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黑土保护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工作调研报告

加强黑土保护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工作调研报告
    党的XX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黑土保护利用是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健康的千秋伟业。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于2022年6月24日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把黑土视为“国宝”进行保护和利用,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有力举措。为发挥XX独特生态优势,XX省政府参事室黑土保护利用课题组采取实地踏查、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XX省黑土耕地保护利用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形成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XX省黑土地保护主要成效
    (一)黑土地保护政策资金大力支持。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XX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综合措施,坚持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着力提升2.579亿亩黑土耕地质量,取得较好成效。
    2020年以来,各级财政累计投入黑土地保护相关资金628.6亿元,年均增长11.2%。截至2022年,已筹措安排资金234.5亿元,较上一年度全年增加16亿元,增幅达到7.3%。全省黑土耕地质量等级平均为3.46等,比东北黑土区高0.13个等级;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6.2克/千克;秸秆翻埋还田或深松地块耕层厚度达到30厘米以上。
    (二)保护和利用黑土地资源有法可依。2022年,XX省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切实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的决定》《XX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XX省通过“决定+条例”的立法方式,进一步明确黑土地保护责任,加强监督管理。同时,采取“长牙齿”的措施,探索实行“田长制”,开展严厉打击盗采泥炭黑土行为百日专项整治行动、对违规占用耕地搞绿化行为开展专项整治,对“大棚房”问题开展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回头看”,多措并举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
    (三)黑土地保护利用综合技术措施见成效。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上,“十三五”期间综合治理面积2.1万平方公里,其中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20平方公里,治理侵蚀沟1388条,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9357万亩。因地制宜建立了以秸秆翻埋还田、秸秆粉碎还田和秸秆覆盖免耕还田为主的黑土保护“XX模式”。全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4%,化肥利用率达42%,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0.1%,有效提升了黑土耕地质量。
    二、XX省黑土地保护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XX省在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上,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还处在探索实践阶段。因长期高强度开发利用和不合理的耕作方式,黑土地退化问题仍然很严重。XX省黑土地质量呈渐进下降趋势,个别地区趋于稳定或回升,但总体仍处于退化发生、退化发展和退化危机阶段共存状态。
    (一)水土流失问题突出,耕地质量有待提升。近年来,国家虽然加大了投入力度,但从总量来看还很有限,与黑土保护利用实际需求差距较大。目前,XX省耕地质量下降表现在黑土层变薄、黑土肥力变瘦、黑土质地变硬等方面。不少黑土区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在变差,旱时板结僵硬,涝时粘朽,蓄水保墒供水供肥能力明显下降。
    (二)黑土地保护开发政策落地成效不够明显。目前,黑土地保护仍然依靠国家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等政策支持,缺乏主动的市场化行为驱动,内生动力、主体意识仍显不足。目前,实施的一些黑土地保护措施,多是国家和省里补贴的项目。现行制度行政措施多、市场调节少,未形成有效利益驱动,特别是对黑土耕地保护的差别化政策倾斜和约束力还不够。目前,“谁保护、谁吃亏”是影响和制约基层耕地保护的核心问题,导致重用地、轻养地,重化肥、轻有机肥,重产出、轻投入,甚至出现了盗采泥炭黑土等违法行为。
    (三)科技资源配置“重国家、轻地方”现象明显。多年来,国家持续加大对黑土地保护的资金支持力度。但是由于科研资金的使用指向性不够明确,造成了很多科研机构共同参与黑土保护利用研究,研究方向重叠现象较为普遍。不但科研力量无法形成合力和优势互补,科研经费在同一方向上也不断重复使用和浪费。由于长时间无法得到大项目和资金的支持,很多研究了数十年、耗费了几代人心血的研究项目不得不停止运行,造成了科研进程停滞、科研人才流失、科研传承终结,给黑土长期系统研究造成了难以估量和无法挽回的损失,极大降低了黑土地保护利用研究效率。
    (四)中低产田粮食潜能没有充分发挥。XX省中低产田分布面积大、范围广、类型多、潜力大。截至2021年,XX省建成高产稳产农田占耕地总面积的33.9%,但仍有近七成的耕地处于中低产田水平。中低产田形成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人为因素。即人们在开发利用土地过程中采取的农业措施与环境因素不协调,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退化、连作障碍、土壤次生盐渍化和沙化等,这类土壤由于种养失衡或管理不当造成土壤产能降低,可以通过合理轮作、培肥、保育、合理施肥等措施使低产问题得到改善。二是自然因素。白浆土、低湿地、盐碱土和瘠薄土壤等障碍土壤形成,这类土壤改良难度大,但改良后粮食增产潜力更大。其改良不能单纯依靠保育培肥,必须通过工程、机械改土、农艺等综合措施消除障碍因子,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标。
    三、XX省黑土地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一)组织多学科、多部门合作,针对黑土区域重大问题开展国际联合科技攻关
为了东北黑土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应多部门联合发力,因地制宜实行轮作等用地养地相结合的种植制度;因地制宜推广免(少)休耕、深松等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适宜的农业机械;因地制宜推广秸秆覆盖、粉碎深(翻)埋、过腹转化等还田方式等(《中华人民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33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