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政治?

政治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政治?

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它涉及到人们的信仰、价值观、思想观念等方面,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具有重要的影响。本书旨在探讨意识形态的起源和影响,从历史、哲学、社会学等多个角度对意识形态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本书首先介绍了意识形态的概念和基本特征,阐述了意识形态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接着,本书从古代到现代,对意识形态的演变和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探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本书还对不同意识形态的思想家和理论家进行了介绍和评析,分析了他们的思想观念和对社会的影响。同时,本书还探讨了意识形态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分析了意识形态对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意识形态的视角,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作者 | 刘苏里

意识形态及其起源

根据本书作者的观点,政治意识形态是一种针对人民大众的简明陈述,具有唯物主义和鼓动性,并常常急于表达的特点。这种现象是我们这个时代独一无二的,因为它是对一系列独特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响应。作者简洁明了地定义了政治意识形态,并解释了它的起源。

这是我们开始阅读本书的方式。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作者对政治意识形态起源的解释。

据作者所述,19世纪初,法国人特拉西首次提出了“意识形态”一词。他认为,思想的产生源于物质的刺激,因此理念的形成是一种物理过程。意识形态是对理念形成过程的研究,也可以称之为“理念的科学”。特拉西试图将他从“理念的科学”所得的知识应用于整个社会,以改善人类的生活。因此,意识形态自始便与政治密切相关,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

政治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政治?

1845年至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在批判特拉西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意识形态并非“理念的科学”,而是一种完全主观的虚构,是特定群体(可能是社会中的统治阶级)用来自我辩护的工具。特拉西和马恩的观点都存在问题,特拉西过于强调人类理性的无限性,而马恩则过于强调意识形态的主观性。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启蒙运动的核心是人类解放,这源于人们对神的叛逃。这一行动的背后,是神意代言者的堕落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苦难。当人们发现神并不能拯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际,他们只能自力更生,奋起反抗。启蒙运动、教育改革、科学技术、贸易,以及后来的宪政和工业革命,这些事件几乎无缝地连接在一起,将人类从乡村推向城市。人类起初欣喜若狂,但随后惊恐万状。他们发现,在一个拥挤的世界里,人们日益孤独,与邻居分享同一街区的同时,彼此心理上反而变得疏离。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了,但却失去了对彼此的关心。他们的生活福祉必须依赖于他们不相识的人。人们还发现,工业化带来了另一种形式的奴隶制,使用者与被使用者、有产者和无产者之间的鸿沟也逐渐扩大。科学每解决一个问题,就会制造出新的难题。我们还在对现在和过去的认识中摸索不清之际,就已经被抛进了未来。这些现象给了哲学、理论和思想家充分的空间,他们必须对这些现象及其后果进行解释。其中一些用来提供合理化的理论,就变成了政治意识形态。

如果我们按照作者的定义,将意识形态视为与政治有关的概念,那么作者关于意识形态起源的解释就显得非常精彩。现在让我们重新审视作者对意识形态概念的解析,并回到它的起源问题上。

在过去的时代,哲学信仰是意识形态的基础,但是现在,意识形态已经成为哲学信仰的替代品。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快节奏、多变化,人们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效率,不再像以前那样依赖神灵或形而上的命题来解释事物。政府也不再是精英阶层的专属领域,而是为全体人民服务的机构。哲学体系也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属领域,而是为广大人民所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因此,现代意识形态和哲学信仰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效率,而后者则更加注重思辨和理论。

哲学通常被认为是深奥的,它试图深入探究生命的本质,超越表面现象。相比之下,意识形态则被认为是简单和浅薄的,它通常用简单的语言来解释世界,不涉及复杂的因果关系。

哲学可以被视为整个社会的行动指南,但它也可以是单个个体所信奉的信条。哲学不需要依赖于庞大的群众来证明其价值。相反,意识形态则需要广大的人群来支持和传播。

哲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发人们的自省和思考,而意识形态则旨在解释世界,并要求人们采取明确的行动来改善他们的生活。意识形态通常将某个社会群体的福祉与该群体所处的世界相提并论,它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而不是创造更好的个体。虽然它也可能要求人们改变自己,但这只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世界的改变。因此,哲学和意识形态在目的和方法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作者即将揭示意识形态的完整解释。首先,意识形态是一个政治术语,其主要涵盖对现状的看法和对未来的憧憬。其次,它是行动导向的,提供了达成目标所必须实行的明确步骤。此外,意识形态是群众取向的,因此通常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以满足人们对通过积极行动改善生活的渴望。总之,意识形态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但它的核心是政治、行动和群众。

作者对意识形态的定义相对宽泛且中性,而沃特金斯则认为意识形态源于理性主义传统,几乎全部来自政治极端主义。意识形态总是反对现状,主张对现有秩序进行剧烈变革,因此它们通常是好战的、革命的、暴力的。大多数意识形态都以简单的语言表达,其目标都是乌托邦式的,并且通常对人类找到成功和幸福的潜能表现出极大的信心。全书的关键在于第一章。

在第一章中,作者提到了意识形态的概念及其起源。意识形态是指一种关于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价值观、信仰、理论等的系统化表达和传播。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和宗教思想,但在现代社会中,意识形态更多地与政治和意识形态斗争相关。

除了作者提到的起源,我认为意识形态的形成还与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密切相关。在一个社会中,不同的群体和阶层有着不同的利益和需求,这些利益和需求会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信仰,从而形成不同的意识形态。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有着不同的利益和需求,因此他们的意识形态也不同。

此外,文化和历史也会影响意识形态的形成。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经验会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信仰,从而形成不同的意识形态。例如,在中国,儒家思想和共产主义思想对于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信仰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也反映在了中国的意识形态上。

因此,意识形态的起源和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与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密切相关。了解意识形态的起源和形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的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和冲突,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和历史的发展。

“意识形态”这个概念是从外来引进的,与中国古代的“道统”相似。作者认为这个概念是工业革命的产物,这在历史条件方面大体正确。如果没有人民从“初民”状态分离出来,就不会有蛊惑家,而现实社会是意识形态的温床,是人们追求理想的场所。但这并不意味着初民社会不存在“意识形态”。在古希腊柏拉图时代,就有“高贵的谎言”之说。然而,古希腊城邦广场上的民主制度源自人们的“物质”生活,维系这一制度运转需要公民的普遍共识,这种共识就是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意识形态”。这种共识是“普遍”的,因为它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并尊为彼此间和谐相处的原则。需要明确的是,初民政治共同体的共同生活在先,而“意识形态”在后,它是初民之间经过无数次博弈,对一种普遍认同的生活状态的呵护意识。它不是“谎言”。孔子鉴于三代,特别是周朝礼崩乐坏的局面,提出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的主张,是对恢复中国初民社会生活原则的呼号。按照赵汀阳的解释,“天下”这个“政治产品”——我称之为“政治设施”——先于“天下”观念而存在,它是被现实治理的艰难处境逼出来的,一旦这个产品被打造出来并运行有效,随之产生天下观——有关维系天下制度的意识形态——仁与德(得)。孔子考虑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混战(“无义战”)可能产生的结果——仁义者不可能胜出,武力胜出者,怎么能实施仁政?!“仁”是什么?就是大家和谐同行。否则,就是成王败寇。

在古代社会,人们普遍接受的共处准则被称为“意识形态”,并非由统治阶级所创立的理论和说教。这种准则源于人们的现实生活,被广泛认同和遵循。即使在“人民”概念出现之前,像西周和古希腊时代所创立的“意识形态”,虽然在后来的时代中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扭曲,但其精神和气质仍未被完全破坏。

在现代西欧城市中,人们被自由和工业化进程所吸引,离开了熟悉的家乡,加入了由陌生人组成的社会。虽然这里有许多行业团体、俱乐部、工厂和同乡会,但与熟人社会不同,这里的人们是原子化的个体,彼此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生活状态类似于丛林。然而,他们面临的问题和引起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于是,人们开始崇拜人间神,这些人既是行动者,也是哲学家,他们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人们宣告,他们的生活状态可以改变。不同处境的人们被不同类型的人间神所吸引,政党也因此产生。政党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他们的领袖被选出来,以对抗人间神。这些人间神的呼声成为了意识形态的核心。

不同的利益群体会持有不同类型的意识形态。在多次博弈后,大多数人能够达成共识的意识形态,就具有了普遍价值,这样的社会被称为成熟社会——在宪政这个新的平台上,它们回归了初民生活状态。反之,它们只能是权力占先者的统治理念,高贵的谎言演变成公开的谎言。成熟社会并不常见,而人间却常有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它们各怀鬼胎,从极强到极暗,形态各异。本书第二至第十二章讲述的就是这些现代“意识形态”故事,它们在光谱上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色彩。

——END——

本文的来源是来自于美国学者利昂·P·巴拉达特所著的《意识形态起源和影响》,由张惠芝和张露璐翻译。本文旨在探讨意识形态的起源和影响,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在本文中,作者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和见解,希望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64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