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某学院深入贯彻作风建设专题警示教育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院深入贯彻作风建设专题警示教育会。这次会议,是在全党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在我院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系列重要部署、奋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重要阶段召开的,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刻汲取近期我院通报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的沉痛教训,以案为鉴、以案明纪、以案促改,对全院作风建设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深化,进一步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堤坝,为把我院建设成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最高殿堂提供坚强有力的作风保障。
刚才,金辉同志通报了近期我院查处的几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涉及的人员,有的曾是我们的同事,有的甚至曾身处关键岗位。通报的内容令人痛心,发人深省,教训极其深刻。这再次警示我们,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任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松劲心态都是极其危险的,任何对“四风”问题隐形变异、反弹回潮的轻视和低估都是要不得的。全院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从这些反面教材中受到深刻警醒,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举一反三,引以为戒。
下面,结合这次会议的主题和通报的案例,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作风建设在社科院工作中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中央八项规定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一刀”,是深刻改变党风政风社风的铁规矩、硬杠杠。社科院作为党的意识形态重镇、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肩负着为党立言、为国献策、为民发声的光荣使命,承担着探索规律、经世致用、资政启民的重要职责。我们的学风、文风、作风,不仅关系到学术研究的质量与水平,更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国家的声音、人民的信任。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我们必须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抓好作风建设。
这是践行“两个维护”的必然要求。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具体体现。社科院姓党,首先是政治机关。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体现党的意志、贯彻党的主张、落实党的要求。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是政治问题。作风不正、纪律松弛,就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阳奉阴违,就是对党中央决策部署打折扣、搞变通。全院同志必须深刻认识到,抓好作风建设,就是以实际行动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确保社科院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这是履行核心职能的内在要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崇高的事业,需要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严谨求实的学风、朴素务实的文风、清正廉洁的作风,是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根本前提。试想,一个热衷于迎来送往、觥筹交错,心思不在学问上的人,怎能潜心钻研?一个习惯于搞“圈子文化”、搞利益输送的环境,怎能催生思想精品?一个作风漂浮、脱离实际的机构,怎能提出真知灼见?作风不正,则学风不纯;学风不纯,则研究不深;研究不深,则资政无力。我们必须以优良作风涵养优良学风,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保障学术生态的纯净。
这是巩固我院政治建设新格局的现实要求。近年来,院党组带领全院上下,深入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以“三项共识”(即坚持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是价值追求、坚持守正创新是动力源泉)固根本、以“三项承诺”(即领导干部带头遵规守纪承诺、科研人员恪守学术道德承诺、管理服务人员提升效能承诺)正作风、以“三项举措”(即常态化警示教育、精准化监督执纪、制度化风险防控)守底线的政治建设新格局。这个格局来之不易,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压舱石”。然而,此次通报的案例,就像警钟一样,提醒我们任何格局都不是一劳永逸的,作风建设稍有松懈,就可能出现“破窗效应”,侵蚀我们辛苦建立起来的良好局面。我们必须把作风建设作为巩固深化这一新格局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抓手,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二、坚持问题导向,深刻剖析根源,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向作风顽疾开刀
通报的案例,表现形式各异,有的违规接受管理和服务对象宴请、收受礼品礼金;有的借学术交流、课题调研之机公款旅游或变相公款旅游;有的超标准配备使用办公用房、公务用车;有的在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上打“擦边球”,虚报冒领、挪作他用;还有的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如对科研人员反映强烈的问题推诿扯皮、久拖不决,学风浮躁、急功近利等。这些问题的发生,暴露出我院作风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顽固性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惕,深刻反思其根源。
根源之一:思想认识存在严重偏差,“总开关”拧得不紧。一些同志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足,将其视为“一阵风”“软约束”。有的存在“小事小节论”,认为“吃顿饭、收点土特产不算啥”“都是为了工作”;有的奉行“行业特殊论”,认为社科院是“清水衙门”,搞点特殊、行点方便“无伤大雅”;有的抱有“法不责众论”,觉得别人都这样,自己随大流不会有事。这些错误认知,本质上是理想信念“总开关”松动,纪律规矩意识淡薄,对党纪国法缺乏敬畏之心。思想上的“跑冒滴漏”,必然导致行为上的“出轨越界”。
根源之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仍有市场,“自留地”意识作祟。社科院虽非传统意义上的权力部门,但掌握着课题立项、成果评价、职称评定、荣誉推荐等重要的学术资源配置权,以及一定的政策咨询建议权。这些权力看似无形,实则影响深远。通报的案例中,一些人正是利用这种“特殊形态权力”,将其视为个人或小团体的“自留地”,搞“近水楼台先得月”,搞“人情评审”“关系立项”,甚至以此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这种将公共权力异化为私有资源的行为,是典型的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是滋生腐败的温床,严重污染了学术环境,损害了公平正义。
根源之三:监督执纪存在薄弱环节,“宽松软”问题尚未根除。对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我们在日常监督、精准监督、长期监督上还存在差距。有的单位领导班子履行“一岗双责”不到位,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醒不够、批评不力,“好人主义”思想较重;有的内部管理制度存在漏洞,执行不够严格,给违纪违规行为留下了可乘之机;有的纪检监察力量聚焦主责主业不够,发现问题、查处问题的能力有待提升;有的对“四风”隐形变异新动向研究不深、应对不足,监督执纪的“探头”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根源之四:制度建设和执行存在短板,“防火墙”不够牢固。虽然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在系统性、协同性、操作性上还有提升空间。有的制度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具体细则和刚性约束;有的制度之间衔接不畅,甚至存在冲突;有的制度执行“上紧下松”“雷声大雨点小”,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和问责机制。特别是在科研经费管理、学术资源分配、对外合作交流等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制度的“笼子”扎得还不够紧、不够密。
这些问题和根源,警示我们作风建设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反弹回潮的风险不容忽视,隐形变异的手段层出不穷。全院上下必须保持清醒头脑,绝不能有丝毫懈怠。
三、深化标本兼治,坚持“以案四促”,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
作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以此次警示教育为契机,以通报的案例为镜鉴,做实做细“以案促学、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以案促责”这篇大文章,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常态长效。
(一)深化“以案促学”,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根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把学习教育贯穿作风建设始终。
一要持续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以及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法规。院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各所局党委(党总支)、各党支部要将其作为必修课、常修课,引导党员干部深刻认识作风问题的政治本质和严重危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二要扎实开展警示教育。今天的会议是一个重要开端。会后,各单位要迅速组织传达学习会议精神,特别是通报的典型案例,深入开展讨论剖析。要创新警示教育形式,除了观看警示教育片,还要组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旁听职务犯罪庭审、汇编忏悔录警示录等,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警示教育不能搞“一阵风”,要常态化制度化,警钟长鸣。
三要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基因,传承红色家风,倡导“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优良学风。利用院网、院刊、宣传栏等阵地,宣传廉洁典型,讲好廉洁故事,营造崇尚廉洁、抵制歪风的浓厚氛围,从思想源头上消除贪腐之念。
(二)深化“以案促改”,精准整治突出问题。整改落实是警示教育成效的经验交流。要聚焦通报案例暴露出的具体问题,举一反三,全面排查,坚决整改到位。
一要开展专项清查整治。针对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使用公车、违规报销差旅费、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不规范等易发多发问题,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由院纪检监察组牵头,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一次拉网式、起底式的专项清查整治行动。要敢于动真碰硬,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明确责任,限期整改,销号管理。对顶风违纪的,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二要聚焦“关键少数”和重点领域。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带头查摆自身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带头整改落实。要将监督管理的重点聚焦到掌握学术资源分配权、项目评审权、经费审批权、人事推荐权等关键岗位人员身上。对科研经费管理使用、课题立项结项、职称评定、评奖评优、期刊审稿、对外合作交流等重点领域和环节,要深入排查廉政风险点,完善防控措施。
三要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自留地”现象。严肃查处利用“特殊形态权力”搞利益输送、设租寻租、优亲厚友等行为。严格规范学术权力运行,完善专家库管理、评审规则、回避制度、公示制度等,压缩权力设租寻租空间,确保学术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公开。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正确认识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科研服务、为学者服务、为国家发展服务,决不能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
(三)深化“以案促治”,健全完善长效机制。治标更要治本。要针对案件暴露出的制度漏洞和监管短板,扎紧织密制度的笼子。
一要强化制度“立改废释”。全面梳理我院现有的关于作风建设、廉洁自律、科研管理、经费使用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对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要长期坚持;对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要及时修订完善;对存在空白和模糊地带的,要抓紧研究制定。特别要针对科研活动中的“灰色地带”和隐形变异“四风”问题,制定更加明确、具体、可操作的禁止性规定和负面清单。制度制定要注重系统集成、协同高效,避免“碎片化”。
二要提升制度执行力。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将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巡视巡察、干部考核、日常监督的重要内容。对制度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要严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17352.html