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延霜
丁香花开的季节到了。记忆中那些美丽的丁香树还在吗?每年初夏它们还会开出那样一树树蓬蓬勃勃云霞一般的花朵吗?
报考二十七中学的念头,就是在那年丁香花开的季节里萌发的。记得小时侯,每到暮春初夏时节,大姐每天便早早起床,叫起我和她一起到门前的草坪上去读书。在那些空气中弥漫着丁香花醉人香气的清晨,我常常出神地凝视着大姐专注读书的侧影,小小的心里感动地赞叹着:大姐是多么的美丽啊,学习又这样好,我什么时候也能象她一样呢?大姐从来没有发现我的心思,而我却悄悄地在那些芬芳馥郁的丁香花丛中下了决心:一定要考进大姐读书的中学,到时就可以天天和她一起去同一座校园里读书了,那多好呀!
升学考试轻松地过去了,我以当年沈阳市总分最高的成绩,如愿走进了二十七中学的校园。我被分到八十四班,是初一的最后一个班,大姐在高六十三班,二姐在高六十八班。那时我还不满13周岁,可是我却觉得自己长大了,成熟了许多,因为我和两个姐姐一样,已经是中学生了呀!那是1964年的初秋,我从此开始了自己的中学生活,也开始和两个姐姐一起踏上了动荡而难忘的生活之路。
我的两个姐姐一直是我生命中的骄傲。大姐因出生在滴水成冰的1月,所以父亲为她取名为冷冰,二姐生在飘雪的初冬,取名为雪飞,而我的名字颇为奇怪,为什麽冰霜的“霜”字前面要加上一个“延”呢?难道父亲还嫌腊月的严寒冷得不够,想让它再延长一些吗?对我的名字,多年来我始终猜不出它的含义,也怪,父亲在世的时候,竟从没想到去问问他。
我们家七个姐妹,冷冰、雪飞和我,妈妈称为“三个大的”,我下面的几个妹妹,被称为“四个小的”。虽在同一屋檐下,但小的时候,我们“三个大的”姐妹在一起的时候并不多,三岁的时候,分别被送进幼儿园,每周才回家一次,到了上学的年龄,两个姐姐到长春八一小学去读书,每学期才回一次家,而那时我还不懂事。等到我读书时,又随着父亲的工作调动辗转于沈阳和大连之间,只有寒暑假时姐妹们才得以团聚。真正与两个姐姐经常在一起,只是我们三姐妹一起在二十七中学读书的那几年。
那时候,我还是少不更事的年龄(其实两个姐姐也不大),小小的内心世界装满了对各种事物的好奇,更是十分崇拜我的两个姐姐。大姐冷冰总是那样严肃和稳重,象个小大人,在家里,她具有父母般的权威和慈爱之心,对妹妹们爱护有加,又严格要求,不仅督促我们的学习,而且每周列出卫生值日表,组织我们七个姐妹每天分别承担不同的卫生清扫任务,每天早晨上学前把家里清理得井井有条,每周还擦一次玻璃、劈一次木柴、洗一次衣服。她自己总是以身作则,所以姐妹们都很尊重她,服从她的管理。小时候,大姐是我心目中学习的榜样。而二姐雪飞则大大不同,她虽被我们大家称为“二姐”,但她生性活泼浪漫,聪明伶俐,不管做什么,总是快乐地哼着歌曲,还常常教我们唱歌,“洪湖水浪打浪……"“红岩上红梅开……"等歌曲都是她教会我唱的。据我观察,因为她排行老二,所以她尽力使自己象个姐姐的样子,而实际上,她许多地方都不象个姐姐,她会象喜鹊一样叽叽喳喳、眉飞色舞地大讲自己开心的事情,也会“霸占”我们都想坐的椅子,她也不大会“管”我们,所以,在我的眼里,她也只不过是个可爱的大孩子而已,谈不上什么姐姐的威严。只是,她热情洋溢的性格,对我总是有极大的感染力,我常常羡慕她银铃般的笑声和歌声,也常常悄悄地模仿她,所以,至今,我的姐妹中我和二姐的性格和长相都是最相似的两个。
刚进二十七中学,我就被自己选择的学校深深地吸引住了。入学不久,老师就带我们参观了校史及荣誉室,我深深地为我们这所创建于1953年已有十几年校龄的省市级重点中学而感到骄傲,更为她多年培养出的那些优秀的栋梁之材而深受激励,我立志要努力学习,成长为一名对祖国有用的人才,为母校再添光彩。
当时在家里,我们“三个大的”姐妹同住一室,每天晚上,我们三姐妹一起读书、写作业,上床后我们总是在黑暗中兴高采烈地说个不停,谈学校的见闻、老师和同学的趣事。二姐的话最多,记得爱好文学的她经常说起班级里教语文的李焕清老师如何博学多才又虚怀若谷,恰好李老师后来又成了教我们班的语文老师。我也会说起我们班主任范宗仁老师的亲切、第二个班主任周淑印老师的严厉、第三个班主任徐文义老师的活泼有趣。当时我们谈得最多的还是各自的理想,因冷冰雪飞都已上了高中,所以她们经常讨论将来考哪所大学。我们从小生在军营,对军队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所以爱好理科的大姐很想考哈军工,二姐呢,难啃的代数总让她头疼,她可不喜欢理科,她的理想是当个军队记者、作家,或考个军事外语学院,将来当个外交使节什么的,反正浪漫的她决心总是动摇不定的。而我呢,在经历了对侦察员、飞行员、建筑工程师、植物学家等等的多种向往之后,上初二时,终于下定了决心长大要考军医大,以一身庄严的国防绿和精湛的医术去报效祖国和人民。
无忧无虑的学习生活过得飞快。1966年初夏,正是在丁香花开的季节,文化大革命的浪潮突然席卷校园,平静的校园里乱成了一片,到处是大字报,到处是“造反歌”,学生们不上课了,教师们被剃了“鬼头”,强迫劳动。单纯的我似乎并不曾想过为什么会这样,只是突然放下心爱的书本心里感到有些失落。
记得有一天我回到家,从常坐在那里读书的丁香树上摘下了一支淡紫色的丁香花,心里悄悄地对它说:“小丁香啊,我再也不能陪你读书了,我要去经风雨,见世面了!”
那段时间是我和大姐接触最多的一段时间。我们一起在校园里接待外地来沈阳串联的红卫兵,一起去北京见毛主席,一起背着背包去串联,一起下工厂劳动……
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件事。一件是到北京见毛主席。在去北京大串联的路上,我和大姐、薛小明同学一起挤上了火车,没有座位,只好挤在车厢连接处,一天一夜没有开水喝,没地方上厕所,没法睡觉,饿了就用凉水和着妈妈为我们准备的炒面吃。大家努力地坚持着,大姐为了照顾别人自己竟然晕倒了!就这样,我们互相照顾,互相鼓励,终于到了北京,住在当时正在修地铁到处挖着又宽又深的大沟的木樨地。国庆节的早上我们三点钟就起床了,集合出发徒步赶往天安门 。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我们离城楼很远,翘首盼望着。当看见毛主席出现在城楼上,整个广场都沸腾了,我们激动地欢呼、跳跃,眼泪刷刷地流了出来!那幸福的感觉真是终身难忘!
第二件事是下工厂劳动。在1967年的1月,我和大姐、薛小明、谢勤以及几位高中的男同学一起到七二四工厂参加学工劳动。虽说上学期间每学期都下乡参加劳动,但下工厂劳动这还是第一回,心里说不出是自豪还是新鲜感,总之感觉特别好,甚至有些神圣的感觉。每天我们穿上工装,戴上工作帽,走上各自的岗位。大姐是车工,我和另一位女同学是做台钻工,要戴上胶皮手套,在油浇之下给一支支地雷撞针钻孔。听师傅说这些地雷是运往越南去打美国佬的,我们内心充满了庄严的责任感,每天力争多快好省地完成工作任务,下班后还要把工作台清理得一尘不染。车间的工人师傅们都很喜欢我们这些学生。
记得那年的春节,我们初三就回到了工厂,当天晚上几个同学把各自从家里带来的吃的东西凑在一起,大姐拿出从家里带来的饺子馅,我们一起动手擀皮包饺子吃。吃过晚饭,我们围坐在一起,由我朗读了几篇感人的文学作品。记得其中一篇是《唱〈国际歌〉时所想起的》,写的是一位抗战时期的爱国者、共产党员谷音,用《国际歌》和革命歌曲教育和引导一批年轻学生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革命先烈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不惜献出宝贵生命的感人故事使我们每个人都深深地被感动着,我边读边流着泪。至今我还记得那篇散文中的一段话:“敬爱的老师,白雪象征着您的圣洁,红梅象征着您的坚贞,魔鬼夺去了您青春的生命,却永远扼杀不了您嘹亮的歌声。您听,您教给我们的那些歌子,正唱在我们的心头,响在我们的心上……”
1968年,大姐参军去了北部边陲,我和二姐下乡到了辽宁省清原县。从这时起,我和二姐开始了较多的接触。记得我下乡之前的那段时间,父亲外出学习不在家,妈妈说:“你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我可做不了主,等你爸爸回来再说吧。”我不肯,我对妈妈说:“这是学校的要求,同学们都去,我也不能落下。”妈妈不同意,我就自己收拾了要带的衣服、被褥,打了个行李卷,装了一个小藤条箱子。第二天一大早,二姐用自行车载着我的行李去送我,我们姐妹俩顶着蒙蒙细雨徒步走到学校与下乡大军汇合。
那时候,上山下乡,与工农相结合,是党对我们的号召,我内心满怀豪情,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上山下乡之路。当年十二月,毛主席发表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讲话,我更加坚信自己的道路走对了,也更加自觉地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努力地锻炼,不断地成长。在此期间,大姐经常给我来信,还用她每月仅6元的津贴费买了许多邮票寄给我,让我常给家写信,以免父母惦念。大姐在信中讲述自己在部队生活的体验和收获,勉励我严格要求自己,不辜负父辈的期望,等等。大姐的信,成了我在农村艰苦环境中的精神食粮。
虽然我从小没吃过苦,到了农村很不适应,睡热炕鼻子常常出血,割高梁把手指割得露出了骨头,扛稻子摔得满头满身泥水,但我从不叫苦,总是主动拣重活干,耙水田、打田埂、育稻苗、赶马车,男社员干的活我都干过。最冷的一月,八个女同学只剩我和张忻两个与男同学一起坚持在青年点了,我们俩轮流做饭,因晚上挑到缸里的水早晨就把水缸冻裂了大口子不能装水了,每天早晨要三点半就起床到井边挑水。井沿上冻的冰溜滑,走上去滑下来要小心翼翼地走好几次才能勉强站住打出一桶水来,手都冻僵了。晚上,我就着煤油灯读毛选,从毛主席的教导中汲取精神力量,早晨起来鼻孔常常是黑的。
就这样,我以自己的表现赢得了社员的赞誉,每次评工分我都被评为一等,下乡的当年我挣的工分是全青年点最多的。第二年,我被抽调到公社文艺宣传队,每天翻山越岭走十几里山路到各大队巡回演出。宣传队结束后,我被公社调到宣传站当播音员。
下乡那段生活,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一段经历。虽然那时很苦,但我回顾自己的一生,始终深切地感到,如果没有那一段艰苦生活的磨炼,没有那一段与贫下中农朝夕相处的日子,我的人生道路不会象现在这样走得这样踏实、无畏,虽然经历了许多的坎坷磨难,但我始终挺直了脊梁,始终昂着头勇敢前行,始终有一颗与人民群众紧紧相连、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的心。
二姐下乡时与我不在一个公社,我去过她那里一次,与她一起住在一位大奶家。那位大奶非常慈祥,对二姐象对自己的亲孙女一样好,我觉得二姐真幸福。二姐那时也很能吃苦,脸蛋儿晒得黑黑的,皴裂了许多小口子。二姐对我可亲切了,她这时可真有个姐姐样了,处处照顾我,我觉得和她在一起有一种相依为命的感觉。
在公社当播音员时,一次我因患声带小结说不出话,公社领导让我回家治病。回到沈阳,恰好又是丁香花开的时候,我又来到曾留下许多儿时记忆的那些丁香树旁,看着那一簇簇淡紫色的丁香花儿,闻着那沁人心脾的幽香,我心中已没有了诗情画意,涌上心头的,竟是淡淡的一缕恋乡的感伤。
1969年底,我和二姐先后参了军。二姐被选送到军事外语学院学习俄语,毕业后成为一名部队的情报工作人员。我分到医院,却并没能圆儿时想当军医的梦想,被选到机关担任医院团工委书记,从事了多年的政治工作。
后来,我成了家,有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儿,部队分给我一套住房。真巧,我家的窗前也长着长长的一排丁香树。每到初夏的夜晚,我坐在窗前读书或写作,丁香花扑鼻的香气伴随着我常常到深夜。我们医院上下夜班路过我家的护士们总说:“咱们医院每天睡得最晚的人就是王延霜!”
在部队多年,我以自己的忠诚和勤奋忘我地工作和学习,在长期两地生活的情况下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自学考试的大专文凭,先后三次荣立三等功,1988年被授予中校军衔,1989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记得参军后第一次探家和大姐相聚,那时我们分别已经整整四年了。见面后,大姐以抑制不住的欣喜之情对我说:“几年不见,没想到你们都这么大了,你象个大人了,家里的几个妹妹也都长高得快让我认不出来了。”晚上躺在床上,我和大姐都打开了话匣子,争相述说自己在部队的生活和进步,也谈我们各自的感情经历。记得大姐当时勉励我说:“延霜,咱们是革命者的后代,一定要争气,咱俩比一比,看谁先入党。”我们谈啊谈啊,直到天将破晓,窗外露出黎明的微光。
那次姐妹间的交谈是我永生难忘的,一种发自心底的感动使我突然间意识到:我们之间已不仅仅是儿时的姐妹之情了,在纯真无瑕的同胞手足情之上又融进了一种全新的感情—-更加深厚浓烈的战友之情、军旅之情!这种感情上的升华使我感到了一种震撼的力量,也感到自己更加成熟了。
几个月后,我加入了党组织,大姐给我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信中写道:“延霜,你是咱们家七姐妹中第一个入党的,我为你感到骄傲,我要向你学习。”她还语重心长地嘱咐我要不断地锤炼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共产党员。
后来,我和二姐先后转业来到地方。我转业到厦门后,由于种种坎坷和难处,我又回到大连一段时间。在那段艰难无助的日子里,姐妹们都无私地帮助我,给了我巨大的安慰和支持。特别是二姐雪飞,她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我,使我把她的家当成了自己的家。我给大姐写信说:“二姐对我就象一个小妈妈。”
我重回厦门工作后,面临许多生活和经济上的困难,冷冰、雪飞两个姐姐多次给我经济上的帮助,使我得以从一个黑暗窄小的旧屋搬进了一个宽敞明亮的新居,没有她们的帮助我是绝不可能购置和装修这套美丽舒适的新房的。每到年节,我总会收到大姐寄来的钱,无论我怎样事先拒绝也无济于事。我觉得大姐就象我们的家长,虽然父母早已过世,但由于大姐的慈爱之心和凝聚力,使我们分散在国内外六个地方的七个姐妹、七个家庭忘记了时空阻隔,始终还象一个亲密的大家庭。
现在,我就坐在新居的书桌前,在明亮的灯光下写着上面这段文字,边写边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边写边深深地思念着我的姐妹们……
是的,我的两个姐姐确实是我生命中的骄傲。大姐冷冰当兵在“一年刮两次风,一次刮六个月”的北方科尔沁大草原,在艰苦的环境中她自学完成了大学学业,成为计算机维修的工程师。调到北京后,她又在新的岗位上取得了新的成绩,成为解放军总装备部档案馆的副研究馆员。结婚三十年来,她与姐夫一半时间是两地生活,她在出色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贤妻良母,家庭和睦幸福,儿子也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现在,她已人到中年,仍在勤奋地攻读古汉语、计算机和其他业务知识,以孜孜不倦的精神不停地攀登新的知识高峰。二姐转业到阜新后,矿务局在承建煤气工程中,为了安装从波兰引进的煤气设备急需波兰语翻译,她自告奋勇,经过三个月的刻苦自学,就走上了翻译的岗位,为顺利完成煤气工程的建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被传为佳话。后来,她还多次被波兰大使馆聘请去为波兰来中国考察和经商的考察团及民间团体担任翻译,2001年以来又被波兰波兹南大学聘为汉语言学及中国文学史教授,成为中波文化交流的使者。……
……
对姐姐的思念使我又想起了家乡的丁香花儿。如今我在遥远的南国,已多年没有见到儿时相伴的丁香花了,有时坐在窗前,看着窗外婆娑的紫荆花树影,我会托腮遐想:何时还能和姐姐们手牵着手穿行在丁香花丛中,一起走向学校,走向生活,走向未来?
我何尝不知道,青春只有一次,走过的路是不可能再回头了,唯一能够聊以自慰的,是我们姐妹都无愧今生,无愧于父母,无愧于母校,无愧于祖国!
几十年过去了,梦中曾多少次回到那个静静的大院子,徜徉在那些美丽的丁香花丛中。淡淡的紫丁香呵,那些小小的十字形花朵每朵都那样简单朴素,而她们却数朵相依,集结成一个个紧簇的花团,在阳光下、风雨中绽放着令人感动的美丽。丁香花淡雅、素洁,不娇弱,不媚俗,不张扬,却洋溢着浓郁的香气,沁人肺腑,令人回味无穷……
世界上有许多美好的事情让人留恋,而在我心中,最珍贵的,就是象这丁香花一样纯洁浓郁的姐妹之情,任世事变迁,时光流逝,却历久弥新,愈益深沉,馨香持久,暖人心怀。…… ……
假如人生真有轮回,我愿来生再生在这个家庭,再与亲爱的她们做姐妹。
——- 匆草于2003年6月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