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在“树立正确政绩观、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题学习研讨会的研讨发言材料(文明办内部发言)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专题学习研讨会,主题鲜明、意义重大。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要论述,结合我们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际,查摆问题、剖析根源、明确方向,以思想的统一、作风的转变,推动工作提质增效,为XX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并精辟阐明了“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这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问题。这既是世界观、价值观问题,也是方法论问题,更是检验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经验交流。错误的政绩观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的思想根源。一段时间以来,从XX省XX市统计造假、政治生态恶化的恶劣案件,到XX旗原主要领导为追求个人声名,耗费巨资搞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从个别干部漠视群众利益,将单位费用向企业摊派,到消极应付群众诉求、侵害群众利益的反面典型,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无一不是政绩观出了偏差、权力观发生了扭曲。其背后,是“唯上”不“唯实”的价值错位,是“要面子”不要“里子”的虚荣心态,是“重显绩”不“重潜绩”的短视行为。
作为党的“喉舌”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宣传部门的政绩观正不正,直接关系到党的声音能否准确传递,关系到社会风气能否向上向善,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必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深刻检视自身,坚决破除形式主义顽疾,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
一、正视问题,深刻剖析当前宣传文明战线存在的形式主义突出表现
近年来,我们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在为基层减负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根据统计,2025年,全县县级层面的督查检查考核事项计划压减21.7%,以县政府及部门名义下发的文件、召开的会议也做到了“只减不增”。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一些隐形变异的形式主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基层的负担和压力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会议文件“穿靴戴帽”,看似精简实则增负。虽然县级层面的会议文件数量得到了控制,但一些部门在落实上级精神时,习惯于“上下一般粗”,简单的“文来文往、会来会往”。有的文件层层转发,每一层都提一些“新要求”,导致基层最终收到的文件比原始文件还厚、要求还多。有的会议名为“研讨部署”,实则照本宣科,缺少结合XX实际的深入思考和具体举措。比如,某些工作方案,只是简单替换了地名和人名,缺乏对本地情况的深入调研,导致基层干部拿着“通用说明书”,却不知如何操作“本地机器”,为了应付交差,只能在材料上“精雕细琢”,工作实效却打了折扣。
第二,督查考核“过度留痕”,陷入材料政绩怪圈。在文明创建、理论宣传、阵地建设等工作中,一些考核指标的设置过于偏重“痕迹管理”。为了迎接检查,基层干部不得不耗费大量精力制作精美的台账、展板,拍摄固定的“标准照”,撰写长篇累牍的总结汇报。工作仿佛不是做给群众看的,而是做给上级“检查”的。这种“材料出政绩”的导向,使得一些基层干部成了“表哥”“表姐”,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没有用在走街串巷、服务群众上,而是耗在了办公室的文山会海里。我们追求的文明,应该是沁润人心的春风化雨,而不是挂在墙上的一纸空文。
第三,服务群众“大而化之”,供需对接存在偏差。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例,全省已实现县、乡、村三级阵地100%全覆盖,我们县也打造了一批示范所、站。但我们必须反思:我们组织的活动,是群众真正需要的,还是我们“想当然”安排的?我们开展的“文化浸润工程”,是否真正挖掘并弘扬了本地“善孝富美清”的独特文化内涵,还是搞成了千村一面的“盆景”?一些活动满足于“办过了”“有记录”,参与人数不少,但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却不高。这背后,是“以我为主”的思维在作祟,缺乏深入基层、问需于民的扎实作风。我们不能满足于活动的场次、参与的人数这些冰冷的数字,而要真正关注群众的笑脸和口碑。
第四,责任压力“层层下移”,导致基层不堪重负。宣传部门作为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承担着统筹协调的重任。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存在将上级部门布置的多项任务进行简单“打包”,一并压给乡镇的情况。宣传委员在乡镇往往身兼数职,有时甚至是“光杆司令”,面对来自不同条线的考核任务,疲于奔命。我们要求基层加强理论宣讲、壮大主流舆论、深化文明实践,这些都是应有之义。但如果缺乏系统性的指导、资源上的支持和科学的统筹,只是简单地把责任和压力传导下去,就会出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困局,不仅影响工作质量,更会挫伤基层干部的积极性。
二、精准施策,以正确政绩观引领宣传文明工作提质增效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解决问题是我们的责任。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关键在于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宣传文明战线要率先行动、做好表率。
第一,坚持“人民至上”,校准政绩观的“定盘星”。我们要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和境界,深刻认识到,我们的一切工作,最终的评判者是人民群众。要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在文明城市创建中,要把功夫下在背街小巷的治理、老旧小区的改造、农贸市场的规范等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上。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要将群众满意度指标,如不低于90%的群众满意率作为核心考核内容,倒逼我们的活动设计和服务供给更加精准。我们要推动宣传工作从“做了多少”向“做出了什么效果”转变,从“让我满意”向“让群众满意”转变。
第二,坚持“系统观念”,打好减负增效的“组合拳”。减负不是减责任,而是要通过优化方法提升效能。一要优化“文会”机制。严格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文件会议“只减不增”的硬性要求,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自我加压,力争2025年宣传系统内部发文、开会数量在去年基础上再压减15%以上。能合并的会议坚决合并,能通过信息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19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