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区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区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X市X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的实施方案(试行)》的相关规定,6月份区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区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度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的报告。为做好审议准备工作,经区X届人大常委会第X次主任会议研究同意,由区人大财经委组建调研组,围绕年度生态文明建设重点,结合人大年度工作要点、人大代表建议,在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内容中选择生态环境和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2个主题开展调研。5月上旬至6月中旬,区人大财经委在常委会X副主任的带领下,通过听取汇报和查看现场相结合的方式,先后深入X镇、X镇、X街道、X镇、X镇、X乡等地开展实地调研,重点了解我区2024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以及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供审议时参考。
    一、基本情况
    2024年,区政府及相关部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高度重视环境问题整改,以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重点,系统推进生态环境、生态安全、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制度建设,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一)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全区空气优良天数为356天,同比增加12天,优良率达97.5%,位列全市国控站点第2名;PM2.5平均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微克/立方米,位列全市国控站点第2名;无重污染天气。两江一河水质保持Ⅱ类以上,境内国控、市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优良水体比例为100%.4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2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达到或优于Ⅲ类),辖区2个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水质达标率100%。城区昼间环境噪声均值为47.9分贝,同比下降1.5分贝,声环境质量评价为“好”;昼间道路交通噪声均值为61.5分贝,同比下降1.3分贝,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评价为“好”;声功能区昼间小时达标率为99.1%,同比上升1.3%,夜间小时达标率为95.5%,同比上升3.1%。辖区“一住两公”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优先监管地块管控率均达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4.3%。提前完成“十四五”总量减排目标任务,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氨氮、化学需氧量累计减排量分别达476.9吨、134.96吨、14.45吨、556.37吨;较大以上环境安全事件持续保持零发生。
    (二)生态安全持续稳固
    优化调整“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充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将环境管控单元从32个调整为28个,并优化更新全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全力守牢我区耕地保护红线,全区耕地现状值71.89万亩,超2035年底线目标3.1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内现状耕地50.81万亩,超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0.16万亩。实施乌江X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1.48万亩、渝东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项目5.09万亩,完成各类营造林13.16万亩。分类推进历史遗留及政策关闭矿山修复,完成36个图斑共17公顷矿山生态修复,任务完成率达市级目标的242%。全区11个矿山完成绿色矿山建设和边开采边复绿,并通过市级评估,纳入市级绿色矿山名录1宗。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6.53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72.54%以上。
    (三)生态经济取得实效
    全区生态经济占GDP比重达73%以上,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9.5%;绿色低碳能源结构持续优化,清洁能源装机占全市比重超过13%;创建节水型企业10家,单位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26%。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2024年绿色贷款余额108.28亿元、占比29.9%,居全市前列、渝东南第一;页岩气全产业链产值增长15%;绿色建材产值增长0.5%,智能轻质电力设备项目开工建设;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产值增长8.4%;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值增长22%。
    (四)生态文化持续深化
    大力倡导绿色出行,更新新能源公交车19辆,淘汰老旧营运客运车93辆,743辆营运车辆中清洁能源占比50.7%。新增公共充电桩162个,累计建成公用充电桩847个。建成6个口袋公园,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44%。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城区新建绿色建筑比例100%,绿色低碳建材在城镇新建建筑中的应用比率达到70%。巴渝和美乡村建成率达4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创建市级幸福河流1条。
    (五)生态制度愈趋完善
    健全完善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生态报表工作体系。搭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探索推动农村资源要素入市交易,全年新增交易243宗,交易额达1.36亿元。探索建立价值评价体系,率先在全市系统化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做深做实河长制,常态化落实“巡查暗访”“视频曝光”“定期调度”“联合执法”“督查考核”“1233”六大工作机制,三级“河长”巡河1.1万余人次;深化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治机制,开展跨界河流联合巡河10余次。健全完善山林警长制、“林长+检察长”“林长+法院院长”等工作协同机制。
    (六)持续推进问题整改
    区政府及相关部门、乡镇街道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坚持立行立改、全面整改,整改工作取得阶段性实效。截至目前,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15项整改任务已完成整改3项,剩余12项正序时推进中,将在2025年底前完成8项、2026年底前完成4项。边督边改期间交办我区的34件群众信访投诉件已全面整改销号。
    二、调研发现的主要问题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在全市试行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并指定我区先行开展试点工作。通过调研情况看,虽然我区2024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但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统筹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广、重点区域多,需要各部门共同发力、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协同推进。在调研中了解到,“生态报表”考核成绩在全市的排位极不理想,自试行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动员部署会召开后,有的部门对生态文明建设报告制度认识有偏差,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环境部门的职责,缺乏协调配合意识,协调配合力度明显不够。
(二)环境质量高位改善不够稳固。一是水污染防治工作隐忧尚存。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还有差距,2024年我区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率为68.9%,未达到收集率72%的指标,与全市中心城区污水收集率74.43%差距较大;污水管网建设有待完善,管网设计缺陷、管网破损导致生活污水溢流情况时有发生。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效果不佳,X镇梦冲塘片区水产养殖尾水治理不规范,存在养殖废水与雨水混流、过滤设备清洗不到位、排水浑浊发黄等情况。二是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管机制还需优化。全区87个集中式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17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