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修订的《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如一场润泽基层的及时雨,为我们的基层工作指明方向,筑牢纪律保障的坚实堤坝。通过深入系统地学习,我深刻认识到这一规定不仅是规范农村基层干部行为的准则,更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对农村基层工作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一、《规定》出台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关键之举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农村基层作为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基层干部作为地基中的钢筋,其廉洁履职情况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根基是否稳固。过去,在部分农村地区,基层干部权力运行缺乏有效监督,存在“微腐败”现象,损害了群众利益,也影响了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规定》的出台,将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填补了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制度规范的空白,从制度层面为基层干部划定行为红线,确保基层权力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使全面从严治党在农村基层落地生根。
(二)为乡村振兴战略保驾护航的有力武器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新时代以来,党将“三农”工作置于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涵盖产业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多个方面,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推动和落实。然而,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往往是最关键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规定》着眼于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针对村级事务决策、集体资产管理、惠民政策落实等关键领域,提出具体且具有操作性的要求,确保“三农”政策精准落地,涉农资金规范使用。通过规范农村基层干部的行为,以干部的清正廉洁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保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二、学习《规定》的深刻感悟
(一)以“清醒”为基,让纪律规矩成为履职的“指南针”新修订的《规定》紧密结合新时代农村工作实际,将“微权力”监督作为重点,对村级事务决策、集体资产管理、惠民政策落实等关键领域进行了细致规范。例如,明确要求村级重大事项必须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程序,这一规定对乡村干部而言,既是行为规范,更是有力保护。在实际工作中,曾有个别村干部在村级项目建设决策时,不遵循民主程序,搞“一言堂”,导致项目建设出现质量问题,引发群众不满和矛盾激化。而如今,“四议两公开”程序的严格执行,有效防止了个人独断专行,让决策更加科学、透明,同时也凝聚了干群共识,促进了村级事务的顺利开展。
在学习过程中,我对照典型案例,深入剖析自身工作。《规定》的每一条款都像一面明镜,清晰地照出我们工作中的疏漏与不足。它时刻提醒我们,在繁杂的基层事务中,只有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将其作为履职的“指南针”,才能确保工作不偏航、不走样。无论是处理村级财务收支,还是落实惠民补贴政策,都要以纪律规矩为准则,做到依法依规办事。
(二)以“为民”为本,让群众满意成为检验成效的“经验交流”
新《规定》特别强调“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明确提出基层干部要“主动倾听群众意见,及时回应合理诉求”。人民群众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力量源泉。离开了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农村工作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基层工作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真正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曾经,在某村的道路硬化工程中,由于前期没有充分征求群众意见,施工方案未能满足部分村民的出行需求,导致工程进度受阻,群众怨言不断。后来,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听取意见,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最终工程顺利完成,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好评。这一案例深刻地启示我们,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追求。只有这样,才能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03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