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周志峰
秋老虎肆虐。约几个朋友遁入秦岭深山林野感受清凉,避暑消热,实在惬意至极。白天,我们在佛坪的深山老林钻了一天,一直到晚上七时大伙儿才从翠谷深壑中撤出来。原本欲在沙窝子过夜,谁料想游客爆满,一床难求,住宿成了问题。大家都想在乡村住一晚上,谁都不愿意住在佛坪县城,怎么办?因为次日行程是栗子坝——岳坝——大古坪一线,我提议夜宿栗子坝,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夜幕降临,繁星满天时,我们小心翼翼翻山越岭来到栗子坝入住。大伙儿把小桌凳摆在金水河畔的广场上,在习习凉风里沐浴着星辉,小酒微醺,直到夜阑才散。
凌晨五时,我便早起。朋友们个个沉溺梦乡,鼾声雷动。我没有惊扰他们,独自驾车从中街左拐,过了一座水泥大桥,驶上一条阔大的柏油路。栗子坝是金水河上游的一个小镇,隶属佛坪管辖。金水河上源有两条较大的支流,一条叫吕关河,一条叫西河,在栗子坝左右逢源,汇入金水河。
翻过金水河对岸的山垭,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条宽宽大大的河床。河里,水少,石头多。一眼望去,挨挨挤挤的全是大大小小的石头,河流素白的影子在石隙间稍纵即逝。这便是西河。西河边分布着一些或高或低的台地,有的连片种着水稻,有的种着高杆子玉米、矮个子黄豆。道路顺着河谷依山就势蜿蜒盘曲,河床却一刻也不不离其左右。柏油路边植着一排紫薇,正是花开的季节,树干苍润古雅,花色深紫艳丽,花朵繁密壮观。蓝天白云下,一株株紫薇虬曲文静,如紫云凝固在青山绿水间,赏心而悦目。
车子一路驶过西华村、女儿坝村(道边路牌告诉了我村名),柏油路变成水泥路,山谷开始变得狭窄。再往前,水泥路又变成窄幅的崭新的水泥路,山势越来越陡峭。一路闪过一座座村庄,散居的民房沿着公路撒落在河谷的沟沟洼洼,有两处移民新村整齐地坐落在山湾湾,家家小洋楼,户户干净而整洁。山渐渐变得高而陡,河谷也变得越来越狭而深,河道两边的山立了起来。车子每转一个弯儿,就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景,路随着山谷抬升,不经意间车子已经行驶在河右岸的半坡上了。

我漫无目的地驱车前进,在路边的一家农户门前,一个40来岁的汉子正端着碗圪蹴在场坎边吃饭。见我停下了车,他立马站起来,脸上绽着笑,把手里的碗抬了抬,不说话,只是冲着我笑。我知道他在招呼我吃饭,便客气地说声谢谢。便问这条路尽头到哪里了?你知道女儿坝的传说吧?这地方距洋县茅坪九池有多远?汉子告诉我,这里叫庙坝,是女儿坝的一个小组,再往前就是康家沟,那里有村上的杨桃基地。沿着康家沟走小路翻观音山,大约走20多公里便到了茅坪的九池村。他自己也不知道女儿坝有什么传说,村委会附近有个老人知道,得去问他。不过,从这里再往沟里走200米左右,右手是康家沟,左手的西河上有一座水库,有点看头,可以去走走看看。
告别汉子,我的车继续往前开,直到一棵杵在路中间的老核桃树挡住了去路。从树左侧谨慎地绕过,水泥路变得仅仅能容下一辆小汽车通过,迎面来一辆自行车都错不开。好在走了三四百米就到了尽头,原来这是猕猴桃园的园区路。
我在一家农户前的岔道上倒好车,仔细打量起这片园子来。三面葱茏的山环抱着,猕猴桃园就坐落在圈椅形坳地里。这片大约200来亩的园子,向阳利水,顺着山体的等高线用石头砌起一道道石坎。石坎里是一畦一畦山地猕猴桃园。园里栽着一排排水泥桩,桩上绷着一道道钢丝,纵横交织成网状。一株株猕猴桃苗攀着竹竿爬上来,再顺着钢丝网四散开去。藤蔓缠绕盘曲,枝叶浓密,巴掌大的叶子密密匝匝,下面藏着一颗颗猕猴桃,青核桃大小,毛茸茸的。园里不时传来夏蝉焦躁的叫声,偶尔夹杂着一两声山雀的鸣音,婉转而清亮。路通到园区截止,四周静寂,空无一人。
离开猕猴桃园,在西河与康家沟分岔处,我看见了高大伟岸的西河拱坝的雄姿。找个宽阔处驻了车,我步行走过一座水泥小桥,拐了一道弯,爬上一面坡。坡头立着一个牌子,赫然写着“本地不欢迎任何人进来”的朱红大字。我却了步,暗自思忖:驱车几十里到了拱坝近前,却不能一睹芳容,这种遗憾无以言表。我索性无视牌子的警告,毅然踏上去拱坝的山路。右下方便是万丈悬崖,悬崖下是汩汩流淌的西河,一座老旧的铁索桥横跨于河面,看得人心惊胆寒。
进了一道锈迹斑斑的铁门,一个50来岁的男子在路边割草,他自称是拱坝的管理人。说明来意,他竟格外热情地请我走上拱坝参观。他兴奋的告诉我,佛坪有个作家叫陈永明,来参观过几次,还专门给这里写了文章呢!我笑着说:陈永明是我的文友,勤奋踏实人品好。他诧异地回答:那可是大作家?!随后,男子热情地给我讲了拦水拱坝的基本情况:修建大坝是佛坪县金水河梯级开发西华电站的一个项目。西华水电站由大坝、进水闸门、泄洪闸门、拦污栅、引水隧洞、西华电站厂房6个项目组成。拦水坝枢纽正常蓄水位高程1002米,洪水位744米,总库容700多万立方米,三台机组总装机容量24MW,日均发电9000度,总投资4.1亿元,2020年6月建成发电。拦水坝蓄水后,通过在大山腹部开凿的长达7公里的引水隧洞,把西河水引到西华电站发电。
我远远就可以看到高80多米、长100余米的混凝土拱坝坐落在狭窄的河谷里。河谷呈V字形,两边绝壁千仞,悬崖陡峭。拱坝底部靠左岸山根的地方泻出一股水,冲刷在山体上,被扯成一挂撕成好几绺的银白的瀑布。坝底是一个回水潭,碧幽幽,阴森森,深不可测。
伫立坝顶,南向是绵长深幽的河谷。由于拱坝阻拦,河水小得可怜,只能望见深壑中满河床的白石头。干涸的河床泛着点点水光,无精打采远去。再远些,横亘着一列列如黛的青山,絮白的云朵从山顶从容掠过,慢慢涌向天际,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纯净而悠然。

我踮起脚,目光越过拦板向水库里看。由于酷夏干旱,水位很低,水面距最高的水际线大约有三四十米,没有一丝高峡平湖带来的震撼。河两岸的山峰倒映在水里,黑魆魆的,起伏的连山,高耸的险峰,陡峻的岩壁,看得清清楚楚。两山在拐弯处交汇,在坝前水域形成深深的小天井,河流在天井处形成深不可测的碧潭。没有山影的地方,潭里光光亮亮,映着蓝天,飘着白云,泛起粼粼的波纹。抬望眼,右岸的山绵延至河边,愈来愈低,滑向河谷,忽然突兀出一个圆包,包上生着郁郁的林木,临水的绝壁勾勒出一个古代武士的侧面像,鼻子嘴巴历历可见。武士头戴盔甲,伫立河岸,那些葱茏的大树就成了圆圆的头盔,疏疏的枝梢就成了盔甲上的缨子。从割草汉子的嘴里,我知道了这条河的源流。这条西河发源于秦岭深处黄桶梁新店子,上游一个叫大古坪的地方还有一条发源于光头山下凉风垭的东河汇聚而入。西河的水经拱坝拦截后,通过大山腹内穿山隧道,引水到西花电站发电,发完电后的西河水在栗子坝汇入金水河。
从拦水拱坝下到村道上,不一会儿工夫我的车便来到女儿坝村委会前。驻了车,本想去村委会打问一下,孰料铁门紧锁,没有一个人在家。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在路边溜孙孙,我上前和他打探。老人家告诉我:女儿坝的名字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讲很久很久之前,女儿坝吕姓人家居多。我们脚下这块地方叫吕家湾,那时还是个荒湾。后来,人们通过艰苦劳动把吕家湾开垦成良田,这地方就成了西河畔有名的小平坝。人们就把吕家湾改名吕儿坝,时间一长,渐渐演化为女儿坝的地名。还有一种说法,说的是因为吕家湾西河南岸山崖的石头上,天然生长有一张神奇的“女儿脸”,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成了方圆几十里名闻遐迩的神奇景致,人们就把这里叫做女儿坝。究竟哪种说法更准确,没有人说得清。
我问女儿坝还有什么古迹,老人家反问:清朝遗留的禁赌碑算不算古迹?我请他讲一讲。老人家讲到:传说170年前,女儿坝赌风盛行,官府曾多次禁赌无果。当时,女儿坝属洋县管辖,由于地处深山荒野,偏僻人杂,赌博风行,危害极大。洋县官府为维护民众生计和社会治安,三禁三查,屡屡不止。女儿坝百姓深受其苦,有个叫苏钟灵的生员牵头联名据实告官,请求再禁。洋州知县林授昌宣布第四次禁赌,特颁布严惩赌博的法令文告,于咸丰元年(公元1851)勒石立于女儿坝村头,永久昭示,严惩赌博,终于刹住了赌博恶风。后来,这通禁赌碑保存在佛坪县栗子坝乡政府院内,现今还在不在,我再没有看过。我小时候经常能看到这通禁赌碑,碑身清白如玉,质地细腻光滑,楷书碑文,笔力苍健,刀工精准。据文物专家考证,这是首次在省内发现的禁赌碑,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史价值。

老人家还告诉我,那张石头上的“女儿脸”就在附近,在村委会门前河坝对岸的石壁上,站在河这边的那棵大冬青树下看得最真切,最形象。
我迫不及待地奔向河边,在那棵百年老冬青下驻足寻找。只见一条苍翠的山岭逶迤而下,在西河边收住了脚步,迫使西河不得不拐了个大湾,在山嘴下撒下一条长长的碧滩。滩头斜插着一块巨石,头小底座大,酷似蹲着的一只青蛙,目不转睛觊觎着对面的石崖。石崖不高,六七米的样子,崖头乱生着绿树,崖壁裸露着大约50平米的石巴,其它地方都被绿草茂树包裹得严严实实。苍苔,雨痕,青白的岩石,山崖上的皱褶,石头上的纹理,构成了一幅挂在崖上的纯天然巨画:一股清流自林野中汩汩而出,悠悠地从断崖上跌落,挂起一帘瀑布,银珠飞溅,奔雷滚雪。瀑下碧潭,一位体态丰腴的村姑正头枕一块石头,半躺着身子,在清澈的银流里洗浴。她那圆圆的脸盘上,五官清晰逼真,两眼微张,高高的鼻梁隆起,扁扁的嘴角轻扬,脸上写满笑意,一幅惬意快活的样子。一头飘逸的长发滑向水面,随着水波轻漾。墨绿的抹胸箍不住跃跃欲喷涌而出的青春气息,雪白的双脚在清清的水中格外分明。潭岸芳草萋萋,绿树环合。真乃一处隐秘清静之地!
美女沐浴,青蛙窥探。它们达成了千年的默契,拒守着这一方神奇的土地,赋予女儿坝更加灵动更加令人向往的神秘。
偶遇女儿坝,是一次不经意的随缘,这一趟还真没有白来。
(图片为作者本人提供)
—END—
【专栏作家】周志峰,在报刊及网络发表有散文诗歌作品等,陕西省作协会员,现居陕西洋县。
摘选自:读书村,版权属作者所有。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14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