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读后感,长征?

□陆漪洁

怀着满腔热血读完长篇纪实文学《长征》,我被王树增老师笔下的这部壮丽史诗深深震撼,回溯往昔,用真诚和平静感知了这场亘古奇绝的行军,于是,情不自禁想起了《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思绪的浪头纷至沓来。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一次传播理想的远征。在这次空前绝后的征途中,年轻将士们一路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用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完成了万里长征。虽然前方困难重重,炮火猛烈,但他们为了革命甘愿现身,为了新中国不惧死亡,他们用青春的热情创造了中国革命的辉煌明天。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指出:“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什么是长征精神?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就这样汇成一支浩荡的中国铁流,就这样一双草鞋一杆土枪,踏上梦想的征程。”意大利诗人瓜格里尼曾这样颂赞长征。以前,我对长征的理解仅仅只停留在课本上讲述的爬雪山、过草地,以及“金色的鱼钩”“七根火柴”等感人故事,这些故事只能让我了解、认识长征的某个片段,而王树增老师的文字仿佛为我拂去了历史的尘埃,真实的人物与情景让“长征”二字不再仅仅是一个符号。

中国工农红军是一个独特的军队,其成员的年龄构成令人惊叹。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到二十五岁,而战斗员的平均年龄不到二十岁。更令人惊讶的是,十四岁至十八岁的战士至少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这样的年龄结构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红二十五军中的年轻战士们唱着《红军青年战士之歌》,他们年纪都不到十八岁,但却怀着坚定的决心攻坚七里坪长达41天,最终获得了战斗的胜利。少共国际师由萧华率领,全都是年轻人,他们为了保护军委纵队渡过湘江,在殿后阻击敌军,展现了“生死存亡在此一战”的勇气,奇迹般地突破了敌军的层层布防,成功渡江。宣传队由小红军组成,他们背着留声机走了上千里山路,直到战斗结束,仍然充满活力地播放唱片,鼓舞战士们的斗志。这些年轻人燃烧着自己的青春,用忠诚换来了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

“一个缺乏激情的个体,是内心贫瘠的个体;一个缺乏激情的社会群体,是前途黯淡的社会群体。”正因为这支创新团队具备创新的激情,他们才能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敌人无法阻挡他们,风暴无法困住他们。每当他们翻越一座山峰、跨过一条湍急的河流,每当他们夺取一个阵地、击退一次敌军,他们的意志变得更加坚定。长征精神,归根结底,就是奋斗的精神,是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精神。作为年轻干部,我们更应该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作为中国人,我们有着特殊的理由去深入了解中国工农红军所经历的长征。通过对长征的了解,我们能够领悟到人类精神中的不屈不挠和顽强拼搏的伟大意义;我们能够明白为什么生命能够在苦难和艰险中依然保持快乐和自信;我们能够认识到当个人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时,世界的广阔和生命的光荣将会如何展现。

想象一下,如果我生活在过去的时代,很可能会是一个贫穷农家的女儿。但如果我有机会遇到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军队这样的组织,我会毫不犹豫地加入其中。跟随他们,我相信我的生活将变得有意义。

工农红军奔赴大半个中国,怀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传播着中国共产党人改天换地的革命理想。长征唤醒了中国千百万民众,给予了他们前所未有的向往和希望。工农红军在中国国土上的穿越,让社会底层的民众第一次了解到共产党人所领导的革命和工农红军所进行的征战可以改变世间的一切不公。无数百姓纷纷跟随工农红军的队伍,他们深信这条道路的尽头,就是劳苦大众千百年来所梦想的中国。长征是工农红军踏上通向一个崭新中国的征程。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故事深深地告诉着我们,无论面对多么艰难险阻的困境,只要我们怀揣着崇高的理想和坚韧的战斗精神,就能够迈过每一道雄关,越过每一片漫漫长路。

长征的历程是一次艰苦卓越的征程,它不仅是一次战略转移,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在长征的过程中,中国工农红军面对着严峻的自然环境和敌人的围追堵截,但他们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毫不退缩地向前迈进。正是这种顽强的战斗精神,让他们能够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长征的精神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永不停歇的力量。它告诉我们,无论我们面对怎样的挑战和困境,只要我们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因此,我们要将长征的精神传承下去,让每一个人都能够从中汲取力量和勇气。无论是在个人的奋斗中,还是在国家的建设中,我们都要时刻保持着崇高的理想和顽强的战斗精神,永不停歇地向前迈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74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