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观后感_300字,童年观后感300字以上

童年观后感_300字,童年观后感300字以上

1985年的影片童年往事》在侯孝贤导演的生涯作品履历中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因为这是侯孝贤一次完全真诚地剖开自我、并直面自己从童年时期到青年时期诸多成长记忆的影像呈现。

童年观后感_300字,童年观后感300字以上

这种所谓的“完全真诚地剖开自我”的说法并非仅仅因为这部影片的内容是直接与侯孝贤的过往经历密切相关,而是在影片中诸多具体的运作形态和方式中,《童年往事》有着与侯孝贤其他影片形式内容大相径庭的表现。在笔者看来,《童年往事》与侯孝贤其他影片之间部分巨大又部分细微的差别表现是与侯孝贤本人对不同影片直接投入的情感真诚度有着某种联系的。这些影片间的差别和侯孝贤本人的情感投入互为因果,造就了《童年往事》表现形态上的格外的“温柔”与“私人”。本文即试图从几个点展开来分析侯孝贤在《童年往事》中一些特别的影片处理方式,来间接地了解个人深挚真诚的私人情感参与或释放可能会在某些时刻里有意无意地影响到其惯常的行事方式。

童年观后感_300字,童年观后感300字以上

《童年往事》的整体呈现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还原了“记忆”的质感。由于“我”回忆涉及地域与时间的特殊性,让这段时空的呈现充满着特定政治历史的气氛,但这种政治历史元素却不再是作为一个宏大的叙事形态出现。历史充满着各种各样无法调和或是区分的材料,历史不是顺势而下的江流,历史也没有被赋予一种常见的稳定性、连接的惯性和惰性,历史仅仅成为了一个个碎片,它们之间没有绳索连接,充满着沟壑。于是在《童年往事》中,我们看到书本上熟悉的历史成为了人们广播中的一段新闻报道,成为了路上跑过的士兵,成为了夜晚驶过街道的坦克声,成为了清早起来泥泞路上的履带痕迹。与此历史正在发生的同时,“我”和家人们一起坐在具有殖民地日式特色建筑的家中吃着甘蔗,或是劳作打扫着,“反攻大陆”的口号成为无知孩童之间的玩笑,祖母痴呆且执着地想要拉着“我”徒步走回大陆老家梅县,巨大的历史创伤被这样荒谬的日常家庭现实所勾勒出来。历史被解构为日常,人物的日常就是在与看似宏大遥远的历史同步,而这也与记忆的断裂特征相吻合。人物“我”也没有一个完整的让人会在观看时能感到畅快的成长过程与结果,充满危险性的街头追逐斗殴成为稳定平缓的平面画面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一个刺激性的主体感受表现,对于任一人事物的看法也都没有事后那种直接积极的或是负面的态度显现,回忆是一个个切片被时间流逝如此简单的连接起来,电影的影像就像侯孝贤的工具画笔为他的记忆做以私人的回溯注解。

童年观后感_300字,童年观后感300字以上

从《南国再见,南国》开始,侯孝贤的电影形态表现愈发闲散,实在主题意义的难以提取让人物本身的自主性前所未有的提高,他们不再是围绕着某个概念而做出相应的表现动作,而是只为自我的当前需求做出反应,人物自生地从自己的性格与处境出发去应对现实状况。摄影机的调度效果也更加灵活多变,通过位置和角度前后左右的摇移,跟随人物创造出更强烈的运动效果和视觉丰富度,影像本身的流动也和人物的难以把握相辅相成,散漫、游移、疏离感生成充斥于全片。

童年观后感_300字,童年观后感300字以上

而在此之前的《童年往事》,也是部分由于影片内容与侯孝贤本人密切相关,所以在斧凿的编排之下,影片的意义变得更加实在可循,但温柔的笔触也是十足珍贵的。《童年往事》在影片整体结构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我”童年时期父亲的死亡一部分,青年时期母亲和外婆的死亡一部分。这两部分之间有着非常明显的外在信息区别:主角“我”阿孝扮演者的更换、各个人物妆容的扮老、台词涉及到的历史信息暗示年份的更转等。影片的主要人物也有“我”、我的母亲、父亲、祖母、姐姐、哥哥、弟弟等,这些人物在影片中的很多语言行为所体现到的其的特征都或多或少地被“符号化”呈现了,尤其是祖母这个角色为甚,她的诸多特征——痴呆、迟钝、一心回大陆——都让她显得像一个传统艺术作品中的“性格鲜明”的人物一般,并且这个角色还承担着影片部分历史符号的文本表达作用。这也许是因为当拍摄许多回忆中的人时,侯孝贤不得不在摸不着的虚拟记忆里拾取关于一个个人物的多个突出特点才能更加清晰地拼凑出一个人物的全像而为之的,同时影片整体体现出的一种“表现自己过往经历的介绍性口吻”也在某种程度上让这些重要的人物的呈现需要一些清晰的标识来达到这个“介绍”的性质和作用。在一些局部里,侯孝贤还很少见地依赖于一些台词的重要信息,为了这种信息的清晰还相应地将镜头随时切换给此时正在讲话的人物,近景与特写镜头也把许多在远景固定机位镜头中无法探明的内容给予相对明了的解释。对于“父亲”死亡的处理也是通过停电灭灯的暗示修辞来达到一种柔化的效果,但这种语法使用就是在将这个局部纳入到一个成型的常规系统中来框定自己的意义范围。那么,上述这些影片的硬性设定也就会让呈现出的影像中的现实时空被明显地人为裁剪,每一个影像片段在这一个被结构化了的整体中也就拥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和意义,它承担着整体构成本身的“一块砖瓦”,让前后的衔接也处在一个要么明显要么隐含的逻辑承接关系之中。影片每一个细节的设计和表现都是在作者回忆记忆中的画面这样一个创作的想法之下出现的,无论观众是否真正注意到了这些事物,它们的存在本身就让影片变得被人为地编织起来,这些编排上的“刻意”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侯孝贤的自然主义风格。

童年观后感_300字,童年观后感300字以上

但也就是在这些带有理性色彩的硬性的编排之下,侯孝贤好似松脱了一些“高级电影意识”的束缚,他卸下包袱,想要好好重视自我的细微成长变化,重拾起私人过往看似不堪的过去,通过电影本身来敞开自我并怀念彼时被忽视的人、事、物。在影片中“我”与家人们尤其是祖母的相处之中,一种怀恋和歉疚之感也在缓缓溢出,一个炎热的午后,“我”和祖母相伴走在回老家的路上,轻柔的音乐人为地为画面添色,在路边随心地摘下芭乐并和祖母玩起扔球把戏的私人记忆让此刻的记忆经验褪去了理性的身影,简单朴实的原初情感迸发出来,超越了任何高级的“语言”。

童年观后感_300字,童年观后感300字以上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3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