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是散文嘛(写散文是什么意思)

文/姜晓(贵州)

随笔是散文嘛(写散文是什么意思)

俗话说“婚姻是人生的大事”,婚姻不仅对个人有着重大意义,婚姻形成的家庭更是组成社会的细胞,而婚俗文化也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婚俗文化都是传统文化的精华。
在我的记忆中,乡村的许多婚俗是传统文化的糟粕,呈现出光怪陆离的怪象,打上乡村贫穷愚昧无知的烙印。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结婚要经过六个阶段,即“六礼”。
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彩,也就是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
问名,是男方托付媒人到女方家问名字合八字;
纳吉,就是男方把占卜的结果告诉女方,送雁或送金银首饰作为礼物,下定聘。
纳征,即男方向女方家送聘礼,又称纳成,纳币;
请期,俗称“选日子”,男方选定婚期后,准备好礼物到女方家中,请求女方家庭的同意,同意后回去复命。
亲迎,就是迎娶新娘。
六礼起于周代,后世基本沿用,虽然因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是按说亲、定亲、迎亲和成亲几个步骤进行。
礼金的多少和礼物的质量和数量没有具体的规定。
然而,在我们居住的乡村,因地处边远、偏僻,人们思想落后,演绎出千奇百怪的另类婚俗。
娃娃亲曾经作为乡村婚姻陋习的一大风景线。
小时候,老家的村庄地处山高路陡、交通闭塞的高海拔的深山冷箐之中,加之村庄里十有八九是我们本家,传统习惯中同姓不开亲。
外面的姑娘不愿委屈自己嫁到高寒山区来。
山寨里几乎家家户户的父母从小就给儿子以娃娃亲的形式订下一个未婚媳妇,有的甚至沿袭指腹为婚的陋习。
有一户本姓人家,世世代代勤劳憨厚,瞧见一韩姓人家年仅七八岁的三姑娘还算有几分姿色长相,于是就请媒人去提亲,对方家看见他们一家诚实勤劳,殷实富有,劳动力强,父母就轻易地答应下来。
以后,这门婚事经历了漫长的十二年,经过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老家分别叫做提三回人亲、吃欢喜酒、道喜、送日子几道程序),每一道程序男方家的人都要打发(赠送)女方的钱,礼物要象模像样女方家才有脸面。
这些要求男方家都照单全收。
另外,十二年的时间男方家在每逢农忙季节都必须帮助七八天的活路,成了不请自来免费的“临时工”。
林林总总花费五千多元,大概相当于时下三、四十万元。
但是男方家也不在乎,只要能够娶到媳妇,气力做了气力在。
然而,最终的结果并不心想事成,他们家的未婚媳妇因为得了彩礼,整天打扮得花枝招展,去和外村的一个浪荡子私下里谈情说爱,打得火热。
而老实巴交的本家小伙子却蒙在鼓里,终于在迎亲的唢呐吹响的头天晚上,与那个情人私奔了,说亲的那家竹篮打水一场空,酿成悲剧,尽管后来经法庭判决韩姓人家退回了彩礼钱,但两家关系几十年了依旧疙疙瘩瘩。
女方家对各种礼金和礼物狮子大开口是另一道风景线。
在乡村的婚事中,仿佛生儿子的人家要低人一等,有时为娶一个媳妇,被对方家索要的高价彩礼逼得走投无路。
三十年前,老家一吴姓人家有六个儿子,父母要给每个儿子收亲接配,实在是意见不可小觑的事情。
真可谓“说媳妇难,难于上青天”。
他们家的三公子找媳妇时就遭到女方家百般刁难。
对方家在提亲、吃欢喜酒、道喜三个环节索要金钱和彩礼达到三千多元,还提出要等姑娘的大姐出嫁了之后才答应吴姓人家三公子请期迎亲。
中间的几年每年必须去女方家拜年,但凡直系亲戚每家礼品必须是腊肉两块和素礼搭配。
可怜吴姓父母一年到头幸幸苦苦杀了一头年猪,全部用于送到未婚媳妇家拜年,对方父母还不满意。
年轻小伙子长发不堪忍受女方家的勒索和刁难,一气之下远走云南参军去了,让对方家既不好索要钱财,又不敢另嫁他人,因为嫁了他人就是破坏军婚
父母循规蹈矩又是一道风景线。
十多年,年幼失怙的大舅子谈了一门亲事,对方是一个边远乡村的姑娘,双方一见钟情两情相悦,他们两人相恋两年后情深深意绵绵。
婚姻的程序进行到纳彩环节,但当时我岳母年迈,小舅子年幼无劳动能力,家庭经济拮据,养家糊口的担子压在大舅子一个人的双肩上,他外出打工的所有积蓄修了房子之后剩余的两万元钱全部花在这门亲事上,对方家仍然坚持要求走完所有程序才答应他们结婚。
无奈之下他们小两口商量外出打工,共同挣足结婚的钱之后在回家举行婚礼,这本来是一件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由于女方父母封建思想严重,不允许姑娘和准女婿裹挟在一起打工。
他们双方去向女方父母说明理由并苦苦哀求几次未得到允许。
于是,小两口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不辞而别,远走浙江打工并同居在一起过日子。
他们这一走不要紧,却给我这个当大姐夫的惹来了不少麻烦。
女方父母固执地认为太丢脸,三番五次地去乡政府、派出所、法院控告我,固执地认为是我支持大舅子带着他们的女儿私奔的,还无知地提出要执法部门惩罚我。
在执法部门的同志耐心细致的劝说和对他们讲述法律的规定后,告诉他们:
婚姻是当事人双方的事,与局外人无关,他们才结束了对我长达半年之久的纠缠。
如今,尽管大舅子一家婚姻幸福美满家庭和谐,他们的岳父岳母与我和好如初,但我还是心有余悸,还是觉得婚姻习俗的改革道路任重道远十分漫长,离乡风文明距离十分遥远。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打工潮如滚滚波滔汹涌澎湃,一拨又一拨的乡村后生们不再窝在山村里从事农耕,纷纷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各地“淘金”去了,古老的婚俗不再成为束缚他们婚姻的枷锁,他们在外地自由恋爱结婚生子,把一个个漂亮的外地姑娘带回老家温存,扮靓了曾经落后的村庄,刷新了时代的色彩,让落后的乡村熠熠生辉。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4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