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履职提醒事项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
XX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委员会:
贵单位于近期向我局发出的《履职提醒函》(以下简称《提醒函》)已收悉。我局党组对此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召开党组专题会议,深刻学习领会《提醒函》指出的问题和提出的工作要求。我们深刻认识到,这份《提醒函》既是对我局履职尽责情况的一次精准“把脉”,也是对我局全体干部职工的一次深刻警醒和鞭策,充分体现了市委、市纪委监委对我市市场监管事业的高度负责和对我局干部的严管厚爱。我局坚决拥护、诚恳接受,并立即成立由我本人担任组长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对照《提醒函》中点对点指出的问题,逐条剖析根源,制定了详尽的整改方案,并迅速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了扎实有效的整改工作。现将有关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化思想认识,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压实整改主体责任
收到《提醒函》后,我局党组深刻反思,一致认为《提醒函》中指出的问题,表面上看是业务工作中的疏漏和短板,但根源上反映出我局部分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政治站位不够高,宗旨意识不够牢,责任担当精神有所欠缺。个别同志对新时代市场监管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敏感度不强,在工作中满足于过得去、差不多,缺乏精益求精、一抓到底的韧劲。
为此,我局将此次整改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抓,作为锤炼干部队伍、提升履职能力的重要契机。我们组织全局中层以上干部召开了警示教育大会,会上我本人带头作了深刻检讨,要求全局上下必须摒弃“与己无关”的看客心态,将自己摆进去、将职责摆进去、将工作摆进去,深刻领会提醒事项的严肃性和整改工作的紧迫性。我们强调,市场监管部门是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守护市场安全底线的重要防线,我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以“钉钉子”精神,不折不扣地将各项整改要求落到实处,确保所有问题见底清零,坚决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通过一系列思想动员和学习教育,全局干部职工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为扎实推进整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聚焦突出问题,以坚决的行动力狠抓整改任务落实
针对《提醒函》中指出的具体问题,我们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原则,迅速行动,靶向发力,逐项推进整改,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针对“消费维权痛点难点问题突出,部分领域群众投诉量居高不下”的问题,我们全力提升民生服务质效。
《提醒函》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局在处理消费者投诉,特别是在预付式消费、教育培训、美容美发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存在薄弱环节。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我市在美容、美发、洗浴服务领域的投诉量高达1725件,教育、培训服务投诉量为1528件,餐饮和住宿服务投诉量也达到了1390件。这些数字背后,是人民群众的失望和期盼。
为彻底扭转这一被动局面,我局自6月初起,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为期三个月的“消费维权痛点清零”专项整治行动。一是实施靶向监管,重拳出击。我们组建了3个由局领导带队的专项检查组,对群众投诉集中的预付卡经营主体,特别是健身房、教培机构、美容院等,开展了拉网式排查。行动期间,共检查相关经营主体850余家,约谈问题企业负责人120余人次,对25家存在虚假宣传、合同欺诈、“跑路”风险等严重问题的企业进行了立案调查,其中3家已移交公安机关处理。二是创新调解机制,提升效率。我们联合市司法局、市消费者协会,在重点商圈和行业协会建立了5个“诉前和解中心”,推广小额消费纠纷快速调解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全国12315平台作用,严格落实“接诉即办”要求,将投诉按时办结率从过去的85%提升至98%,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截至7月20日,已通过新机制化解消费纠纷600余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约310万元。三是加强行政指导,源头治理。我们先后组织召开了全市教培行业、美容美发行业诚信经营座谈会,指导行业协会制定并推行格式合同示范文本,明确了预付资金的退款流程和条件,从源头上减少因格式条款不清晰引发的争议。同时,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连续发布了6期消费警示,曝光典型案例,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规避风险。
(二)针对“市场主体监管存在盲区,‘企业隐身’‘地址异常’问题整治不力”的问题,我们精准发力,着力净化市场主体生态。
《提醒函》指出,我市部分企业存在注册地址与实际经营地址不符的“人户分离”现象,甚至有些企业仅有“一张纸”,无实际经营场所和人员,成为虚开发票、逃避监管、实施诈骗的“法外之地”。这个问题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也给我们的日常监管和执法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破解这一难题,我局迅速启动了“市场主体清源”专项行动。一是深化数据比对,实施精准画像。我们主动加强与税务、人社、住建等部门的横向联动,建立数据共享与比对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将我局注册登记信息与企业纳税记录、社保缴纳人数、水电使用情况等进行交叉验证,初步筛选出2000余户地址异常、长期零申报的“高风险”企业名单。二是强化实地核查,实施分类处置。我们充分发挥基层市场监管所“前哨”作用,按照网格化管理责任区,对上述高风险企业名单开展“地毯式”实地核查。对确实无法取得联系的,依法启动异常经营名录列入程序;对核实存在“挂靠地址”“虚拟注册”等违法行为的,责令其限期办理变更登记或注销;对涉嫌从事非法活动的,及时将线索移送相关部门。截至目前,已完成对1500余户企业的核查,其中812户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157户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三是完善准入机制,堵塞监管漏洞。我们在企业登记注册环节,引入了地址标准化核验系统,并对部分重点行业试行“住所申报承诺+事后实地核查”制度,要求申请人对地址的真实性、合法性作出书面承诺,并明确相应法律责任。此举旨在从源头上把好市场主体的“入口关”,防止新的“隐形企业”产生。
(三)针对“内部履职能力存在短板,行政执法和窗口服务效能有待提升”的问题,我们刀刃向内,全面加强队伍作风与能力建设。
《提醒函》严肃指出了我局在依法行政方面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如少数执法人员程序意识不强、自由裁量权行使不规范,以及个别窗口服务人员存在“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现象。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政府公信力和营商环境。
为此,我局以“提能力、转作风、优服务”为主题,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内部纪律作风与业务能力双提升活动。一是聚焦执法规范化,强化法治内审。我们全面梳理了近两年的行政处罚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19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