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了《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通知》,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内容丰富,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对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面临的一系列新的重大课题的新回答,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发展,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群众学习贯彻党的理论创新的行动指南。
一、提高认识,深刻领会重大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党的二十大深刻阐释“两个结合”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精辟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并对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出新要求,对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作出部署。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至第四卷的出版,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帮助国际社会增进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理解认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出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会同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外文局,编辑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本书收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5月27日至2024年12月20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致辞、文章、指示等91篇,分为18个专题。部分著作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生动记录了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谋划和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的生动实践,集中展现了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充分反映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的权威著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出版发行,对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万众一心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而团结奋斗;对于帮助国际社会及时了解这一重要思想的最新发展,加深对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的理解,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懂弄通,准确把握核心要义
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了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规律性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开启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出版对我们深刻把握党的创新理论,深刻理解新征程上党的历史使命,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必须结合党的二十大以来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及时跟进、深刻领悟其中的原创性理论和原理性贡献。
(一)学懂弄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就要更加深刻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个“新时代最大的政治”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这三个充满唯物辩证法精神的概念体现出规律性认识与具体性实践、守正创新与自信自立、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之间的结合与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根本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始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要在超大规模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走上现代化的康庄大道,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就必须深刻认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必须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和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多重复杂关系,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包含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例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大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和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以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典范的共同体理念等,都体现出原创性思想和原创性贡献的理论生命力和实践伟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收录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是要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二是要顺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三是要强化新质生产力的科技根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是要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支点,积极培育未来产业;五是要深化人才工作机制创新。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二)学懂弄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就要更加深刻把握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续写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壮丽篇章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书写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最壮丽的篇章之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续写“两大奇迹”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源泉,也为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宝贵经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党中央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谋划和部署改革的集中体现,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重点部署未来五年的重大改革举措。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注重全面改革,统筹部署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领域改革,统筹发展和安全;注重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根本保证。
(三)学懂弄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就要更加深刻把握“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奋斗经验表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这一思想的创立、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性的最有力体现,也是我们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正是在“两个结合”的指引下,我们成功开辟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正是在“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指引下,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境界。正是在推进“两个结合”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秉持“立根铸魂、守正创新”的真精神,彰显了“两个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途径。“立根铸魂”强调的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不动摇,坚持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停步。“守正创新”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坚持守正创新既要有道不变、志不改的强大定力,又要有敢创新、勇攻坚的锐气胆魄。对思想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立根铸魂、守正创新”彰显出“两个结合”作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根本要求的重要意义。
(四)学懂弄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就要进一步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个“最大的优势”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必须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这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建党原则,也是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纵深发展的根本保证。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我们必须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我们党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理念,强调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我们党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赢得了民心人心,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事实证明,党的领导、制度优势和人民拥护的有机统一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最大优势。
(五)学懂弄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就要着力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的研究和阐释
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本身就是不断丰富拓展、不断与时俱进、不断体系化学理化的过程,并在这一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完整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总结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构成了主要内容,“两个结合”成为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和科学方法,“六个必须坚持”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体要求和哲学基础。体系化和学理化是不可分割的总体要求。体系化的方向是体系完备、逻辑严密、内容全面、方法科学的“一块整钢”和“艺术的整体”,要避免被片段化地寻章摘句、庸俗化地断章取义。学理化的方向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是不断发挥推进和指导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目标的思想指南作用,是在“两个结合”根本要求的指导下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取精用弘、含英咀华,构建理论大格局大气象。二者彼此支撑、相互推进,共同构成了我们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研究好和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要求。
此外,关于外交方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强调坚持“三大全球倡议”,凝聚“全球南方”力量,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的“全球文明倡议”等新概念和关于“全球南方”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思考。2023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主张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全球文明倡议,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后,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新动力,对于促进文明交流与互鉴、超越文明隔阂与冲突、增进文明互信、重塑世界各国发展和国际安全秩序的文明逻辑具有重要作用。“三大全球倡议”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为应对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不断加重的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是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转化为行动、愿景转化为现实的“三大支柱”。“作为发展中国家、‘全球南方’的一员,我们始终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坚定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推动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从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广阔视野和战略高度,准确把握了当前“全球南方”所处的历史方位,深刻洞察了“全球南方”崛起的重大战略意义,为引导“全球南方”共同事业不断前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学思践悟,确保学习走深走实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的重要举措。
各级党组织要精心组织安排,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和第一卷至第四卷作为一个整体,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持之以恒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列入学习计划,持续增强学思想、悟思想、用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纳入培训教学重要内容,各高校要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教材,各级党委讲师团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市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加强对象化、分众化宣讲宣传,不断增强吸引力感染力。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结合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等各方面工作,更好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
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深入学习“第五卷”,是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37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