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发言:传承良好家风 凝聚奋进力量

演讲发言:传承良好家风,凝聚奋进力量
    大家上午好!今天,想和大家聊一个凝聚家国情怀的力量——家风。它不是族谱上的冰冷条文,而是母亲递来的热粥里藏着的温暖,是父亲修农具时反复叮嘱的“要实在”,是祖辈们用一生岁月书写出的精神华章。在这华章里,浸润着修身的智慧,凝聚着廉洁的筋骨,更酝酿着时代的芬芳。
    一、家风教化,熔铸修身齐家之基
    屋檐下的故事,从来都藏着成长的答案。两千多年前,孟母为了让稚嫩的孟子避开市井喧嚣、赌场吵闹,三次卷起行囊搬家。最后在学宫旁驻足时,她听见的不仅是朗朗书声,更是给孩子生命里埋下的“向学”种子。这不是简单的迁居,而是一位母亲用行动写下的家风——环境会变,但求善向美的心要坚定。
    烽火年代里,方志敏在狱中借着铁窗透进的微光给孩子写信,纸页被泪水打湿,字却依旧挺直——“赶快踏着你父亲的脚步前进吧”!这不是普通的家书,是用生命为家族树立的精神标杆。后来,他的子女们扎根基层六十载,没人提起过“烈士后代”的身份,只说“父亲教我们,做事要对得起脚下的土地”。
    你看,好家风从不是空洞的道理。它是餐桌上“长辈先动筷”的规矩,教的是敬畏;是犯错后“错了就要认”的严厉,养的是担当;是邻里有难时“搭把手”的自觉,育的是共情。在这样的家里长大的人,心里装着尺子,行为有底线——这便是修身齐家最坚实的基石。
    二、廉洁持家,恪守公私边界之责
    如果说良好家风是家庭的“定盘星”,那在公与私的边界上,廉洁家风便是不可逾越的“防火墙”。这些年,总有些令人扼腕的案例:有的干部把办公室当成“家庭会议室”,让妻子坐在旁边“旁听”决策;有的把项目审批权变成“家族福利”,儿子开公司、女婿拿工程,最后一家人栽进同一个泥潭。他们忘了,权力是百姓给的“公器”,不是给家人谋利的“私产”。这道闸门一旦失守,毁掉的何止是一个家庭,更是群众对公平的信任。
    但总有一些身影,在公与私的边界上站成了标杆。焦裕禄在兰考的那几年,妻子徐俊雅从没想过沾公家半点光。县上想给她安排个轻松的岗位,她说“老焦在一线扛着,我怎能去享清闲”;孩子想买块花布做新衣服,她翻出旧衣服改了改,“你爸说,咱穿得干净就行,别占公家便宜”。有回通讯员悄悄给孩子塞了块糖,焦裕禄知道后,硬是带着孩子把糖还了回去,还在会上作了检讨。这不是“不近人情”,而是把“公”字刻进了家风——就像他说的:“干部的家风,连着党风政风,更连着老百姓的心”。
    所以啊,廉洁家风从不是一句口号。它是丈夫下班时带回的那句“不该拿的坚决不碰”,是妻子提醒的“别让熟人坏了规矩”,是一家人坐在灯下算的“明白账”:公是公,私是私,泾渭分明,才能睡得踏实。
    三、家风传承,润泽时代新风之泉
家风从来都不只是“家事”。当千万家庭的家风溪流汇聚,便能擘画成滋养时代新风的浩荡江河。你看,如今社区里的“银发食堂”越来越火,志愿者多是年轻人——他们说“小时候爸妈总给奶奶端饭,现在我也该帮衬邻里”;直播间里的商家越来越看重“口碑”,哪怕亏了本也要补发错发的货物——他们讲“爷爷摆摊时总说,骗来的钱烧心”;工地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18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