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党建评论汇编(28篇)

2023年党建评论汇编(28篇)
目录

1.做敢抓善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 3
2.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 7
3.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10
4.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人民观点) 14
5.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 18
6.做深做实 摸实吃透 26
7.对照“四面镜子” 涵养浩然正气 30
8.“三个务必”:共产党员要时刻牢记的座右铭 35
9.保持“自强不息”的奋斗姿态 40
10.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43
11.实事求是:党的制胜法宝 45
12.强化年轻干部纪律教育 48
13.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上谱写青春华章 51
14.向着共同美好的未来笃行不怠 56
15.用“心”投身开创性事业 59
16.坚持小道理服从大道理 62
17.在调查研究中破解难题 64
18.给“躺平式干部”深层心态画画像 67
19.在重大斗争中育选“良马” 70
20.涵养“革故鼎新”的精神气质 73
21.心上用功与事上磨炼 77
22.以历史主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80
23.政治机关首先必须政治过硬 84
24.奋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87
25.提升党的形象传播效能要把握五个向度 90
26.语言助力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建设 95
27.严把民主生活会“尺子” 99
28.读懂“两个答案”的内在一致性 101

做敢抓善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

    党的二十大报告郑重提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主席再次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要求“注重在严峻复杂斗争中考察识别干部,为敢于善于斗争、敢于担当作为、敢抓善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撑腰鼓劲,看准的就要大胆使用”。习主席这一重要讲话精神,不仅为各级党组织选人用人提供了根本遵循,也饱含着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勉励期望。每名党员干部都应当扪心自问,有没有敢抓善管不怕得罪人的那股劲头?
    敢抓善管不怕得罪人,集中体现的是一种做事敢担当善作为、讲党性讲原则的价值观和方法论。面对工作中的棘手问题、难啃的“硬骨头”,如果不敢抓、不善管,就会迟滞任务进度、贻误事业发展;面对身边的一些不正之风、不良现象,如果怕得罪人,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是对事业、对集体、对同志的不负责任,因为长期来看,倘若个人身上的小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就会演变成大问题,会对整个单位的风气建设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不可否认,在一些时候,由于党性原则弱化、担当精神不足等原因,不敢抓、不善管、怕得罪人的问题,还在一些干部身上不同程度存在。他们有的抓工作遇到困难绕道走、碰到矛盾“踢皮球”;有的待人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不敢“红脸”、不愿当“诤友”,而是习惯于“装糊涂”“和稀泥”,等等。诸如此类错误认识和行为,与我们党一贯对党员干部的要求格格不入,也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必须加以克服改正。奋进新征程,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面临的矛盾问题纷繁复杂,唯有拿出敢抓善管不怕得罪人的态度和行动,主动作为、迎难而上,敢于较真、敢于碰硬,才能战胜前进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做到敢抓善管不怕得罪人,坚强的党性是前提。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党员干部有坚强的党性,私心杂念自然就少了,就会在工作生活中自觉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就会时时处处站在组织需要、事业全局的高度想问题抓工作,就会主动同各种违反党性原则、危害党的肌体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然而,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增长而自然提升,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水涨船高。这需要我们一方面持之以恒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使对党忠诚、为党尽责的政治品格融入思想、化为自觉;另一方面,经常主动自我检视、自我剖析,及时清理思想上的“灰尘”“病菌”,始终保持共产党人“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无私无畏精神、敢于斗争品质,勇于做新时代的“劲草”和“真金”。
    做到敢抓善管不怕得罪人,担当的作风是关键。客观上讲,每名党员干部的工作岗位,都因其职责、使命而存在,要想履好职尽好责,就必须敢于直面矛盾、敢于担当作为,而在这一过程中,有时不可避免地会触及他人利益,甚至会得罪一些人,但只要是一心为党为公,只要是岗位职责所系,就应当果断去抓去干。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之初,面对一些公务人员不遵守法令的现象,边区高等法院院长谢觉哉在《解放日报》上撰文:“应罚的罚,应拘的拘。任何人的威胁,不屈;任何大头子的说情,不理。”正因为有像谢觉哉这样一批领导干部敢抓善管不怕得罪人,陕甘宁边区方能出现蒸蒸日上的形势,成为“全国最进步的地方”。在今天新的赶考之路上,同样需要我们“任其职,尽其责;在其位,谋其政”,在是非面前旗帜鲜明、原则至上,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动真碰硬。只有敢于担当、不怕得罪人的党员干部越来越多,干事创业的风气才会不断纯正,党的事业和军队建设才会顺利发展。
    做到敢抓善管不怕得罪人,科学的方法是保证。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干事成事的工作方法,才有充分的底气和自信抓管工作,才能避免盲目蛮干、简单生硬。掌握开展工作的科学方法,需要我们主动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方面,注重培养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善于运用科学工作方法,准确把握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等事物的内在联系,方能做到既敢抓敢管、更善作善成,既不怕得罪人、又善于以道理和事实说服人,在担事、干事、成事中,不负组织重托和官兵期待。

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

    “团结奋斗”是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一个主题词。***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并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作为铿锵结语。今年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必须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团结奋斗精神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奋斗精神的人民。中国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人民注重团结和睦,根据时代潮流和历史发展需要,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熔铸了“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大一统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了团结互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为中国自身发展和人类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共产党是最讲团结、最能奋斗的最先进政治力量。作为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优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百年来,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从革命时期“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到改革开放之初号召“团结一致向前看”,再到新时代强调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我们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带领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 
    新时代是更加需要团结、更加需要奋斗的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紧紧团结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尤其是新时代的十年,经过全党共同努力,党的团结统一达到了新的高度,全党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办成了“三件大事”,彪炳史册,影响世界……这一系列成就离不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积力所举无不胜,众智所为无不成。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前途,能团结奋斗的政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当前,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我们面临的内外环境更趋严峻复杂。我们党明确了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始终保持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团结的面越宽,团结的人越多,我们的事业就会越兴旺发达。
    ***总书记强调:“我们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还要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要求持续团结奋斗。我们要不断增强团结奋斗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依靠团结奋斗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这一鲜明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是对中国共产党民主探索的创新和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深化和完善,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力。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的社会主义民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追求民主、发展民主、实现民主的伟大创造,是党不断推进中国民主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的经验结晶,保障了人民广泛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的政治权力不是依据地位、财富、关系分配的,而是全体人民平等享有的。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国民经济命脉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人民当家作主具有坚实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人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享有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宗教信仰等自由。人民既广泛参与国家、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的管理,也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充分行使民主权利,每个人都有多重民主角色,都享有相应民主权利。总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的社会主义民主,能够保证民主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参与充分持续,民主实践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产生活。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社会主义民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能够真实、真正、真切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形成了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建了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全体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总书记指出:“如果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只有竞选时聆听天花乱坠的口号、竞选后就毫无发言权,只有拉票时受宠、选举后就被冷落,这样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搞“民主秀”,不搞民主形式主义,而是将民主制度和民主实践有机贯通起来,实实在在地惠及全体人民的权利和权益。总之,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完整的参与实践,使全过程人民民主真实具体地从价值理念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制度形态、治理机制和人民的生活方式。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总书记强调:“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要看人民有没有投票权,更要看人民有没有广泛参与权;要看人民在选举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口头许诺,更要看选举后这些承诺实现了多少;要看制度和法律规定了什么样的政治程序和政治规则,更要看这些制度和法律是不是真正得到了执行;要看权力运行规则和程序是否民主,更要看权力是否真正受到人民监督和制约。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管用有效的社会主义民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形态架构上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社会主义民主,能够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其次,从适用场域上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在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之中,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在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之中,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之中。最后,从实践效果上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相较于西方“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实”的民主制度具有显著的政治优越性。总之,新征程上,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

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人民观点)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

    一个村庄的变化,折射一个国家的前行足迹。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总书记来到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总书记十分关心灌溉和用水问题,老乡们告诉总书记,他们通过筑水坝、搞滴灌和精细化管理,有效解决了用水和灌溉问题。一个微小视角,映射着中国乡村的沧桑巨变,也彰显着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辩证统一:国家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顶层设计,各地因地制宜创造性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为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注入强劲动能。
    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总书记深刻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强调“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6组重大关系,既辩证统一又一脉相承,既着眼长远又脚踏实地,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是我们党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这其中,摆在首位的就是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顶层设计。中国式现代化是分阶段、分领域推进的。实现各阶段发展目标,落实各领域发展战略,同样需要进行顶层设计。今天,无论是实现“双碳”目标、走好绿色发展之路,还是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无论是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还是推动文化发展、建设文化强国,都涉及政府、企业、居民等多元主体,都呼唤城乡、地区、行业间协同配合,这就要进行顶层设计,做好系统谋划。进行顶层设计,需要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深入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使制定的规划和政策体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做到远近结合、上下贯通、内容协调。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决不能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回首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鼓励基层自发探索、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允许各地根据自身特色进行差异化、多元化尝试,是推进改革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进入新时代,“河长制”“湖长制”让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都得到珍惜保护,以小切口撬动生态文明建设大棋局;“商事制度改革”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激发了经营主体的活力潜力;上海自贸试验区敢为人先,大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事实证明,改革创新最大的活力蕴藏在基层和群众中间。新征程上,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具体实际开拓创新,特别是在前沿实践、未知领域,鼓励大胆探索、敢为人先,寻求有效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努力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
    更应看到,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我们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实现二者良性互动、有机结合。在加强顶层设计时,不能脱离基本国情和实践需要,立足基层实践的顶层设计,才能扎根中国大地、指导火热实践;在进行实践探索时,不能一叶障目、迷失方向,契合顶层设计的实践探索,才能更好形成合力、服务全局。既从全局着眼谋篇布局、做好制度设计,又从实践入手笃行不怠、进行大胆探索,真正做到在战略决策上坚持顶层设计、在战术选择上鼓励实践探索,才能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最大限度激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中国是一个超大规模国家,惟其规模巨大,更需整体层面的战略谋划;惟其国情复杂,更需具体落实的灵活创新。***总书记强调:“治理这样一个国家很不容易,必须登高望远,同时必须脚踏实地。”登高望远,以顶层设计定向把舵;脚踏实地,以实践探索踔厉奋发,我们就一定能沿着中国式现代化这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阔步前进,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

    生态文明建设是事关国家兴衰成败的大事。“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是***生态文明思想“十个坚持”的第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系统性、艰巨性可以进一步证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正确性。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的伟大实践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思想观念的领导。伟大实践需要伟大理论的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形成了***生态文明思想。正是坚持理论创新并且使得创新理论成为全党全国的广泛共识,“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纳入党章,生态文明写入宪法,从而使得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格局。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战略规划的领导。生态文明战略规划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开展了三个层面的规划:一是生态文明战略目标的规划。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时,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作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二是生态文明空间布局的规划。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这些规划或者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其中,或者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主要内容。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专项规划。中央和地方就主体功能区划分、生态红线划定、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节能减排、碳达峰碳中和等形成了一系列专项规划,形成了专项规划层面的协同效应。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重大工程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力量解难题。党领导着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重点实施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关乎国家生态安全区域的生态修复工程,进一步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坚持党对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领导。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我们以***经济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追求高质量发展,逐步走上了“绿色且经济”“循环且经济”“低碳且经济”的道路。没有党的坚强领导,经济发展方式就不可能从粗放式增长转向集约型发展、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领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2015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出台,把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作为重点;2015年下半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全部都是体制改革的内容;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我国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已经建立起来了。我国首创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生态补偿制度、河湖长制、林长制、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等一系列极富中国特色的制度,并且已经有效发挥作用。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领导。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明确指出,“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是我国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力度最大、制度体系最完整、制度绩效最显著的10年。2018年宪法修订,生态文明建设被赋予更高的法律地位。2014年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职责,完善了生态保护红线、污染物总量控制、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跨行政区域联合防治等环境保护基本制度,强化了企业污染防治责任,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还就政府、企业公开环境信息与公众参与、监督环境保护作出了系统规定,法律条文也从原来的47条增加到70条,增强了法律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被誉为史上最严的环境保护法。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制定了7部法律,修改了17部法律。另外,在生态文明领域的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也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度。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组织保障的领导。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必须有组织保障。一是党的领导体制设置。如2013年中央设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8年上升为“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地方各级党委也设置了相应的组织。由此决定了凡是涉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事项必须上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决策的机制。二是党对机构改革的领导。中央印发的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把涉及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职责,由原来分属七八个部门调整为一个部门。三是党对“三重一大”的领导。各级党委会议事规则明确规定,凡是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事项都要由党委会决策。这就从制度上保障了党的领导。四是党对干部和人才的领导。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持久性硬仗,我们建设了一支生态文明建设铁军。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的宝贵经验
    坚持系统观念、学会系统思维、运用系统方法。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方面,因此,必须把生态文明这一“子系统”纳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这一“大系统”之中;生态文明建设又是由生态文化、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等一系列“子系统”构成的,必须考虑生态文明这个“大系统”与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只有统筹兼顾,才能发挥系统整体效能的最大化。我们坚持“条”与“条”的统筹兼顾,做到工业化与绿色化、低碳化的统筹,做到治山和治水、治水和治林、治水和治田、治山和治林的统筹,做到生态文化、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的统筹,做到经济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的统筹。我们坚持“块”与“块”的统筹兼顾,做到山上山下、岸上水里、地表地下、流域上下游的统筹,做到陆海统筹、区域统筹、城乡统筹、整体和局部的统筹,在长江经济带和黄河生态带的统筹中做到抓关键带全面。我们坚持“条”与“块”的统筹,建立了“以块为主,以条促块”的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做到了“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分离。这些观念层面、思维层面、方法层面上的经验都是弥足珍贵的。
    守住生态文明建设定力,弘扬“接力棒”精神。生态文明建设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而是长期的接力战斗,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任接着一任干。浙江生态省建设,就是“接力棒”的传递。绿色浙江、生态浙江、美丽浙江、诗画浙江,这些表述一方面坚持绿色发展主线一脉相承,另一方面坚持生态文明内涵迭代升级。正因如此,浙江通过国家生态省建设试点验收,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三是“功成不必在我”。生态文明建设往往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因此,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崇高境界,又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战斗意志。
    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格局。“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要强调的是党的全面领导,并不是党包揽一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原则,政府要承担起作为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的责任;必须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让企业在用水权、排污权、用能权、用海权、碳排放权的市场化配置中发挥作用;必须实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让社会组织和公众承担起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环境监督的责任。
    加强考核评价制度建设,实现激励与约束并举。必须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奖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实施最严格的考核问责制度,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查处了一批破坏生态环境的重大典型案例、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督察和问责就是要通过激励和约束并举的奖惩机制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创造性张力。通过监督和问责,彰显的是共产党人严于律己、敢于碰硬的作风。生态文明建设中,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做深做实 摸实吃透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新时代青年需要掌握的本领很多,最根本的本领是理论素养,最重要的是接好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班。
    坚定信念——
    科学理论掌握的深度决定着青年政治领悟的高度、理想信仰的韧度、思维视野的广度。
    学原理、读原著是接触马克思主义的最佳方式,也是学习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最有效的方式。它不仅能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增加思想深度、训练思维方式,还能使青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崇高风范和人格力量的熏陶,从而实现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的升华。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卷帙浩繁、博大精深,初学者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在与青年学生交流阅读心得时,***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没有窍门,就是要反复读,用心读,要把马克思主义原著“厚的读薄,薄的读厚”。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体系庞大、逻辑严谨,要遵循科学的阅读顺序。比如,读《资本论》,就要从读《共产党宣言》入手。这样才能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一步步理解精神实质、掌握内涵精髓。
    同时,“还要把当年的历史熟悉一下,甚至是写那一段时间的名著也要看一下”,并重视原著前后的序、跋以及书页下面和书后附录的注释,还有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通信内容,等等。
    矢志踔厉奋发——
    对待科学的理论,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牢记“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新时代,要坚持把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深入体察个人的、民族的、国家的精神和命运结合起来,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观察时代、理解时代、把握时代,充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民族复兴的历史洪流中以马克思主义者的名义书写青春华章。
    心怀国之大者——
    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离开了祖国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赏都会陷入越走越窄的狭小天地。”
    党情国情是我们党制定决策路线的基本出发点。新时代青年只有“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才能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需要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把现实国情摸实吃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真正练就过硬本领。
    ***总书记与青年座谈时强调:“希望你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学点历史,多了解点国情,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锤炼本领,早日成才。”新时代青年参加调查研究,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
    要勇于面对问题、善于抓住问题、勤于思考问题,学会按照客观规律解决问题;要通过“有字之书”学好理论知识,利用“无字之书”增长实践经验,在学习与实践的循环互动中实现理论智慧和实践本领的同步增长,不断将知识更新“势能”转化为创新实践“动能”。
    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紧跟时代砥砺前行,担当责任奋发有为,是我国青年的光荣传统,也是我们党和人民对广大青年的殷切期望。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有系统、有重点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和形势政策,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对照“四面镜子” 涵养浩然正气

    ***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全体党员提出了明确的党性修养要求,强调“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涵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浩然正气,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体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体现党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勇气,体现党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状态。涵养浩然正气,是共产党人的永恒课题。***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声、先辈先进“四面镜子”,以补精神之“钙”、除“四风”之害、祛行为之垢、立为民之制。迈上新征程、奋进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以理论理想为基、以党章党纪为尺、以民心民声为本、以先辈先进为形,对照“四面镜子”,涵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对照理论理想,确立浩然正气的思想标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首先体现为坚定的理想信念。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是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是党强大战斗力的源泉。涵养浩然正气,要求共产党人的信念不因富贵而动摇、节操不因贫困而改变、意志不因威武而屈服。党员干部应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照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审视自己的思想、检点自己的行为。党员干部要全面贯通把握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及时跟进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在勤学善思中为涵养浩然正气保持理论上的清醒,真正让理想信念成为心中的灯塔,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将个人的追求和工作实践融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崇高追求中涵养浩然正气,保持对理想信念的坚定不移。
    对照党章党纪,确立浩然正气的规矩标准
    ***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加强自律、慎独慎微,经常对照党章检查自己的言行,加强党性修养,陶冶道德情操,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共产党人浩然正气的养成,一靠“慎独慎微”的内在约束,二靠“对照党章”的时刻检视。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党章作为党内根本大法,规定了党的性质和宗旨、路线和纲领、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党员义务和权利以及党的纪律等,是党员干部强化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的总章程,是党员干部“慎独慎微”的总依据;准则、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等党内法规,是对党内生活、党员行为和各项工作的具体规定,是党员干部检点言行的具体参照。因此,共产党人涵养浩然正气,要以党章为标准,遵守党纪党规,强化责任担当,加强严格自律,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大是大非上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在原则问题上保持定力、毫不动摇,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对照民心民声,确立浩然正气的权力使用标准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体现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真切情怀。共产党人没有自己的私利,始终将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领导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权力来自人民,并服务于人民;应该做到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党员干部要做到公权为民,就要“始终以百姓心为心”,满足群众根本利益,代表群众共同意志。一要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共产党人一定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慎用权、善用权、用好权。二要多为民办实事。党员干部必须正确处理个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必须时时处处“想人民之所想,解人民之所急”,时时处处对照民心民声,深入基层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9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