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纪律防线赋能科工信发展新征程——市科工信局局长参加某某市纪检监察干部警示教育会心得体会
某某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某某在全市纪检监察干部警示教育会上的讲话,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为全市党员干部敲响了作风建设的警钟。作为某某市科学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我深刻认识到,科工信系统作为服务企业、推动产业升级的前沿阵地,必须将警示教育成果转化为“严管队伍、优化服务、护航发展”的实际行动。结合部门职能与工作实际,现将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深悟“政治三力”内涵,以“思想破冰”引领科工信系统作风建设
警示教育会指出,要“深刻把握职责使命,增强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政治自觉”。科工信局承担着推动科技创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职责,每一项审批服务、每一笔政策资金、每一次项目对接,都直接关系到企业冷暖与产业兴衰。对照讲话要求,我深刻反思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三大“风险点”:
一是项目评审中的“亲清界限”问题。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技术改造项目审核等工作中,是否存在因“熟人社会”而放宽标准的倾向?去年某镇街企业申报省级技术中心时,曾有工作人员因“老乡关系”提前透露评分细则,虽未造成实质影响,但暴露出制度执行的漏洞。
二是政策落实中的“温差现象”。部分惠企政策存在“最后一公里”梗阻,如数字化转型补贴申报流程繁琐,导致中小企业获得感不强。去年调研中发现,某纺织企业因不熟悉政策,错失20万元设备升级补贴,反映出服务意识与纪律要求的脱节。
三是行业管理中的“惯性思维”。在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审查等工作中,是否存在“重指标、轻程序”的倾向?2024年某化工企业整改验收时,曾因现场核查流于形式,被纪委通报批评,这正是政治敏锐性不足的深刻教训。
对此,我们以“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为契机,构建“三学三查”机制:学讲话原文、学典型案例、学制度流程;查审批台账、查服务记录、查廉政风险点。近期已梳理出项目评审、资金拨付等5个领域12项风险点,制定《科工信系统廉政防控手册》,将“政治三力”转化为具体工作的“红绿灯”。
二、紧扣职能职责,以“系统施治”筑牢反腐败工作防线
科工信局的权力运行贯穿“科技—产业—金融”链条,必须以“全周期管理”理念织密监督网络。结合会议强调的“警惕围猎风险”“管住八小时内外”要求,我们重点推进三项改革:
(一)在科技创新领域,构建“阳光评审”机制
针对科技计划项目评审,推行“三盲制度”:专家随机抽取盲派、项目材料匿名盲审、评审结果公示盲评。今年上半年,在“智能化技改专项资金”评审中,通过省专家库随机匹配7名省外专家,全程录音录像,资金拨付效率提升30%,企业投诉量同比下降65%。同步建立“科技服务廉洁承诺制”,要求中介机构在申报材料中附加《反不正当竞争承诺书》,从源头阻断“中介掮客”利益输送链条。
(二)在工业经济领域,打造“亲清政商”生态
制定《科工信干部服务企业“十不准”》,明确“不接受企业宴请、不插手工程招标、不泄露商业秘密”等红线。创新“企业码上评”监督平台,企业可通过扫码对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廉洁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直接纳入年度考核。今年4月,某工作人员因在设备补贴审核中拖延推诿被企业扫码投诉,经核查后给予诫勉谈话,这一案例成为全局警示教育的“活教材”。
(三)在信息化建设领域,压实“数据反腐”责任
依托“某某工业大脑”平台,对规上企业用电量、产值、税收等数据进行交叉比对,今年已发现3家企业虚报产值套取补贴线索,移交纪委监委处理。在智慧城市项目建设中,推行“廉洁双合同”制度,主合同与廉政合同同步签订、同步验收,去年某信息化服务商因违规接触项目组成员被取消中标资格,形成强力震慑。
三、聚焦“关键少数”,以“头雁效应”带动队伍自我革命
会议要求“班子成员、部室负责人要带头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规矩”。作为“一把手”,我深刻认识到“严管就是厚爱”,必须以“自我革命”精神抓好队伍建设:
(一)在年轻干部培养中注入“清廉基因”
针对科工信局35岁以下干部占比42%的特点,实施“青廉工程”:每月开展“纪律微课堂”,剖析年轻干部贪腐案例;每季度组织“家风座谈会”,邀请家属共学《清风家书》;每年安排新入职干部到派驻纪检组跟岗学习1个月。去年以来,已有3名年轻干部主动报告亲属经商情况,2人拒绝企业赠送的购物卡,廉洁意识显著增强。
(二)在重点岗位监督中织密“制度笼子”
对分管财务、项目审批的班子成员,实行“三不直接分管”制度;对产业政策科等关键岗位,建立“AB角互查+季度轮岗”机制。今年5月,在新能源产业扶持资金审核中,通过AB角交叉复核,发现某企业伪造专利证书问题,避免资金损失120万元。同时,推行“廉政家访制度”,局党组定期走访干部家庭,今年已发现2名干部家属存在违规经商办企业苗头,及时督促整改。
(三)在服务效能提升中亮出“纪律标尺”
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具体服务标准,制定《科工信系统服务企业流程图》,明确项目申报“5个工作日内受理”“15个工作日内反馈”等硬性要求。建立“纪委+企业”双监督机制,每季度邀请纪委监委派驻组、企业家代表开展“纪律体检”,今年已整改“门好进、事难办”等作风问题7项,企业满意度从82%提升至96%。
四、立足某某特色,以“实干实绩”彰显警示教育成效
某某作为工业强市,拥有魏桥创业、创新集团等龙头企业,科工信局必须将警示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产业转型的动力。结合会议提出的“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重点推进三项工作:
(一)在铝产业集群中筑牢“廉洁链条”
针对铝产业年产值超2000亿元的特点,联合市纪委监委开展“亲清铝业”专项行动,在铝加工产业协会设立“纪律监督站”,制定《铝产业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明确“可参加行业峰会但不可接受企业旅游邀请”等18条细则。今年6月,在魏桥轻量化基地项目中,通过清单对照,拒绝企业安排的商务考察活动3次,确保项目招标全程规范。
(二)在科技型企业培育中守好“创新底线”
建立“科技型企业廉洁档案”,将诚信记录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资金申报的前置条件。去年以来,因存在学术不端、数据造假等问题,取消12家企业申报资格。同时,推行“科技特派员廉洁承诺”,要求驻企干部每月提交《廉洁服务报告》,今年已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56项,未发生一起违纪问题。
(三)在数字经济发展中把准“纪律航向”
在推进“产业大脑”建设过程中,建立数据安全“三审三查”制度,对企业数据采集、存储、使用全流程监管。今年3月,某科技公司在开发园区管理平台时,擅自留存企业生产数据,被及时叫停并纳入黑名单,彰显“数据反腐”的刚性约束。
警示教育不是“一阵风”,而是“终身课”。站在某某科工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把“严”的主基调贯穿科技创新、工业转型、信息化建设全过程,既做推动产业升级的“店小二”,更当严守纪律红线的“排头兵”,以“干部清正、部门清廉、政商亲清”的政治生态,为某某建设现代化富强文明新某某贡献科工信力量。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11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