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商发展及物流园建设工作的专题协商报告

关于电商发展及物流园建设工作的专题协商报告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现代物流园区、推动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根据市政协2025年工作要点安排,5月份以来,市政协围绕“电商发展及物流园建设工作”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赴外学习等方式,听取方方面面意见建议,旨在为我市电商与物流融合发展提供对策参考,推动电商提质、物流增效、产业升级。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强化政策扶持,不断完善保障措施,优化发展环境,我市电商与物流行业呈现出加速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电商产业方面。2024年,全市网络销售额达13.49亿元,同比增长18.75%,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实现2.07亿元,同比增长幅度高达45.77%,网络销售额增速已连续三年位居安庆市前列。一是电商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已建成1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个省级示范园区、10个乡镇公共服务中心以及186个村级服务网点,行政村光纤网络和4G/5G信号覆盖基本完成,成功构建起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电商服务体系,为电商业务下沉基层、服务乡村振兴筑牢根基。二是电商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增加。全市注册电商企业突破2000家,覆盖农特产、旅游文创、轻工纺织等多个领域,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达20000余人。培育省级电商示范企业X食品科技有限公司,X科技有限责任公司、X服饰贸易有限公司等年网络销售额超千万元企业10个,X、X等年网销超百万品牌21个,X、X等X产品17个。三是跨境电商领域成绩斐然。2024年产业园出口额达4.02亿元,同比增长36.27%。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首创首成,连续两年在省级评估中荣获“优秀等次”。成功建成“X”,有力推动我市企业“走出去”,深度融入全球市场。
    (二)物流体系建设方面。2024年X市快递业务量达3617.39万件,其中90%是电商快递件,连续三年增速保持在37%以上,2024年进入全省县域快递业务量20强县第15强。一是物流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全市在册货运企业75家,货运车辆327台,现有品牌快递10个,快递公司14家,为行业发展提供了保障。二是县乡村寄递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城区快递分拨场地设有1个民营“三通一达一兔”快递共配分拣处理中心,1个邮政快递共配分拣中心,京东、顺丰等4个直营公司快递分拣中心,快递驿站51个。乡镇中转站实现全覆盖,“三通一达一兔”抱团进村17处。设置村级末端乡村邮乐购站点170处,覆盖164个村居。实施邮快合作,推进快递进村,全市大部分村居实现取件不出村、发件不出镇,城乡一体、双向流通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基本形成。深化寄递企业与现代农业、制造业、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拓展跨境寄递渠道,“快递出海”步伐加快。三是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逐步推进。结合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支持企业建成冻库5个,有效解决优质农产品保鲜与运输难题,为农产品出村进城奠定了基础。
    二、短板和不足
    尽管我市电商产业和物流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标先发地区,我市在产业规模、电商生态、品牌建设、人才队伍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一)市场主体规模小产业集聚度低。我市电商企业以中小微为主,除刷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外,其他领域缺乏特色产业集群。企业布局分散、产业链条短、同质化竞争严重,难以形成协同效应。截至当前,全市尚无年销售额超亿元的电商企业,千万元级企业仅10家,整体产业带动能力不足。
    (二)电商服务配套体系不完善物流成本高。一方面,专业化服务缺失,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功能单一,在代理运营、主播孵化(MCN)、数据分析等增值服务领域存在明显短板。另一方面,物流基础设施滞后,缺乏标准化物流园区,物流企业分散运营,导致上行件需经怀宁、桐城等多级中转,平均物流成本高于周边地区,配送时效长。
    (三)产品附加值低品牌影响力弱。一是初级产品主导,茶业、瓜蒌、食用菌等网销产品大多数为初级农产品,深加工产品占比不足15%。二是品牌建设不足,虽有“天柱山”地域品牌,但缺乏统一标准和营销推广,如“天柱剑毫”茶叶在省外市场认知度不高,茶饮料、茶食品等衍生品开发不足,文化赋能产业能力较弱。
    (四)专业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尤其是关键岗位人才缺口显著。电子商务作为复合型产业,急需跨境电商运营、直播电商策划、大数据分析、物流供应链管理等四类核心人才。目前,受限于外贸基础薄弱,我市具备国际平台运营、关务处理能力的跨境电商人才稀缺,多数电商企业无专职数据团队,主要依赖第三方服务,制约了精准营销能力。同时,现有人才培养机制针对性不强,校企合作成效不够明显,部分企业在产教融合中参与度不高。另外,人才留存环境有待优化,主要是薪酬竞争力不足,电商核心岗位平均薪资明显低于合肥、安庆等周边地区,高端人才向长三角外流现象明显。
    三、工作建议
    我市作为大别山区衔接长三角的枢纽节点,兼具“公铁水空”多式联运潜力与农文旅资源禀赋,发展电商物流业具有区位交通与产业特色双重优势。针对当前短板,建议以产业集聚、品牌赋能、生态构建、人才引育“四维驱动”策略为核心,推动产业跨越式发展。
    (一)实施“梯度培育”工程,构建产业集聚新格局
    1.政策精准滴灌。建议设立电商专项发展基金,对年销售额超500万元以上企业给予阶梯式奖励,对使用“天柱山”公共品牌的企业额外补贴一定的物流费用。可以借鉴重庆“楼宇经济”模式,将X产业园升级为皖西南数字商务综合体,打造集跨境电商孵化、智能云仓、供应链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区,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营”机制,配套共享直播间、智慧仓储等功能模块,引入专业运营商,为入驻企业提供租金减免等扶持政策,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取得新突破。
    2.龙头引育并举。建议将电商项目招引纳入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范畴,实行靶向精准招商,针对抖音生鲜、拼多多农货上行等平台特性,定制“零租金+流量扶持”政策吸引区域运营中心落户我市。加大本土孵化力度,聚焦“个转企、小升规”,孵化更多电商主体,加速打造高质量电商主体集群,形成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可尝试遴选部分具备条件的农企实施“数字合伙人”计划,联合京东农场建设可视化溯源示范基地。
    3.监管创新试点。建议推行“信用监管+柔性执法”相结合的新模式,对诚信经营的电商企业发放“绿色通行证”,减少检查干扰。同时,联合本地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和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先为天柱山瓜蒌子、茶叶等特色农产品装上“电子身份证”,手机扫码就能查看种植、检测全流程。
    (二)实施“品牌提升”工程,激活场景消费动能
1.强化品牌梯度建设,提升产品溢价能力。针对X特色产业发展实际,建议采取“示范引领、梯度推进”的品牌建设策略,优选天柱山茶叶、瓜蒌子等3-5个重点品类率先实施品牌化改造,制定“天柱山”品牌准入标准,从原料溯源、生产工艺、包装设计等环节建立规范化体系,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持续强化品牌形象,不断提升品牌价值。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13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