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城停车问题专题调研报告
随着我县城镇化进程加快、旅游业快速发展和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县城“停车难”“停车乱”问题日益突出,群众反映强烈。为破解这一民生痛点,X县人大常委会成立专题调研组,于2025年5至6月,采取实地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城区重点区域停车问题开展调研,旨在摸清现状、剖析症结、提出对策,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一、基本情况
(一)车辆保有量情况。截至2024年底,县城主城区汽车保有量约9000辆,摩托车超过12000辆,电动车超过3500辆,节假日高峰旅游车辆估算6000—10000辆。
(二)停车场建设情况。县城主城区已建成停车场(点)100个,停车位9794个,其中,对外开放停车场点51个,停车位7992个。按所有权性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所有停车场点24个,停车位3102个,民营企业停车场点37个,停车位4786个,住宅小区业主共有停车场点39个,停车位1906个。按区域分,X片区停车位6883个,X片区停车位745个,X片区停车位2166个。在建停车场项目1个(X),停车位3491个。规划停车场4个,停车位1046个,利用闲置场地规划建设临时停车场9处,可规划建设停车位约480个,利用县城次干道和背街小巷可开发道路停车泊位的190个。
(三)停车场运行情况。经调查,停车位总体使用率偏低,小区停车场使用率较高,绝大部分特别是老旧小区使用率达90%以上,而对外开放收费停车场日常使用率仅为20%左右,体育场停车场黄金地段使用率才达到60%,节假日高峰除黄金地段外,其它区域停车场仍有较多余位,使用率为50%左右,停车场使用率普遍较低,效益较差。
(四)停车费标准情况。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价格按照机动车停放设施的产权属性、公用属性和竞争状况分别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2018年9月,印发了《关于整合利用X县主城区内停车资源的通告》,制定了统一的收费标准。2023年印发了《关于对X县城区部分道路临时停车泊位收费标准的批复》,对城区内路边停车位制定了试行价格。目前停车场均按照收费标准收费,有少部分位置稍偏僻的停车场根据市场现状降价优惠收费。
二、问题分析
(一)停车供需存在矛盾。一是停车场布局不合理。据统计,县城停车位总量虽已达9794个,与汽车拥有量持平,但老旧小区、商业中心(如X路和X路西段)等区域车位缺口较大,调查问卷显示33.77%的群众认为停车难的主要原因是停车场布局不合理,36.29%的群众认为乱停车最严重的区域是老旧小区。二是停车资源闲置严重。停车场总体使用率偏低,对外开放收费停车场日常使用率仅为20%左右,体育场停车场黄金地段使用率才达到60%。部分单位、小区内部停车场未对外开放,而路内违规停车和占用消防通道现象普遍,存在路内违停和停车场闲置并存。三是临时停车车位缺乏。由于规划建设等历史原因,老城片区存在一些停车需求大而又缺乏停车资源的地方,未应对群众需求规范设置临时停车位,存在违停长期占道停车现象,如向阳路、北环路西段及部分商业区、医院、校园周边,调查问卷显示68.78%的群众认为为了规范停车部分区域可以设置收费临时停车位,91.98%的群众接受夜间限时免费停车。
(二)管理机制仍不完善。一是执法联动不常态。停车管理涉及交警、城管、消防救援等部门,职责交叉,执法联动不足,社区、物业公司参与度不够,单一执法部门单打独斗难以达到管理的预期效果。二是收费标准不合理。根据《X市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的要求,停车服务收费按照“城市中心区高于外围、路内高于路外、地上高于地下、拥堵时段高于空闲时段、长时段高于短时段”的原则,实行类区管理,而我县停车收费仍未实行差异化收费,调查问卷显示33.33%的群众认为停车收费不合理。三是应急预案不完善。节假日旅游高峰和学校上下学时段停车应急措施不完善不系统,车辆乱停乱放影响交通,存在安全隐患。
(三)智慧管理欠账较多。一是违法视频监控覆盖率较低。主城区仅设有25处违停抓拍球机,并且设施老化,亟待扩面和更新。二是智慧停车管理系统未建立。县城停车场未联网纳入统一管理,城区道路上未设置停车“智慧诱导牌”,也未建成统一的停车信息服务和管理平台,政府、停车场运营企业、驾驶人由于缺乏信息共享而面临管理难和停车难等问题,信息化、智能化需求落后于旅游业发展和市民需求。
(四)文明交通意识淡薄。一是绿色出行观念不强。调查问卷显示91.98%的群众出行交通工具为小汽车和摩托车(其中小汽车为56.96%),而公交、共享单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比例较低,仅为8.02%,与同类县城绿色出行比例30%-50%尚有较大差距,距交通部与国家发改委《绿色出行创建行动方案》绿色出行目标要求70%差距更大。二是规范停车意识淡薄。驾驶员存在“处罚力度轻、侥幸心理强”的意识,停车付费观念不强,为图方便违法停车,随意占用道路和消防通道,长期占用夜间临时路边停车位,调查问卷显示18.14%的群众为车辆随意停放。
三、对策建议
(一)规划先行,科学布局“增容量”。一是强化规划引领。按照“配建为主、公共为辅、路内补充”原则,统筹全域旅游与城市发展,在新城区建设规划审批中刚性落实停车位配建标准,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充分挖掘停车资源,在景区周边规划建设生态停车场、地下停车库,预留旅游大巴专用泊位,应对将来县城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二是盘活存量资源。进一步挖潜闲置资源,充分利用闲置未开发待建空地、公园广场、小区、部分路段路边等地上地下空间资源建设停车场(位)或设置临时停车场(位)。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错时开放内部车位,探索“社区共享停车”模式,整合车位资源,弥补停车场布局不合理的短板。三是设置临时车位。探索在重点商业区、医院、校园周边和部分停车场服务半径未覆盖区域适度科学规划设置路内临时收费停车位,主要用于短时间临时免费停放,超时收取停车费,提高路边停车的周转率,最大化利用路内停车资源,既满足群众临时停车需求,又有利于城市规范管理,还能弥补停车场布局不合理的短板。
(二)智慧赋能,高效管理“提效率”。一是加快智慧停车系统建设。加快建设全县智慧停车平台,整合路内外车位信息数据,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运用大数据平台全方位、全时段提供停车供需信息,引导分流,实现“一图查询、预约导航、无感支付”。二是加快智慧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15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