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党委2025年上半年党建工作总结

学校党委2025年上半年党建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及指示批示精神,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着力打造学习型、规范型、成长型、服务型和品牌型党支部,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师生最贴心、最信赖的组织依靠,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强化思想引领,构建“学习型”党支部。持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重点推进系统性学习与针对性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相结合,积极营造善于学习、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氛围。一是构建“3+3”理论学习矩阵体系。坚持理论学习专题化,构建“跟学研学”相结合的学习矩阵,扎实开展跟读专家学、跟听书记学、跟讲大家学三种“跟学”和党支部主题研讨、支委专题研讨、党小组专项研讨三种“研学”,以学生思想特点和学业需求为导向选择学习主题,通过集体学习和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党员用理论学习指导成长成才。二是搭建沉浸式体验学习平台。深度挖掘并合理运用省内红色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党员先后赴岚县八路军120师司令部旧址、彭真生平暨中共支部旧址纪念馆、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等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让学生党员身临其境学历史、提修养;参演“文韵飘香,话译精粹”传统文化情景剧展演,生动再现革命历史故事,引导学生党员铭记红色历史、传承优秀文化、厚植爱国情怀。三是创新朋辈教育助学模式。开设朋辈教育“互助课堂”,鼓励学生党员自主学习、带头学习、互助学习。打造“研途有你”引学版块,推送保研优秀学生学习经验,营造鼓励先进浓厚氛围。开展朋辈党员讲党课、朋辈党员说党史、朋辈党员谈时政等系列活动,让朋辈在党员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
    (二)创新工作方法,构建“规范型”党支部。以学生支部重点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发展党员、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党支部工作规范化、精细化和高效化水平。一是注重学生党员发展综合考察。通过“一对一”谈心谈话、党的创新理论知识考察、听取党内外师生意见、政治审查等全方位考察入党申请人、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入党动机、思想动态、理论素养、综合素质,严把党员入口关,从源头上保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二是组织学生党员定期理论考察。定期开展理论测评并建立成绩台账,将测评成绩情况纳入学生党员年度考核中,推动政治理论学习常态化制度化;建立院党委书记与考核不合格党员面对面谈心谈话制度,切实严肃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要求,不断提升党的创新理论“三进”成效。三是规范党务工作台账化管理。规范记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内容;规范学生党员档案,修订入党材料填写模板,明确党员档案填写要求,按时规范填写党员档案;制定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信息库,做好党员出入库登记,清晰掌握支部党员构成情况,做到底数清、信息明。
    (三)聚焦学生发展,构建“成长型”党支部。立足学生实际、聚焦学生发展,积极搭建学生成长平台,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打造心理健康翼、教师教育翼、科研创新翼、志愿服务翼的“一体四翼”建设思路,打造“党建+”育人体系,确保支部有活力、党员起作用、学生获成长。一是“党建+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党小组吸收心理学专业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社学生党员,发挥心理学学科特长,推进心理育人与党建育人协同联动发展。组织党员经常性赴大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公共管理机构、公益服务组织等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编创展演《玫瑰少年》《面具之下》等心理剧目,定期开展心理知识宣讲普及活动,长期为师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二是“党建+教师教育”。“教师教育”党小组吸收教育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党员,发挥教育学学科优势,以高质量党建推动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培育。组织党员积极参加“未来教师成长训练营”,扎实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开展“教科学子访名师”系列活动,为学生党员汲取名师经验搭建平台。支部党员主动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赴新疆、西藏等偏远地区进行支教,毕业去向落实情况中近90%选择教育行业,教育成效显著。三是“党建+科研创新”。“科研创新”党小组吸收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党员,强化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比赛,提高科研能力。近三年,支部党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互联网+”、挑战杯、华文杯、师范生微课大赛、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计算机设计大赛等赛事中累计获得国家级、省级以上荣誉70余项。三是“党建+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党小组吸收青年志愿者协会学生党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公益志愿服务活动。组建“育人暖阳”暑期社会实践队赴乡村学校开展支教活动。“暖阳沐乡·童心映梦——助力乡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项目荣获省首届新时代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三等奖。累计志愿服务对象1500余名留守儿童,支教团事迹受到中青网20余次报道。
    (四)践行群众路线,构建“服务型”党支部。以学生需求为导向,通过搭建党建服务平台、建立健全服务机制、培养先进骨干队伍,帮助师生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党员强化党员意识,主动履职尽责,积极担当作为,提升育人实效。一是拓宽党建工作阵地。建立学生党建服务中心,帮助学生了解党务、熟悉党建、服务同学、建设支部。服务中心内设组织部、实践部、宣传部,负责支部党员发展、党校开班、材料填报、档案管理、党费收缴、关系转接、活动开展、对外宣传等党务工作,加强对党员的党性修养和能力素质培养,强化党员的担当意识和服务意识,引导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二是完善调查研究和意见反馈机制。常态化开展“师生对话时间”,通过轻松聊、互动讲、共反思,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育人效果;制定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分析研判工作细则,定期进行学生意识形态调查研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扎实落实支部书记“三个四”工作机制,一学期至少四次听课查课,一学期至少四次走访宿舍,一学期至少四次谈心谈话;用好“请君说与我们听”意见反馈平台,及时了解学生实际困难,积极回应解决学生诉求。三是建立党员传帮带体系。发挥学生党员在专业学习、科学研究、学生工作、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各项工作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在学校学生保研考研、奖学金评定、各级各类优秀评选中支部党员占比均超过80%。设立党员“成才表率”先锋岗,通过优秀学生党员与普通学生结对帮扶机制,定期开展经验分享会,推出每月之星、优秀志愿者风采、考研光荣榜等,引导学生向优秀看齐,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五)优化品牌亮点,构建“品牌型”党支部。坚持“一支部一品牌”建设重点,以品牌化建设为抓手,着力擦亮“三信”教育大讲坛和“支部领航社团群”两个党建工作品牌,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党建品牌,奋力推动党支部建设成果落实落地。一是坚持实施信仰、信念、信心教育。“三信”教育大讲坛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三个重大理论问题,邀请专家学者、知名人士走进讲坛。目前,“三信”教育大讲坛已举办12期,近3000名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聆听讲座,示范带动青年大学生唱响“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主旋律。二是坚持党建引领社团群。“支部领航社团群”发挥党建领航作用,党支部与学校8个学生社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15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