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五力”推动城市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工作报告

党建引领“五力”推动城市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工作报告
    A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关键在加强党的领导。近年来,**省**市围绕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紧扣城市转型发展新形势,坚持党建领航,实施“五力提升行动”,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全面提升。
    一、激活“红色引擎”提升党委统筹力
    **市紧扣市、区县、街道、社区四级党组织职责定位,拧紧“四级联动”链条,推动分级扛主责、抓主业,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齐抓共管的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体系。
    (一)坚持高位部署推动。推动市、区县全部建立由党委书记担任召集人的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定期召开会议,高位研究重大政策、部署重大工作、督办重大任务。市委印发《关于实施“红色领航”工程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意见》,配套制定网格党建、红色物业、两新组织党建、经费管理使用4个指导意见,形成城市基层党建“1+4”制度体系。全面推行“书记直通车”制度,每年组织街道社区党组织提报城市基层党建难点问题,反映集中的由市、区县党委书记牵头研究解决;对涉及动体制、动权力、动资金、动利益的难点问题,列为“书记突破项目”重点攻坚突破。
    (二)深化街道赋权增能。聚焦基层反映比较强烈的应急管理、生态环境和综合执法等重点问题,系统梳理区县、街道共同承担且层级职责不清事项,形成了涵盖18个重点领域、115项具体事项的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清单,推动街道回归主业,集中精力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抓实赋予街道的“五项权力”,将区县直部门派驻机构的经费、人员管理等全部下放到街道,让街道既“管住人”又“管住事”。落实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统筹市县两级编制616个下沉街道,做实街道综合执法办公室,建立“一口受理、分类处理、限时办结”工作机制,推进执法力量常态化进网格、进小区;完善基层考核评价制度,加大“下考上”权重,街道党(工)委对部门的考核评价占部门绩效权重的30%以上,真正使基层掌握工作主动权,实现“条条围着块块转、一针撬动千条线”。
    (三)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印发《关于构建党建引领、多元协同基层治理体系的若干措施》,整合组织、政法、编办、公安、司法、民政、人社、住建等34个部门力量,明确职责分工、具体要求,推动城市基层治理资源有效衔接、形成合力。依托市委城乡基层治理工作委员会,设立社区党建和社区治理、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红色物业、网格治理、为民服务、智慧村居建设6个专项工作组,由分管市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单位牵头负责,实行任务清单管理,年底集中述职,结果纳入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建立健全定期调度、专项督查、集中通报、跟踪问效等全过程管控落实机制,常态化开展“四不两直”实地调研,将落实情况作为各级各部门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及时约谈提醒。
    二、筑牢“红色联盟”提升资源聚合力
    **市着眼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广泛凝聚驻区单位、下沉干部、“双报到”单位、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等各方资源力量,推动形成城市基层治理“大合唱”。
    (一)建立区域化党建联盟。打破传统条块分隔、封闭运行的党建模式,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31个街道、293个社区共选配兼职委员1540余名。建设“区域化党建联盟”,将没有担任兼职委员的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全部吸收为成员,建立党建联盟276个,覆盖驻地单位6800余个,实现了串点成线、连线成面、资源整合、效果放大。细化明确党建联盟组织联动、党员联管、党建联抓、活动联办、资源联用、服务联做6项共建责任,定期组织召开工作联席会议,大事共议、要事共决、实事共办、急事共商,社区党组织与联盟单位每半年至少确定1项“共建契约”,目前已对接实施“四点半课堂”“长者食堂”等共建项目3000余个,推动共驻共建由“感情化”维系变为“责任化”分担、“项目化”推进。
    (二)推动在职党员干部下沉社区。持续深化“双报到”为民服务,组织1119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与293个社区结对共建,优化调整88个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双报到”社区,平衡报到单位人员力量。推动4.4万余名在职党员干部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备案、亮明身份,平时参加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治理,紧急情况下就地转化为社区应急工作力量,下沉报到表现情况作为干部年度考核、评先树优、提拔使用的重要参考。按照30%的比例倒排治理任务重、治理难度大的城市社区,择优选派98名市县机关干部到社区担任第一书记,帮助社区强党建、强治理、强服务。以创建“红色星期六”品牌为抓手,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1300余支党员志愿骨干服务队,利用周六、周日等休息时间开展“暖民心”志愿服务,主动认领“微项目”3100余个、“微心愿”5000余个,推动为民服务精准投放、治理精准落地。
(三)引导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研究制定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的“实施意见”,实施以“筑基强新、覆盖纳新、关爱暖新、治理有新、培树润新”为内容的“五新行动”,开展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友好型社区创建,明确划定网约车停车位、开放错时餐厅、提供小区导航图等10项工作标准,推动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措施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39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