。对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物品等领域,要实施最严格的监管。要深刻汲取我省乃至全国的事故教训加大执法检查频次和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一律顶格处罚,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一律关停。二要紧盯交通运输领域不放松。公安、交通部门要联合行动,严厉查处“三超一疲劳”、非法营运等行为。要特别关注暑期学生出游、旅游包车、农村道路等重点环节和区域的安全。三要紧盯建筑施工领域不放松。住建部门要全面压实建设、施工、监理各方责任,严把开工安全审查关,严管施工现场,特别是要加强对动火、临时用电等危险作业的管控。四要紧盯消防安全领域不放松。消防救援大队要牵头,公安、商务、文旅、卫健、民政、教育等部门各负其责,聚焦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医院、学校、养老院和“九小场所”,持续开展消防燃气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对堵塞“生命通道”、损坏消防设施等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同时,要高度关注X区域的X风险,生态分局与海洋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防止发生环境安全事件。
第三,要以“最实举措”推进治本攻坚。安全生产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省委省政府部署的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是解决深层次、根源性问题的总抓手。全市上下必须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一要扭住“责任人”这个关键。持续开展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教育培训行动,确保到2026年,重点行业领域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培训率达到100%。要让他们真正明白,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效益,安全责任是第一责任。二要用好“数字化”这个利器。加快推动安全生产监管模式向事前预防数字化转型,鼓励企业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18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