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市组织部长会议交流发言摘登汇编(21篇)

2023年全市组织部长会议交流发言摘登汇编(21篇)

目录

    1.“六项机制”引领到村任职大学生当好基层治理“六大员” 3
    2.“三维一体”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多措并举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7
    3.“四轮驱动”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11
    4.“一线四化”构建小区治理新格局 15
    5.“引育用留”全链条发力构筑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人才新高地 19
    6.厚植新时代国企党建优势 打造高质量发展动能引擎 23
    7.激发考核内驱力 助推经济高质量 26
    8.坚持“四位一体”破题攻坚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 30
    9.坚持党建引领 致力互促共赢 全方位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3
    10.坚持问题导向 精准靶向施策推动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提质增效 37
    11.精准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激发干部干事创业动力 41
    12.聚焦全链条精准发力全面激发干部担当作为新动能 45
    13.三严两融合 护航干部敢干善成 49
    14.深化“选育管用”四项举措 抓好抓实年轻干部队伍建设 53
    15.省委组织部在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上发言 57
    16.实施党建引领“三大工程”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60
    17.推行“四个一线”工作法打好年轻干部选育管用“组合拳” 64
    18.项目党建引领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68
    19.用好“三个抓手”深入开展模范机关创建 72
    20.优化驻村干部队伍?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76
    21.铸魂 筑基 聚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公司高质量发展 80

“六项机制”引领到村任职大学生当好基层治理“六大员”?
?
    “乡村振兴万人计划”是省委、市委推进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XX城区委高度重视,招聘252名大学生到村工作,聚焦精细管理,强化制度引领,夯实履职根基,激发整体活力,造就一支基层治理骨干力量,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了人才基础。
    一、定期培训引领当好政策宣讲员。依托区乡村三级培训体系,按照“区级每年2次、乡级每季1次、村级每月1次”的要求,围绕党性教育、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方面进行经常性集中培训,通过推行“现场测+写心得+到村讲”培训模式,确保到村任职大学生认真对待、掌握本领、提升素质,直接化身为基层群众身边“小喇叭”,为基层群众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决策部署精神。2022年以来,到村任职大学生组织开展各类宣讲170余场,受教育群众达1.6万多人次,特别是今年2月份以来,其中的党员牵头组成28支宣讲小分队,深入基层开展“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30余场,有效推动党的政策精神在基层群众心中扎根。
    二、跟班轮岗带动当好村级报账员。按照“乡镇锻炼学本领、到村任职促规范、推动工作提质效”思路,推行跟班学习和轮岗交流制,安排新招录到村任职大学生先在乡镇“5办1站2中心”轮岗学习培养锻炼半年,由乡镇分管领导带领参与组织建设、禁燃禁放、矛盾调解、疫情防控等工作,重点参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清化收”专项工作,帮助到村任职大学生多领域、系统性掌握基层工作业务技能和规范要求,快速成长为基层工作“多面手”。2021年招聘的79名大学生已全部进驻各乡镇重点任务村、软弱涣散村和信访矛盾村,帮助规范健全村务、财务台账,督促村“两委”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协助村“两委”规范召开相关会议170余场,有效加强了村级资产管理和监督。
    三、结对帮带促进当好村干助理员。为确保到村任职大学生能够尽快适应环境、融入工作,创新实施“1名班子成员+1名包村干部+1名两委主干”结对帮扶1名到村任职大学生的“3+1”导师帮带制。乡镇班子成员担任思想导师,负责掌握思想动态,做好心理疏导,解决实际困难;包村干部担任业务导师,负责帮助熟悉工作,理清思路,传授技能;两委主干担任实践导师,负责带领参与日常工作,帮助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同时,结合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信访维稳、党建实务等基层工作实际需要,组织农业农村局、司法局、信访局等10多个相关业务部门组建“答疑解惑团队”,到村任职大学生可随时咨询求助。2022年以来,到村任职大学生协助村“两委”完善村规民约50多个,协助组织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整治70余场次,协助化解矛盾纠纷10余起,乡村干部纷纷反映有了好帮手。
    四、例会研判引导当好信息维护员。结合智慧农村管理平台建设重点任务,安排到村任职大学生开展一线调查、提交调研报告、制定年度计划、每月总结复盘,并推行工作情况三级例会研判制,按照“区级每半年、乡级每季度、村级每月”至少1次要求召开例会,听取工作进展,分析研判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帮助到村任职大学生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发展规划。同时要求到村任职大学生把村级基本情况、人口结构、产业分布、创新典型、经验做法等各类信息进行梳理汇总,及时录入智慧农村信息管理平台,提高乡村治理信息化、数字化利用率,助力提升基层管理服务能力。
    五、包联服务推动当好兼职网格员。安排到村任职大学生担任村级基层治理兼职网格员,通过开展“进家门、听诉求、解难事”活动,深入群众和田间地头准确掌握网格内村民的困难问题、矛盾隐患、合理诉求等,及时梳理形成“网格民情台账”,并实行“五个一”包联服务工作机制,即由到村任职大学生包联一户群众、亮出一份承诺、制定一个计划、办好一件实事、记录一本台账,切实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到村任职大学生排查走访群众1.2万户、3.5万多人,帮助解决实际困难330多件,赢得了群众高度认可。
    六、考核评价激励当好先进示范员。制定《XX城区到村任职大学生管理实施细则(试行)》,配套建立考勤考核、谈心谈话、一人一档等管理制度,采取“村民代表直评、村级组织考评、乡镇党委比评”方式进行考核评定,对表现优秀、业绩突出的通报表扬,对工作一般的及时批评提醒。同时,工作情况实行“村月查、乡季查、区抽查”,结果作为年度考核和评先选优重要依据,进一步激发到村任职大学生干事创业热情。比如,滋润乡和利民镇到村任职大学生,结合富硒小米、高原夏菜等当地特色产业,探索电商销售特色农产品模式,有效帮助村企和群众拓宽收入渠道,成为基层工作示范标兵。
    

“三维一体”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多措并举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近年来,XX州师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落实党建重点任务,从夯实组织体系、凝聚优秀人才、建强干部队伍“三个维度”着手,团结全体师生力量,推动学校早日迈入全省一流高职高专院校行列。
    以夯实组织体系为核心,在固本强基上求突破。校党委把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与专业建设互促互进作为重点,积极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增强服务师生能力。制度建设有成效。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指示,省市重要会议精神作为党委会的“第一议题”专题学习,在政治立场、方向、原则、道路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建立系部党总支会议和系部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进一步推动学校制度建设。出台《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实施方案》,全面促进学校基层党建提质增效。阵地建设再升级。建设350平米的“党员党性修养教育、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学生思政实践教育”“三堂合一”的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推动理想信念教育更具吸引力、更接地气、更有实效。建设了3个党总支多功能活动场所,推动基层党建活动和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积极发挥党支部“前哨”“探头”作用,建立教师党员志愿服务室,设立“知心朋友”志愿服务岗13个,近3年发放就业指导手册6400余册,开展就业指导1万多人次、学生心理健康辅导570多人次。党员教育有提升。组建由优秀学生党员、专职思政课教师、优秀辅导员组成的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三团宣讲团”,让党员、教师、大学生从宣讲听众转变为宣讲者、引领者、实践者,迄今为止共开展宣讲47场、实现6500多名宣传对象全覆盖。打造支部党员教育品牌亮点,音乐系教师党支部推出“艺术党课”,以文艺的方式推动基层党建走深走实。
    以凝聚优秀人才为关键,在发挥作用上见实效。校党委施行人才兴校战略,把选用人才放在首要位置,激励各类人才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引进人才出实招。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和人才办,负责学校各类人才的引进、培育与聘用。加大校外知名专家、学者和杰出人才选聘力度,聘请中国联通山西省分公司副总经理吴彤先生为我校客座教授,为我校师生讲授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运用等专题,进一步拓展我校信息化建设与对外交流合作;聘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员荀渊教授为我校客座教授,进一步助推我校专业建设和师范专业认证工作。公开招聘硕士以上学历“三支队伍”人员15名,帮助青年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培养管理提质量。制定了人才培养管理制度,线上、线下培训骨干教师500多人次,推荐4名优秀教师到本科院校交流研学,极大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推动我校师生在全省近4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共夺得11个一等奖,居全省参赛院校前列。率先争取到全省第一批副教授、讲师职称的自主评审权,近3年来共评聘副教授48人、讲师62人,更加有利于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增强教职工凝聚力。以人为本解难题。为有效解决教职工上下班路程较远、安全隐患较大的问题,学校投资建设教职工周转宿舍,今年基本建成。在全省同类院校中率先实行奖励性绩效工资制度,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人才满意度和幸福感。
    以建强干部队伍为保障,在堪当重任上下功夫。校党委把建设高素质专业化队伍作为提升学校发展水平的重要任务,选育管用全链条发力,努力实现人岗相宜、人尽其才。大胆使用年轻干部。坚持干部队伍专业化、年轻化,注重在基层一线发现优秀年轻干部,不拘一格、破除论资排辈,近3年共提拔42名年轻科级干部,推动科级干部平均年龄下降了11岁,充分调动广大青年干部工作积极性。选优配强党建队伍。坚持“教师支部建在教研室”,建立9个教师党支部,选任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业绩突出的具有副教授职称或硕士以上学历的9位学术带头人担任教师党支部书记,实现基层党建与教育教学、学生成长成才互促共进,带动毕业生专升本稳定提升,3年来“专升本”选拔考试升学率、绝对数位居全省同类院校第一,2022年创历史新高,达线1047人、达线率高达75.05%,比历史纪录净增396人。全面提高干部能力。先后组织70余名科级以上干部到西柏坡干部培训基地、太行干部学院、右玉干部学院、华东师大、西南大学等开展党性教育和专业素养提升培训,打造新时代党建和业务双融合、双促进的中坚骨干力量,大力引领专业建设上台阶,语文教育和小学教育2个专业被列为省级高水平“重点专业”,学前教育和现代信息技术被列为省高水平重点实训基地。
    

“四轮驱动”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XX县县委聚焦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强化“党管人才、多元引才、导向育才、省校合作”四轮驱动,构建人才发展“引育留用”全链条机制。
    一、种好“梧桐树”,把人才政策落下来。健全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人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一是坚持党管人才强引领。建立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议才”制度,专题研究人才工作。全面压实党委(党组)书记抓人才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把人才工作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年度考核范畴,形成了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二是完善政策体系强支撑。围绕我县中心工作和人才需求,制定出台《应县关于加快建设人才强县创新高地 人才新政十五条》等一系列人才政策,为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开辟“绿色通道”,构建精准化、差异化的人才政策体系。三是提升服务水平强保障。加大对人才工作的资金投入,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300万元,用于人才资源开发和兑现政策奖励。在政务大厅设立人才服务专窗,为人才提供政策、工作、生活等点对点精准服务。探索人才驿站和人才公寓建设模式,与应县职业技术学校协商合作,设立“应县人才公寓”,进一步提升服务人才质量水平。
    二、广发“英雄帖”,把优秀人才引进来。立足发展实际需求,激活人才招引“源头活水”,人才队伍总量和质量全面提升。一是大规模招聘医疗卫生事业技术人才。分别制定应县公立医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2年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方案》,为全县医疗系统招录80名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公立医院和妇幼保健中心54名,疾控中心16名,乡镇卫生院10名。全职引进山西省人民医院张林虎、汪嵘、石晶、雷崐4名专家到应县人民医院任职,有效缓解了医疗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情况。二是大力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制定《应县公开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实施方案》,为县直事业单位引进42名硕士研究生,提升了我县人才队伍质量。三是全覆盖招聘到村(社区)工作大学生。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万人计划”,研究制定《应县2022年招聘大学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方案》,运用乡镇事业编招聘217名到村(社区)工作大学生,并大力推行“五制五有”加强到村工作大学生管理。四是广开渠道柔性引进人才。采取顾问指导、短期兼职、候鸟服务等形式,建立名师名医名家工作室、教授工作站等,实施“人才飞地”计划,多渠道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山西省眼科医院王晓刚博士到应县医疗集团挂职,柔性引进专家冯五金、刘仍海、安彦军定期到应县中医院坐诊。举办“塔乡英才”座谈会、“应商应才支持家乡发展”等活动,积极引导和鼓励应县籍优秀人才回流,带着项目、资金、技术反哺家乡。
    三、搭好“大舞台”,让人才培育强起来。搭建培育平台,建好“三支队伍”,让优秀人才在实践中磨炼成长。一是组建党校“兼职讲师”队伍。拓宽师资渠道,将各领域优秀人才纳入县乡党校兼职队伍,在党校专职讲师的基础上,通过“1名到村工作大学生+1名选调生+1名乡土讲师”方式联合组队,目前共聘用兼职讲师78名,培训党员干部4268名。二是组建阵地“讲解员”队伍。为推动年轻干部实现联享联育,建立红色阵地、调研基地“讲解员”队伍,共36名。组织讲解员于9月25日赴右玉参加为期一周的师资内训培训班,举办讲解员人才大赛,提素质、展风采。三是组建政策“宣传员”队伍。从各领域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组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通过入户走访、广场宣传、线上互动学等形式开展宣传,目前已开展42期,培养广大年轻干部练就本领。
    四、深耕“合作田”,让项目效能提起来。以建设“12大基地”为抓手,持续拓展深化省校合作,实现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融合发展。一是聚焦干部培训。与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共建“转型发展大讲堂”,邀请清华大学教授重点围绕应县文旅、陶瓷、农业等产业发展方面开展咨询服务、课题研讨以及专题讲座,通过线上线下已培训5期,不断提升全县干部能力和水平。二是深化合作项目。共签约省校合作项目34个,建设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5个、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1个、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7个、智库合作基地8个、技能服务人才基地1个、高校优质生源基地12个。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签订释迦塔研学实践基地合作项目已落地实施;与清华大学土木系地下工程研究所达成合作意向,在木塔纠偏、维护等方面展开合作;与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筹划开办陶瓷文创设计大赛;与中国农业大学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实现盐碱地水稻产业化、规模化种植;与华北理工大学合作的一项科研专利技术成果已在应县阿拉丁新材料有限公司落地转化,打破了日本三菱公司对同类产品的垄断市场,为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三是建设博士工作站。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建设胡伟东(应县籍在京博士)博士工作站;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建设教授工作站;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筹备成立博士工作站。加强高层次人才和高技术科研项目引进力度,大力推动应县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一线四化”构建小区治理新格局
?
    XX市针对城市小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主动聚焦党建引领这一条主线,积极推动“四化”建设,为构建多方融合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注入强劲动力。
    一、组织体系聚合化,治理力量从“分散”到“凝聚”。一是树起群众“主心骨”。根据小区党员数量和分布情况,建立居民小区党支部116个,吸收业委会成员、物业人员等进入支部班子。依托楼栋下设541个党小组,将小区在职、退休、流动党员全部编进党小组,在底层楼栋、高层单元确定党员中心户,构建起“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单元)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架构。积极整合物业用房,建设皮都金河湾等62个小区党群服务站(点),有效延伸了社区服务触角。二是居民自治“深融合”。指导成立小区业委会,倡导小区党支部与业委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优先推选小区党支部书记担任业委会主任。明确小区业委会5项工作职责,做好居民诉求反映和物业服务监督等工作。对暂不具备成立业委会的小区成立物管会,推动成立小区业委会(物管会)175个。三是红色物业“强引领”。依托住建部门成立物业行业党委,指导汇永青峰等35家物业公司成立党组织。健全物业党组织参与物业企业决策和监督工作机制,对于涉及物业收费、项目开发等重大事项,事先征求党组织同意后实施。组织物业党员职工深入开展“三亮三比”活动,充分发挥物业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工作运行机制化,管理方式从“无章”到“有序”。一是建立共驻共建机制。推荐有代表性的物业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社区党委兼职委员,社区与物业企业开展双向认领,相互提供资源、需求、服务项目“三个清单”,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实行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服务共搞、治理共抓。二是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发挥物业企业人熟地熟情况清的优势,配合社区网格员做好居民走访、管理、服务等工作,业委会(物管会)通过召开居民议事会等,广泛收集业主诉求。去年以来,物业和业委会共向小区党支部反映各类信息586条。三是建立协商议事机制。小区党支部每月组织业委会(物管会)、物业负责人、社区网格员、业主代表等召开1次小区治理联席会议,共议共商小区管理事宜,使业主和物业从原来的“对立面”变成“一家人”。四是建立分流落实机制。以新世纪花园小区为试点,成立小区治理委员会,下设治安管理、环境卫生、公物维护等6个治理小组,按照“居民点单、支部派单、治理委员会接单、治理小组落实”的流程,先后办理小区日常事务207件,切实增强小区治理效率和准度。
    三、物业监管规范化,服务水平从“粗放”到“精细”。一是同向发力“通经脉”。在县级层面,召集街道、住建、城管、市场等部门,每季度召开1次小区物业管理专题会议;在街道层面,召集社区、物业等相关单位,每两月召开1次小区物业管理联席会议;在社区层面,召集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管会)、物业公司,每月召开1次小区物业管理工作会议。自上而下协调推动物业管理服务能力提升。二是考核评价“激活力”。制定物业企业考核评价办法,每半年组织开展1次考核评选活动,重点从组织建设、物业管理、参与治理、服务标准、社会形象5个方面进行考评。通过业主测评、业委会评议、小区党支部点评、街道社区考评的方式,对辖区102家物业企业进行考核评价,将物业企业评定为“好、较好、一般、差”四个等次。三是结果运用“树导向”。将综合评价结果作为物业企业准入退出的重要依据。对评定等次为“差”且拒绝整改提升的物业企业,社区及时进行淘汰替换。对评定等次为“好”的“红色物业”,优先推荐承接更多小区的业务。汇永青峰物业公司先后承接同仁家园一、二、三区、丽宸等小区物业服务。
    四、居民服务贴心化,小区居民从“陌生”到“热络”。一是文化服务“润人心”。小区党支部把居民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制定居民公约,利用微信群等跟进宣传党的政策,定期举办“邻里茶话会”,表扬小区好人好事,反对“黄赌毒”歪风邪气,引导广大居民遵纪守法、遵守公德。培育云竹之声合唱团等27个公益性团体,开展“共筑中国梦·咱们工人有力量”等70多项活动。二是志愿服务“暖人心”。将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延伸至小区,动员小区党员、居民、外卖送餐员、快递小哥等参与小区志愿服务,分类组建135支小区志愿服务队,先后开展核酸检测秩序维护、清洁卫生等组团服务650多次,为居民办实事3200多件,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三是智能服务“安人心”。以同仁家园等社区为试点,为106户孤寡老人等特殊家庭免费发放了“红绿键”智护手环,提供“一键呼叫”服务。社区根据“红键”紧急、“绿键”常规的不同情况来电,第一时间派党员楼长、物业、网格员等上门提供援助服务,受到了居民家属的普遍好评。
    

“引育用留”全链条发力构筑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人才新高地

    XX州经济开发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管人才政策,始终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聚焦“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四个环节,着力构建“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全区人才队伍逐步壮大,智力支撑不断强化,队伍素质持续提升,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突出需求导向,实施“靶向”引才策略。坚持把实际需求作为人才引进的首要原则,变“大而全”为“精而细”,切实做到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摸清企业需求。开展“百人入企”“金牌专员”等活动,全面收集企业在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中遇到的人才瓶颈,分类汇总,列出清单,为企业寻求解决途径。搭建企校桥梁。针对金华实业、中藜食品、三元炭素等43家园区企业的需求,积极对接西安交大、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知名高校,定期与高校科研处互通企业需求清单,高校“订单式”反馈企业所需科技成果和科研团队等信息,帮助企业引进人才、革新技术。精准为企引才。先后为园区企业引进各类对口科研人才20余人,进一步壮大了企业科研实力,同时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联系职业院校、对接人力资源、劳务派遣机构等方式,成功为一道新能源、诺浩机电等园区企业输送一线员工120余人,极大地舒缓了企业的用工难题。
    二、着眼提质增能,打造“闭环”育才平台。作为经济转型发展和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主阵地,近年来,开发区从整合资源、打造亮点、提升服务入手,着力构建全周期的创新人才培育体系。打造“XX州人才湾”工程。依托现有两个省级双创基地,整合集聚高校、企业、培训机构、创新载体等资源,打造全市综合的人才服务平台,逐步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对接“订单化”和人才平台“多样化”,为各类人才创新引路、创业赋能。近年来,累计孵化本土企业120余家,带动就业1200余人,提供就业岗位2300多个。推进“五创一体”建设。深拓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校友招商引才基地,进一步增强基地承载能力,激发青年创新创业社会活力。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成各类省校平台26个,省级创新创业平台2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2家,接纳实习实训大学生200余人。实施“工匠培育”计划。制定《XX州经济开发区2022年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方案》,根据企业类型和员工专业特长,订单式为3300余名企业职工提供电子商务、网络安全等各类免费培训,不断提高企业职工技能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瞄准引凤入巢,探索“飞地”用才模式。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加快吸引、引进产业发展专精高层次人才,进一步为企业转型发展提档升质。加强产学研平台建设。鼓励支持企业建设研发平台,推进更多大院大所在开发区设立分支机构、研究中心、产业基地,建立更多的“引才聚智、聚才引智”用才载体。加快科研团队引入步伐。瞄准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科研团队这一“热点”,成功促成中藜食品与江南大学在藜麦健康食品研究方面共建“健康联合研发中心”,通过远程教学和现场培训的方式积极帮助中藜食品组建和培养自己的研发团队,助推企业实现藜麦健康行业的领先位置。灵活高级人才引入方式。抓好柔性引才人这一“源头活水”,积极推进国润储能与北京化工大学、中南大学、北方工业大学深度合作,为企业成功柔性引进8名博士教授,分别挂职技术总监、生产总监等职务,申请科研专利60余项,建成国际领先的全氟离子膜自动化生产线两条,填补了我省在液流电池规模储能领域产业化空白,打造出全区“飞地用才”的典型。
    四、立足用心服务,营造“宜居”留才生态。从被动吸引,到主动留下,开发区多措并举,着力营造爱才惜才重才的人才“宜居”生态。政治上重视。每年召开一次优秀企业及企业家表彰大会,评选80余个企业和个人,切实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经济上保障。区财政每年专项保障3000万元用于人才工作,先后出台《XX州经济开发区人才及团队引进培育扶持办法(试行)》《关于XX州经济开发区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认定及相关补贴实施细则(试行)》《XX州经济开发区优化营商环境新十条》《XX州经济开发区人才新政12条》等系列奖励政策,2022年兑现资金850余万元,用真金白银、真心实意“拴心留人”。生活上关心。在科创商务园区提供人才公寓100余套,满足就餐住宿、商务洽谈、会议培训等配套服务,让园区人才倍感“家”的温馨。探索推出“经开绿卡”,吸纳优质商家组建人才服务联盟,持卡人才可在联盟商家享受各类优惠服务,真正让各类人才在经开区住得舒心、干得安心。
    

厚植新时代国企党建优势 打造高质量发展动能引擎

    市城发集团党委在改革发展进程中,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公司党委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坚持抓班子、带队伍、破难题、促发展,形成了党建和业务双促进、管理和经营双提升的良好局面。截至2022年底,集团总资产170.36亿元,净资产129.09亿元,年度营收2.68亿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01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持续强化政治引领优势。一是突出政治建设。公司党委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每年初召开党建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层层签订两个目标责任状,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顶层设计、全程把关监督,将运营管理和党的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以融入式党建和责任制、清单化管理,推动整体工作方向不偏、力度不减,促进公司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稳步发展。二是做到深度融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公司治理各个环节,通过将党建写入公司章程、党组织前置研究讨论重大事项等措施,促进党建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经营工作深度融合。2022年,公司党委会坚持第一议题学习23次、中心组学习13次,前置研究重大事项60余次,党建优势转化为企业治理效能的基础进一步稳固。三是健全制度体系。先后修订完善了“三重一大”事项议事决策制度、党委会前置研究讨论事项清单,制定出台《管理层权责清单(2022年版)》,进一步厘清了党委与公司各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领导班子合力明显提高,党委决策水平进一步提升。
    02
    注重先进典型培树,持续强化组织引领优势。一是落实“头雁”计划。把健全党务机构、选优配强党务人员、强化党务保障、培优党务能力作为着力点,培树市政、园林、环卫等6个旗帜领航、堡垒领先、书记领衔、党员领跑、项目领办的“五领”典型,充分彰显先进基层党组织示范作用,引领保障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二是坚持以点带面。突出“一支部、一品牌”,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星级化管理,推动城发供水公司党总支部建成市属国企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实操实训基地,带动集团各支部达标创优,争先进位。三是注重示范引领。坚持“一党员、一标杆”,指导基层支部持续开展月度、季度“党员之星”评选活动,结合文明城市创建、重点项目推进、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深化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的争创,掀起了全体员工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热潮。特别是疫情期间,近百名党员分别在市区56个小区和村就近下沉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展现了新时代城发党员的良好风貌。
    03
    推动机制体制改革,致力培育创新引领优势。一是优化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在实行9家重要子公司支部书记与董事长“一肩挑”的基础上,实行了外聘董事制度,共向下属子公司派出外部董事36名,确保各子公司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本着集团化管控、专业化运营,对集团本部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对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进行了完善优化,做好了推行干部职工竞聘上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制度准备。二是推进企业民主进程。组织召开一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暨2022年度工作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工会委员会,审议通过2021年度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工会工作报告和多项制度提案报告,并表彰了年度先进集体、优秀个人。同时,大力推行企务公开制度,通过门户网站、公开栏及时公开重要事项,企业民主管理迈出坚实步伐。三是推进全员能力提升。在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基础上,常态化开办“城发大讲堂”,共组织开展理论、政策、财经、法律、工程等专业知识学习30余次,干部职工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综合素质、从业技能明显提升。
    下一步,市城发集团党委将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忠诚履行国企担当,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奋发有为的工作状态,进一步拓展国有企业经营发展和党的建设深度融合、互促共进的新局面,不断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绽放新风采。

激发考核内驱力 助推经济高质量

    2022年,XX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部署,以考核为切入点,充分发挥考核的内驱作用,带动全县上下科学应对新冠疫情、经济下行等因素冲击,推动经济社会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稳步前行。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426.8亿元,在全省117个县(区)排名第14位,增速排名全省第三、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市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40亿元,排名全省第六。
    强化顶层设计,立好考核“风向标”
    一是树牢考核导向。坚持考核工作朝大局聚力、向中心聚焦,积极顺应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聚焦市委“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和县委“三地三区五提升”战略部署,主动应变求变,树牢了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
二是健全考核办法。以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7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