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主题材料汇编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主题材料汇编
(5篇)

目录
1.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的指向及实施路径 2
2.xx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7
3.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2
4.新时代高校美育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16
5.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发展路径 21

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的指向及实施路径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特定的形式内容与目标指向。随着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到来,现代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劳动教育引申为提高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更多强调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主动做事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当下的信息技术时代,数字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运行环境,虚拟技术不断重构着人的存在方式,学校劳动教育面对信息技术的扩展和渗透,将担负起建构人类社会生活意义、克服虚无主义挑战、传承人类文明、维护人的尊严和生命立场的使命。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再是形式简单的体力付出和动手教育,而应体现更高层次和意义上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在活动场域中提升具身认知,倡导“做中学”,建构有意义的学习,促进学生经验与理性相统一的整体性学习,更应发展为学生对自身存在方式的理解和面向人文主义价值情感的教育。现阶段,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要立足学校实际、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生活实际,在更高层次和意义上,理解并把握劳动教育的实质和指向,并基于学生身心特点,以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实践性知识为主线创设劳动情境。
学校劳动教育的指向
面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劳动教育指向。与学科教育教学相比,劳动教育在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这是因为劳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是生命展开的基本形态,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远离劳动的教育是空洞的,倡导“做中学”、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教育理念,则赋予劳动教育新的意义。学生对于知识原理的理解与记忆必须在实践中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生活中也总是面临“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劳动教育因具有丰富的实践性,在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重获劳动教育意义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维护中华民族共同情感的劳动教育指向。勤劳勇敢、勇于实践、尊重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合作、交流而结成的休戚与共、情感升华的价值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应在劳动教育中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团队协作、相互帮助,在劳动情境中加深了解、增进友谊、升华情感,以学生情感的获得和满足为前提,创设丰富适宜的劳动教育场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劳动体验和劳动获得感。同时,以劳动教育维护情感教育,克服信息时代人与人之间特有的情感疏远和虚无主义,从而彰显劳动教育基于生命主体的存在感,维护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情感。
强调学生知识获得与能力提升的劳动教育指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劳动教育的具体形式与内容。学生旺盛的精力、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的想象力,要求劳动教育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卫生清洁和家务劳动。教育者要设计突出劳动教育沉浸式具身认知的活动场景,让学生身在其中感知劳动教育的挑战性,并在完成复杂劳动项目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具身认知和行动能力。
倡导知行合一健全人格培养的劳动教育指向。青年学生正值劳动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当下,远离劳动情境的城市生活和以知识增扩为主要内容的学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减损了劳动教育的价值作用。学生基于学科知识的学习,更多体现的是对抽象符号的学习,尽管较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却忽视了学生对感知和经验性知识的学习,从而导致远离知识运用场景、缺乏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现实窘境出现。理性的知识学习只有在行动中显现出来,方能成为真知。劳动教育应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学习品格,并以知行合一的劳动观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在课程教学中体现并实施劳动教育。各类学科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深化,是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学科课程所承载的知识内容,本身就来自人对主客观世界的不断探索,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持续改造,经抽象思维加工而形成的知识体系。以课程为载体实施劳动教育,无疑是学科知识原初发现情境的还原和再认识。将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劳动即人类实践活动对于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帮助学生重获劳动实践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意义,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取向。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实施并突出劳动教育。社会生活的高度智能化发展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使学生参与社会劳动和家务劳动的机会相对减少,为此,学校应积极实施并突出劳动教育。学校教育除学科课程教学外,还有丰富的各类育人活动和隐性课程,这些都是实施劳动教育良好的载体。通过这些校园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将劳动理解为行动、创造、实践和再学习的过程。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强劳动教育。学以致用是劳动教育尤其是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强调的宗旨。社会实践活动以其真实性、情境性特点,对学校劳动教育具有正向强化作用。学校组织设计的公益社会服务活动、科技活动等,都具有很高的劳动教育价值,在引导学生融入社会生活、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和公民意识、责任意识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也是道德教育、成人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应针对活动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和共处能力,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蕴含的劳动教育价值。
在家庭生活中深入实施劳动教育。父母对劳动教育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无疑会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发挥家庭生活中劳动教育的作用,首先,父母自身要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并以身作则,通过日常家务行为来影响孩子,同时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确立以整理自己生活内务为基本的劳动教育内容,辅之以示范、督促、评价等手段,教育孩子做好分内之事。其次,随着孩子家务劳动习惯的养成,把整理自己生活内务的劳动逐渐扩大到家庭共同生活劳动事务上,让孩子承担家庭共同生活中的劳动义务和责任,养成爱己及人、推己及人的处事态度。最后,借助家庭生活中的旅行活动,父母有意识地分配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事项,在活动中观察孩子的行动能力、做事态度以及承担劳动责任的意识,使孩子充分感受到信任和成长的快乐。总之,劳动教育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学生的知识学习及实践中,更体现在其所承载的生命、生活、生存的教育内涵上,特别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提升学生的理解和应变能力上。

xx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有助于高等院校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xx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鼓励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倡导系列创业实践并为此营造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促进了青年创业活动的发展。
提供政策、服务和资金支持
为了推动高校发展创新创业教育,xx在健全制度框架、完善服务体系、提供资金支持等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
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制度政策框架。为支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xx政府颁布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如19xx年颁布的《xx世纪xx年代xx高等教育的发展》绿皮书提出了政策要求,鼓励高校与工商业界加强联系、合作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技能。19xx年xx政府发布《高等教育——迎接新挑战》白皮书,启动重点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高等教育创业”计划,要求将创业教育纳入高校课程,并据此制定了《全国大学生创业教育黄皮书》等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文件。20xx年公布了“朝着创业型大学发展”的政策文件。20xx年发布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指导文件。20xx年发布“教学卓越框架”,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标准、学生创业成果检验标准等。20xx年,xx政府发布题为《工业战略:建设适应未来的xx》的白皮书,提出加强政府机构、企业和高校间合作,推动新技术与市场有效对接。xx政府还通过完善《公司法》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法律保障。xx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发布的《xx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南》明确了成立新公司、拓展现有公司业务或设立创新型机构等创新创业教育应用场景。
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支持体系。xx政府鼓励创新创业协会、科技园、企业孵化中心共同参与创新创业教育,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多样化的支持。xx创新创业教育者协会xx作为一个包括xxx多所高校和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以及其他具有明确创新创业教育职责的全国性组织,主要为制定相关政策服务,为高校教师提供教学法培训、创业教学经验分享和课题研究资助等。xx商业能源和工业战略部xx创建了“首席企业家顾问”职位,不断加大企业家对商学院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帮助。xx全国高校学生创业者协会xx则通过学生主导的创业社团、实践项目和活动,为年轻人提供提升创业技能和实现创业抱负的机会。xx毕业生职业咨询服务协会既能够为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人员提供培训、资源和交流机会,也能够为学生提供各类职业的相关信息和就业服务。
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资金支持。在xx,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大部分资金来自于政府,xx财政部、首相办公室以及科学、创新和技术部等政府部门不仅参与制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法规与政策,而且是创新创业教育项目的主要资金提供者。区域发展机构基金、科学挑战基金新创业奖学金、教与学优异中心基金以及大学自筹资金等也是xx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金的来源。此外,xx创新创业教育者协会设立有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基金和助学金,还与国家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合作举办国际创新教育者大会并评选和颁发相关奖项。xx政府允许高校通过提供发展债券的方式予以缺少资金的创新创业团队资金支持,设立了高等教育创新基金支持创新创业活动,并通过高等教育社区商务交流调查来对其进行监督和评价。
优化课程设置关注人才培养
为了拓展和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xx重视优化相关课程设置,并积极发动校内外力量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水平,培养相关人才。
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xx教育、儿童服务与技能标准办公室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技能,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角度建构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确定了大学阶段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标准。通过创新创业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提高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团队合作热情和解决疑难问题的技能。在其指导下,许多xx高校构建起总体包含“创业意识”“创业通识”“创业职业”三个层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有的高校还专门开设了针对社会组织创新问题的社会创业课程以及女性创业和少数族裔创业课程等特殊群体创业课程,以期提高特殊群体创业素质和能力,引导和鼓励他们参与创新创业。xx高校为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成效,往往会集中各种资源共同开发整体普及的创业教育方法,还将常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建设跨学科创业研究和教学中心,集聚创新创业教育专家、创业者和培训者等共同开发系统完整的创新创业课程和教育资源,支持科研成果转化和企业创办孵化。在此背景下,xx逐渐形成了高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网络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合作开发网络,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数量不断增加、课外创业活动类型日益丰富,高校师生与企业共同开发创业孵化器的情况也逐渐增多。
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完善评价标准。xx已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纳入高等教育学科分类编码系统。其20xx年x月发布的《国家创业教育标准》对学校创新创业活动数量以及学校如何管理、支持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发展等做出了详细规定,并为学校创新创业活动及相关规划、组织、服务和教学绩效等确定了评估标准。xx创新创业教育者协会多次组织召开国际创新创业教育者大会,为教师提供展示创新创业教研成果的平台和机会,还由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xx选择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表现突出的大学颁发“创业型大学年度奖”。xx高校鼓励教师开展项目式教学或投身创新创业活动。xx高等教育学会重视教师创新创业教学水平及创业能力的提高,通过“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框架”和相关师资培训项目帮助教师改善教学方法,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自20xx年起,为了更好地推广教学实践经验,xx还启动了国家创业教师奖,用以奖励从事创新创业相关教学活动的教师等人员。
校企合作培养创业人才。xx高校普遍比较重视与社区及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关系,会邀请企业人员为学生提供创业建议和帮助,设计出将企业文化、价值观与学校现有课程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项目,提高学生人际交往、市场调研、运营组织能力。xx大学的“创业与商业技能课程”有一半课程是由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转让处主管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承担。xx大学等要求授课教师为学生实习和员工借调创造机遇。xx学院的创新创业课程导师则需要帮助学生获得有效资源和专业知识,以便能够度过创业初期的艰难阶段并组建优质管理团队。
多年来,随着xx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拓展和完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学校数量不断增加,大多数公立高校能够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创业培训实践。xx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也有所提升。调查显示,有创业意愿的xx大学毕业生比例已经提升到xx%以上,过去xx年间自雇人数占xx劳动力总数的比例增长了xx%。此外,xx大学毕业生的自主择业能力和创新创业技能也得到了提升。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密集出台了多份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政策文件,逐步形成了职业教育的制度框架和实践蓝图。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求“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作为党的二十大后教育领域改革的首个重要文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党和国家对新时代职业教育规律的新探索,有利于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明确现代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20xx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2022年新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国家法律形式对职业教育的类型作出明确规定。这既是对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普通教育化”的一种转变,也是对职业教育体系的系统化重构。明确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
一方面,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础,贯穿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全过程,渗透于职业教育体系的全要素,体现出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类型差异。从培养目标来看,职业教育主要面向全社会的行业职业岗位,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从培养模式来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底色”,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最大优势。我们应当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着力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开放性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从保障体系来看,重点在于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实现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上下贯通、普职融通。另一方面,强调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旨在凸显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遵循不同的人才培养规律,彰显职业教育独特的社会功能定位。不同类型教育应该优势互补、交叉融通,从而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分类发展”与“协同创新”。
增强现代职业教育适应性
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而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首先应当是供需匹配的职业教育体系。当前,无论是职业教育的层级结构体系、专业结构体系,还是人才培养制度体系,都无法有效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动能转换的新需求。因此,需要不断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形成与人才市场需求相适应、与产业结构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结构及区域布局结构。
从职业教育供给侧而言,一是切实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人才培养制度创新,以提升职业学校关键能力为基础,不断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积极打造核心课程、优质教材、教师团队、实践项目,及时将生产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融入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体系。二是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面向新业态、新职业、新岗位开展职业技术技能培训,打造职业教育品牌。三是对标产业发展前沿,建设多功能的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创设产教深度融合新生态,提升校企合作育人质量。
从经济社会需求侧而言,行业企业应当积极主动融入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围绕区域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优先选择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升级改造和新设相关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36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